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时间:2022-05-29 03:55:09

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摘 要: 口语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给人留下印象的好与坏,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将来求职的成功与失败。这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培养的现实性情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在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生口语训练,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 口语训练 分散训练 集中训练

先对本文所讲的“口语”作一个必要的解释:此处所说的“口语”,除了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口说话外,还有以下含义:1.语音上要使用普通话;2.语意上要清楚明白,有条理;3.声音上要清晰流畅,有起伏。可见,这里所说的“口语”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口语是有一定区别的,它剔除了方言的语言外壳,采用了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形式,摒弃了日常口语的一些随意性,增强了一定的逻辑性。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的第九项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培养的一个规范性要求。从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来看,语言――不管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是人们的一种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其中的口语又是我们采用的传情达意的最主要的形式,口头表达能力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给人留下印象的好与坏,甚至可能直接关系到将来求职的成功与失败,这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培养的一个现实性要求。从语言运用的个体来说,高雅的谈吐仪态,幽默的语言风格,严谨的讲话逻辑,得体的语调表情,都是现代人有知识、有教养的表现,也是当代中学生所向往追求的人格魅力,这是学生提高口语能力的一个自身性要求。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修改后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不少口语训练的内容,其可行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这是语文教育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将眼光还停留在它考不考的狭小圈子中,而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环境下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做法,大力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协调地发展。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呢?在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形式是加强学生口语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分散训练

所谓分散训练,就是将口语训练分解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中穿行,同其它课堂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本身也成为课堂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比较方便,简单易行,也是采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按照课堂结构的一般模式,分散式口语训练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课前演说

所谓课前演说,就是每节课前利用2―5到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以达到练口的目的,每次1人。学生讲完后,可让一两个同学复述大意和略作点评,这样做主要是促使学生认真听,同时也训练复述和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箭双雕。然后教师以适当方式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点,以利再战。采用方式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体地说,就是在刚开始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在台上开口大胆地讲,可以讲现成的故事、笑话、趣闻、典故等,这是基于学生知识面窄,以及羞于在台上演说的特点而设定的。待大胆开口说这一关过了之后,就要让学生不能再照别人写的东西讲了,而要自己编写演讲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此时就要考虑演说的逻辑结构等内容了,这实际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锻炼。等这一关也过了之后,就可以采用即兴演讲这种课前演讲的最高形式。即轮到的同学在课间十分钟时从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题目库中随机抽取一题,利用上课前的这段时间迅速打腹稿,上课铃响后就开始登台演说。这种方法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就有过类似的介绍:“拟题目若干道,书签上,贮之筒,每日食后拈十签,讲说思维,令有条贯;逮作文时遂可不劳余力。”[1]这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检验,如果这一阶段学生能做得比较好,则其口头表达能力应该说是还可以的,但这不是短时间所能做到的,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训练。当然,不管是在哪一阶段,学生上台演讲时都不能带演讲稿,而且随着训练程度的加深,在仪态的大方自然、语言的清楚流畅、语速语调的适中等方面,要求要不断提高,以保证训练的效果。

2.重视朗读训练

朗读课文,不仅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一种良好办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当然,古人讲的“读”不单是指朗读)。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可以让学生朗读:或齐读,或分组读,或个人读,或分角色读,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同时也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方法,让其在实践中有选择地加以使用。通过朗读,学生能体会到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朗读方法是不同的,音强、语速、语调等的表现方法也是不同的。这样经过长期练习,学生不仅能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口语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利用课堂问答加强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也可以作为一种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刚开始回答问题时往往由于仓促而说话不连贯,对此教师要安慰学生不要急,等把语言组织好了再说。也可以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如果能回答,不要急着说,先在脑子里飞速地想一遍,把要说的话组织一下再开口说,除了正常的语音停顿外,要基本上不吞吞吐吐地说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口才,又训练了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一举两得。开始时学生也许会感到很不适应,认为要求太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在回答问题时语言就会不知不觉地变得流利起来,从而达到训练的效果。如果是由于不知道而吞吞吐吐就另当别论了。

4.加强课文复述训练

复述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连贯性的语言有条理地叙述事情的能力,是适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有效办法。复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片段复述、全文复述、对原文加以改造或发挥联想想象后的创造性复述等,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复述方式,教师都要告诫学生不可用背书的语气语调来复述,而应用自己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讲出来,就像讲故事一样。新教材在这一点上有所注意,有的课文就有明确的复述要求。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范围扩大一些,凡是课本中适合复述的课文,尤其是那些叙事性强的课文,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复述,以增加口语训练的量,为将来使学生口语水平达到质的飞跃奠定良好基础。

以上四种方法是分散式口语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其中1―3种是每节课都可以使用的,这样在每节课上都有机会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第4种方式不是每节课都有机会使用,但其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同样可以达到训练口语能力的目的。然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或是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效果,它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行。只有有“润物细无声”式的量的积累,才会有“悠然见南山”式的质的飞跃。相信只要我们的浸润之功做到了家,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集中训练

集中式口语训练就是利用整节课的时间来进行口语练习,它一般适用于有专题的口语内容,如讲故事比赛、辩论、学做导游等。通常情况下,在分散式口语训练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再开始集中式口语训练会比较好一些。因为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应当有一定的前期练习作为基础;反过来,它也是对前期练习的一种检验,看看以前的训练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利于今后查漏补缺,进行修正。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具有共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作用。集中式口语训练因其占用时间长,需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一次性参与的人也较多,故而其举行的频率不如分散式口语训练的高,平均一个月有一两次就不错了。可是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综合运用水平有着分散式训练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因为其次数少就忽视它,相反更应该重视它。

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眼前来看,它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提高。长期以来,我们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片面强调读写,使学生在“笔杆子”上“营养过剩”,而对听说却不够重视,使学生在“嘴皮子”上“营养不良”,结果造成学生语文素质“一瘸一拐”的现象。加强口语训练,就是要克服这个缺点,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健全地发展,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实际上,听说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读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地得到发展而不是厚此薄彼。从长远来看,它可以使学生更能适应时代和工作的需要。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阔、频繁,这就要求人们在传递信息时要准确、及时、快捷,“说”就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很难想象,一个笨嘴拙腮的人能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也很难想象,一个言语嗦、辞不达意的人能胜任有高水平要求的工作。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应该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于亚中,鱼浦江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39.

上一篇:论春桃人性的光辉 下一篇:巧借教材引导学生作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