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境外交的兴起与实践

时间:2022-05-29 11:06:19

日本环境外交的兴起与实践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有了新的认识,环境外交也逐渐成为各国际关系行为体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日本利用其在公害治理中形成的优势和在治理公害的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抓住环境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新变化,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环境外交。

关键词 日本环境外交 兴起 实践

中图分类号:D830 文献标识码:A

一、日本环境外交的兴起

日本作为一个面积狭小的群岛国家,自然资源匮乏。20世纪初,日本连续十几年实施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战略,忽视环境保护,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造成大规模的产业公害,使得东京湾、濑户内海等工业集中的沿海地区和附近海洋污染十分严重,居民健康也受到损害、威胁。环境污染逐渐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骇人听闻的公害事件相继发生。从60年代起,国内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反公害浪潮,日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扭转了重发展轻环境的政策基调,针对环境问题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行政体系、环境政策评价体系,有效地抑制住了环境的继续恶化,并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日本也由此演变为当今的环保先进国。

日本提出并推行环境外交也受到了诸多国际因素的影响。第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逐渐从地方性和区域性问题演变成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与水体污染、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开始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得世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第二,国际环保意识与合作快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先后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显示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决心。第三,东北亚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东北亚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这一地区的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和海洋污染。区域内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较大的废气排放国家,持续不断超量排放的污染物使空气质量下降、酸雨频繁发生和温室效应明显;东北亚诸国大多濒临海洋,所临海域多是半封闭的、极易受到化学污物的污染;此外本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核污染问题。

1989年,日本外务省发表了《外交蓝皮书》,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作为日本的外交课题之一。同年日本外务省设立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特别小组,研究在环保领域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国际合作等问题,这是日本推行环境外交的开始。此后日本在环保领域表现日益活跃,日本外交路线逐渐向气候问题倾斜。

二、日本环境外交的实践及评析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积极参加或主持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会议,广泛签署国际环境条约,目前日本已经签署了国际上已签订的150多个多边环境条约中的绝大多数条约。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日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养护倡议。2008年10月在东京主办了“世界大都市气候先导集团”气候变化会议,商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和对策。日本也很重视国际环境条约的履行,积极参加了许多环境组织,包括关于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小组、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全球环境组织等,并积极在其中发挥作用。

同时,自1954年日本正式参与到国际ODA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开发援助捐助国,日本在2005年的官方发展援助达到4850亿美元,约占世界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1/5。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由地方自治体开展的环境领域国际协作已在许多城市展开。例如北九州市利用自身在消除公害时积累的经验,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开展国际研修活动和召开国际研讨会,进行了广泛的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对日本而言,环境外交是其争取未来国际社会的主导权、改善自身国际形象、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的便利途径,同时也可促进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其作为资源匮乏国家的生态安全,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随着国际环境谈判向纵深发展,环境问题直接触及到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利益。日本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意图之一就是争取在国际环境领域的主导权,借此争取在21世纪发挥大国对国际秩序的主导作用。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进而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是日本追求的政治目标。由于环境保护领域和节能技术领域的国际协作是一种非军事性的、技术性协作,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其周边国家的认同。增强日本在国际环保事务中的发言权和主导权,有利于日本以环境为基轴参与其他国际事务。

日本政府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是基于国际形势和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利益的战略性选择,日本在推动区域内的双边与多边环境合作,推进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借环境合作争夺地区主导权,将环境合作政治化,向周边国家转移污染等阻碍地区环境合作进一步深化的消极行为。因此,客观地分析日本的环境合作政策,将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实现亚太地区及全球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 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贾秀栋.日本环境外交与东北亚环境合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2](日)田中明彦.环境外交是日本最后的王牌.中央公论,1992.2.

上一篇:行政程序法基本价值形态探析 下一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特别侦查程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