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辛亥革命》中的音乐分析

时间:2022-05-29 05:16:08

电影《辛亥革命》中的音乐分析

[摘 要] 长影集团领衔出品的史诗巨片《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筹拍的献礼片。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了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等历史人物。该片由王兴东、陈宝光编剧,成龙任总导演,张黎任导演,配乐由林朝阳、丁薇担任。片中的小提琴演奏部分均由林朝阳亲自操刀,亚洲爱乐乐团做背景音乐的演奏。主题曲《辛亥颂》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的配乐大气磅礴,抒发了一个大时代的革命情怀以及全球华人对中山精神的传承。

[关键词] 《辛亥革命》;孙中山;《辛亥颂》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长影集团领衔出品了史诗巨片《辛亥革命》。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了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等历史人物。该片由王兴东、陈宝光编剧,成龙任总导演,张黎任导演,成龙、李冰冰、赵文、姜武、孙淳、胡歌等众多明星参与主演。观众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题材早已充满了期待,影片中的激烈战争场面震撼了很多观众,明星阵容的庞大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亮点。电影《辛亥革命》是一部大气恢弘的战争史诗片,它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表现了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制片方为了还原战争的惨烈、增加影片的真实感,特意在影片中安排了五场惨烈的战争戏。而电影《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部血气方刚的战争片,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情感片。《辛亥革命》以情为基本内容,革命情怀贯穿全片,对于革命恋人的爱情也有唯美浪漫的诠释。

该影片的剧情为:“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但是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使得革命陷入了低潮。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了广州起义,但因寡不敌众而告负。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随后,武昌起义成功,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最后清政府宣布退位,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

电影音乐与电影密不可分,没有音乐的电影何谈艺术价值。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在音乐的设计上都绞尽脑汁,有的不惜花费重金,甚至有的导演对电影背景音乐的要求甚至苛刻。比如,前一段热映的电影《让子弹飞》,导演姜文听了舒楠的初稿后,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让舒楠改了很多次才算是通过。从音乐细节入手,也是《让子弹飞》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辛亥革命》这部影片更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成龙亲自指导这样类型的影片应该是第一次。但成龙大哥细心做电影是圈内出名的,他对作品的要求更是严格,这也是他的作品受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拍好一部电影就要倾尽所能,不能一点马虎,你对观众不负责任,观众对影片也不会关注

爱。背景音乐的细致描述是这部影片的一大亮点,具体分析如下:

影片一开始是秋瑾戴着刑具走向断头台的一幕,独奏的提琴伴随着凄凉的电影画面,忧郁中渗透着悲伤。这段音乐是秋瑾内心的独白,也是同盟会会员们对当时现实的控诉。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低沉的提琴音乐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与这样的情景相辅相成,不仅是纪念这些爱国人士,更是鼓舞中华儿女要自强自立,封建体制建立共和。当孙中山、黄兴在争论由谁回国组织起义,徐宗汉拿着同盟会会员们的绝命书、与妻书等交给孙中山时,空灵的音乐响起,预示着这是一场艰巨的斗争,这些爱国义士有可能一去无回。

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两广总督署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黄兴带领着同盟会会员与清政府浴血奋战,交响乐厚重的音响与战斗的画面相互辉映,这是一场需要重大牺牲的战斗。孙中山在剧场等待时,他的内心是心急如焚,还是一把小提琴独奏的音乐,这段音乐与孙中山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舒缓的音乐配着这样紧张的局势和紧张的心情,预示着并不是好的预兆。孙中山面对华侨们慷慨激昂的讲话时,念着一个个牺牲的同盟会会员名字时,音乐响起,哭诉的音乐敲击着每一位爱国人士的内心,我们的国家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拯救,这些牺牲的义士是中国人的骄傲。众人为广州起义的同盟会会员收尸的画面时,天空下着雨,小提琴与大提琴相互呼应,奏着哭诉的音乐,像是两个人在抱头痛哭,腐败的清政府让人咬牙切齿。当孙中山看着报纸关注国内战事时,音乐响起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国内,一幕幕的战斗正在上演,革命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武昌起义成功,革命深入人心。当将士给黎元洪剪发,这时小提琴轻松欢快的音乐响起,给人感觉很是滑稽,音乐一直延续到袁世凯的儿子去湖边找袁世凯。孙中山赶到英国伦敦,与驻华大使擦肩而过,音乐伴随着孙中山急匆匆的脚步,体现了孙中山此时内心的焦急,只有阻止四国银行团向清政府贷款革命才有可能成功。

孙中山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为了改变命运,革命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这里的音乐用钢琴作为引子,小提琴随后进入再进行对电影画面的叙述。黄兴带着自己的队伍上阵杀敌时,小提琴与大提琴作为背景音乐一直叙述着战争的一幕一幕,无数的牺牲,革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冲锋陷阵的场景音乐并不是很欢快和激扬,还是渗透着忧郁和悲伤。当画面出现黄兴与徐宗汉对视时,电子音乐响起,这里用到了吉他,来刻画两个人的真挚的情感。当群众把各省光复的大旗放入湖中时,交响乐响起,小号在这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号音色强烈、锐利、极富辉煌感,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当徐宗汉奋力救治伤员时,有一位战士身负重伤要锯腿才能保命,护士还没有锯断伤员的腿,伤员就去世了。这里是影片中煽情部分的一个重要画面,音乐也很悲伤,镜头分别给了徐宗汉和黄兴每人一个伤心面部表情的特写,音乐起到了深化情感的作用。

