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时间:2022-05-29 05:55:34

上海初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上海实际,在2013年5月至9月底深入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打“四非”)。

全面覆盖生产流通领域

上海有59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核准生产的处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有349种。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监督人员364人次,累计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28户次、检查覆盖率216.9%,检查“四非”重点品种48个、191批次,其中1件产品铅不合格,未发现添加违禁物质的情况,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97.7%。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流通领域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 126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7 888家,实现主渠道全覆盖检查。

加强技术保障和网络监管

为提高现场监管效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增配一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手持式比对仪,实现了监管现场实时比对产品批件信息、实时查询违法产品和企业、实时掌握生产经营企业信息,辅以产品快速检测,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管工作效率。同时,开辟了“绿色通道”,48小时出具检验报告,常规样品一周内出具检验报告。涉案样品48小时以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告知抽样单位。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了网络监测小组,并自主研发了“食药信息快速搜索软件”,用于监测和处理互联网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销售信息。专项行动期间,共监测保健食品网站网页12 250个,整理归类涉嫌违法信息340条。其中,对1家企业实行网上告诫、责令整改,行政约谈2家网站,移送相关职能部门259条(公安经侦部门94条、工商部门163条、通管部门2条),移送外省市食药监部门26条,追踪处置52条。

无批准文号保健食品不合格率高

专项行动期间,共抽检打“四非”专项样品664批,已全部完成检验。其中,对违禁药物非法成分检测653批次,检出阳性230批次,不合格率35.22%,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地那非、西布曲明及酚酞;对重金属项目检测447批次,检出超标62批次,不合格率13.87%,主要检出超标物质为铅、总砷及汞。

489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检测违禁药物非法成分478批次,阳性88批次,不合格率18.41%,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布曲明、酚酞及格列本脲;检测重金属432批次,超标62批次,不合格率14.35%,主要检出超标物质为铅、总砷及汞。检测175批无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的违禁药物非法成分,检出阳性142批次,不合格率高达81.14%,主要检出物质为西地那非、西布曲明及他达拉非。

严厉查处“四非”案件

专项行动期间,在打“四非”中对涉及“四非”类案件立案80件,其中生产领域立案3件,流通领域立案77件。目前已办结48件,其中生产领域办结2件,流通领域办结46件,累计罚没款共计187.13万元,拟吊销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1家。

专项行动期间,上海市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12331)共接到保健品类投诉举报148起,办结126起,查实32起,已全部立案或移送。

此外,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政务网站“曝光台”栏目中公布了40余个违法保健食品(包括流通环节)和一批违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

初步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总结打“四非”专项行动的经验,建立了上海市保健食品总经销、总商和批件持有者信息库,在全面建立生产企业一户一档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为向社会公布信用等级评定做好准备。

研究起草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医药健康产品监测与处置办法》、《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和分类监管办法》、《上海市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产品和违法企业信息工作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度,修订完善了《上海市保健食品属地化监管工作规范》,初步建立了上海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的长效机制。

专项行动期间,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还发现一些管理缺陷和问题,拟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机制等,以解决相关问题。

上一篇:微讯天下 11期 下一篇:基于Modbus的供水自动化监控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