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及成效

时间:2022-10-13 04:19:27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及成效

【摘要】 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PDA)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及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每年的7-9月份(住院患者高峰期)护士应用传统工作方式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34 767例住院患者的173 835份血液标本,与2014-2015年每年的7-9月护士应用PDA扫描工作方式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43 997例住院患者的219 985份血液标本的操作过程中,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及标本采集时间记录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结果:用PDA采血的患者的差错率低于传统采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PDA扫描; 血标本采集; 应用; 成效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8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42

移动护士工作站(以下简称PDA)是以现有的医学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1],在床旁工作的一个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它以HIS为支撑平台,以手持设备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护士床旁操作,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医疗护理差错[2]。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7月以来,应用PDA扫描的工作方式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给患者佩戴机打二维码腕带及二维码标本标签,护士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以及标本采集时间的记录是通过PDA扫描来自动实现。使临床护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2-2015年每年的7-9月份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血标本采集数为研究对象,每年的7-9月份是住院患者的高峰期。数据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的Pecs系统,2012-2013年每年的7-9月护士应用传统工作方式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34 767例患者,其中男18 563例,女16 204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8个月。2014-2015年每年的7-9月护士应用PDA扫描工作方式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43 997例患者,其中男22 362例,女24 635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8个月,在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及标本采集时间的记录方式进行分析。两种工作方式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标本采集方法

1.2.1 传统血标本采集方式 患者入院后均佩戴手工填写的手腕带,其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及诊断。医生下达采血医嘱后由主班护士负责医嘱的转抄及处理,白班护士负责将标签粘贴在相应的试管上,夜班护士再次核对并于06∶00-07∶00进行标本采集,采集完后送检。实施标本采集时,夜班护士携采血用物至床旁,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查对患者手腕带、床头卡、标本标签上的相关信息正确后,进行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后在标本管上手工填写标本采集的日期、时间、执行者。

1.2.2 新的血标本采集方式 住院患者均佩戴电脑打印二维码手腕带,手腕带内容包括: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二维码、入院时间。医生下达采血医嘱后由主班护士负责处理并打印二位码的标签粘贴于标本管上,夜班护士使用PDA扫描手腕带和标本标签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识别和相关信息的核查,一项信息核对不正确,PDA出现报警声,屏幕上显示:该项医嘱不是该患者的,则需重新核查相关信息;信息核对正确,PDA屏幕上会显示与标本标签上相符的采集项目,点击“执行”后,护士方可进行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后,不需在标本管上注明标本采集日期、时间、责任者,由系统自动记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采血方式的差错情况比较

用PDA采血的患者的差错率低于传统采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07,P=0.018),见表1。

2.2 两种采血方式标本合格情况比较

传统采血方式采集的患者标本的不合格率大于使用PDA工作方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814,P=0.002),见表2。

3 讨论

传统采血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低,易出差错[3]。患者手腕带、床头卡信息、标本采集时间均为手工填写,存在字迹潦草,信息难以准确快速识别,每采集一项标本均需在每根试管上手工记录日期、耗时多、标本采集的时间记录随意性大。由于标本采集工作主要由夜班护士完成,采集时间于晨间06∶00-07∶00时,时间有限,住院患者人数多,其标本采集项目较多,标本量大,夜班人力资源配备不够,工作任务重。护士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查对流程和环节未执行到位,有的采用定式思维落实查对制度,导致标本采集时出现患者或标本类别错误。在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必须采集必检四项(乙肝两对半、丙HIV、梅毒)标本,采血时间由执行护士手工填写,检验科工作人员如果工作责任性不强,检验结果单上只出具结果时间,不注明采血时间。因此,在质控检查中误认为必检四项血标本采集时间在手术之后,不符合医疗原则,易引发医护矛盾,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5]。

使用PDA采血工作方式,操作简单,查对准确性高。住院患者均使用设有二维码的手腕带、标本标签、医嘱执行单,执行护士只需自PDA输入个人工号,进入系统,点击医嘱执行,即可进行扫描,查对执行项目。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实现了查对制度落实信息化,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查对环节,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查对的准确性得到了保障,减少或杜绝差错的发生。如有信息和执行项目不对称,即刻报警,提醒护士及时核查与患者对应的相关内容,能有效的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管理者通过信息平台可监控到护士落实查对制度的规范性及有效性,能科学的、客观的、有效的对护士工作质量进行监管。护士如果未按规定认真执行查对流程落实查对制度,信息数据库不统计该项医嘱执行的有效性。使用PDA扫描自动记录执行时间,杜绝执行时间记录的随意性,督促护士及时运送标本到检验科,又能解决急诊手术前采集“必检四项”血标本时间的准确性,避免医、护、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的时效性。

PDA的应用,提高查对制度落实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时,用PDA扫描患者佩戴的手腕带及试管标签上的二维码后,系统自动进行确认,将试管和患者的信息通过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进行对应,保证了患者与医嘱、患者与标本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实现了标本采集的闭环模式,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国内大多数三甲医院都使用HIS系统,但无法跟踪医嘱的整个生命周期。医嘱的生命周期是指医生将医嘱录入HIS,第二阶段HIS自动生成执行项目单,第三阶段医嘱进入执行阶段,即医嘱真正作用于患者的阶段[6]。在未使用PDA以前,HIS只跟踪到医嘱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而无法延伸到患者床旁,因此不能记录医嘱真正的执行情况[7]。PDA的应用实现了对医嘱实际执行全过程的跟踪,完善了医嘱管理制度,使医嘱和护理任务的执行更为规范、合理[8]。PDA的应用,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应该按规定及时送检,时间不宜放置过长,避免由于温度或者细菌入侵影响标本检验结果的真实性。采集标本时,利用PDA扫描,准确记录了执行的时间及责任者而且是无法更改的,这就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及警惕性,能按时、按质、按量采集标本并按规定及时送检,确保送检标本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孟莎莎.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2):50-51.

[2]王冬梅,范改萍.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4,28(6):2277-2278.

[3]迟玉凤,翟树悦,蔡宝英,等.临床护理综合信息实时采集处理评价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天津护理,2008,16(3):125-126.

[4]陈艳红,赫莉.凝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52-53.

[5]詹燕华,周世锋.生化检验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99-100.

[6]池艳宇,贾小君,张莹,等.PDA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16.

[7]曾霓,吴欣娟,李包罗.PDA应用患者床旁的信息采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8):506-507.

[8]付丽华,王燕,张慧茹,等.实施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1,25(2):346.

(收稿日期:2016-05-02)

上一篇:格力电器的生产物流优化 下一篇:高度自动化的国药一致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