孙中山在船上接到英国来的电报,知道了四国银行团已经决定暂缓向清朝政府借款,但是清政府大使的女儿却死了,这时一把小提琴在轻声吟唱,把这悲伤的故事传达给我们。观众不免有些伤感,就是这样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令多少仁人志士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孙中山与黄兴在船上相遇,交响乐在这一刹那响起,单簧管的优美音色敲击着我们的心灵,这是久别的重逢,也是历经生死的重逢。

影片《辛亥革命》邀请了两位年轻的音乐人才――林朝阳和丁薇。两位作曲家都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林朝阳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林朝阳曾经在世界级音乐赛事,如伦敦国际弦乐四重奏大赛、意大利利比策国际小提琴独奏比赛、俄罗斯杨波尔斯基国际小提琴独奏比赛中获奖。他是一位在小提琴独奏和弦乐四重奏两个领域均有建树的音乐家。2005年起,林朝阳开始音乐创作和制作,涉及影视音乐以及流行音乐。在该片中的小提琴演奏部分均由林朝阳亲自操刀。另一位丁薇,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学院派代表的流行女歌手之一。丁薇1995年曾以一首《断翅的蝴蝶》在当时的乐评界得到不俗的评价,并且在当时的中国带起了一阵校园民谣风。丁薇是中国内地优秀的女性唱作人之一。影片选用了两位比较年轻的作曲家,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两位作曲家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西洋音乐都比较擅长,对流行音乐也有独特的见解。从影片中的很多细节中就能看出两位作曲家的不平凡之处。如:“当画面出现黄兴与徐宗汉对视时,用到了吉他,两个人的真挚情感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这部影片始终以情为基本内容,革命情怀贯穿全片,对于黄兴和徐宗汉两个革命恋人的爱情,唯美浪漫地进行了诠释。

影片的主题曲《辛亥颂》由葛根塔娜作词、张宏光作曲、韩磊演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词为:“千年的迷雾深锁长路,生死向前途慷慨奔赴,只是那一刻诀别时刻,风起瑟瑟。且把我的梦葬在黎明,沉睡的黑夜才会苏醒,永远不要问去年今生,只见大雪纷纷。手足同盟血洒从容,但愿这一片殷红,也能感动我们后千万众;手足同盟我心从容,但愿这一去苍茫,爱的微光,在身后让人间照亮天堂。”歌曲《辛亥颂》为典型的单二部曲式结构,调式为A大调,十小节的前奏,宏伟大气。“千年的迷雾深锁长路,生死向前途慷慨奔赴,只是那一刻诀别时刻,风起瑟瑟。”歌曲1-16小节为乐曲的A段,这个乐段有两个乐句,1-8小节为a乐句,9-16小节为a1乐句,并列的乐句结构。第一小节由主和弦开始,到了第二小节一个六度下行的进行,饱含着深情,一条很长很长的路展现在我们面前,意境深远。第三小节还是第一小节的完整重复,但是到了第四小节却出现了变化,由六度的下行变成了五度下行,基调略有提升,正迎合歌词“生死向前途慷慨奔赴”,是对人内心的一种鼓舞。第三四小节正是乐段“起承转合”中的“承”部分。第五小节开始是这个乐段的“转”部分,音乐的主题出现了新的元素,第五小节不再是主和弦而是二级和弦,接着下行的进行延续到第八小节,第八小节为这个乐段的终止部分,和弦落到了属和弦,为开放的乐段结构。“只是那一刻诀别时刻,风起瑟瑟。”这句下行的进行,更给歌曲添加了凄凉。歌曲的9-16小节为A乐段的a1部分,这一部分是a乐句的变化重复,而不是完全重复。9-14小节为a乐句1-6小节的严格重复,到了15小节a1乐句发生了变化,到了16小节结束在“2”上,和弦还是属和弦,开放的终止,到16小节为整部作品的A乐段结束。歌曲17-26小节为歌曲的B乐段,这个乐段也分为两个乐句,即:b(17-20)和b1(21-26)乐句,并列的乐句结构。乐段A和乐段B为对比的乐段结构。歌曲b(17-20)乐句,17小节为属和弦,十八小节为主和弦,属到主的进行,情感上比较激扬,这一段正是整部作品的高潮部分,到20小节张宏光老师还是采用了属和弦,开放乐句,情感还是不稳定。歌曲b1(21-26)乐句中,21-24小节为b(17-20)乐句的完全重复,但是这个乐句扩充了并且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笔者认为其为b1,而不是b。歌曲到24-26小节为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乐曲完满终止。

[参考文献]

[1] fm881.省略/content/2011-09/29/content_8656129.htm.

[2] 高鑫.影视艺术欣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 康和.音乐结构思维的核心――“起承转合”[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

[作者简介] 田钰莹(1982― ),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高艳红(1981―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上一篇:浅谈张艺谋电影音乐中的中国元素 下一篇:电影海报视觉设计构成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