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程 从系统制度设计着手

时间:2022-05-29 02:46:21

人才工程 从系统制度设计着手

医师是医改的主体和主力军,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是缓解我国看病难的重要举措,这已成为不争的共识。如何为基层培养医师更是困惑卫生和教育部门的难题。现阶段,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基层医疗机构医师的培养、晋升、职称的评定碰到了很多壁垒,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如何构建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培养、晋升机制,并留住人才,成为今年两会医疗界代表委员们表达最强烈的声音。

医学教育应是精英教育

近几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建立由学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等组成的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前几年医学院校的扩招使得医学院校的学生数量倍增,但是,现阶段的医学教育并没有为基层医疗保健网提供足够的优秀人才。据调查,我国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医学人才结构不合理,多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不高、临床能力不能适应日益增高的临床需求等。而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需要改变医学教育模式。

“医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勇表示。未来的医疗是做精英教育,并把精英吸引到医学行业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行业的状态。目前医学在我国还是大众教育,这和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不一样。因此国家应该在医改中体现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制度建设,从目前来看,这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医师晋升应以衡量临床能力为主

临床医师晋升制度规定,临床医师的晋升除不仅要满足规定任职年限外,作为晋升的硬条件,还必须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论文,甚至还要有科研课题及科技成果,而恰恰忽视了对临床能力的要求。这种晋升制度一方面分散了临床医师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了他们钻研和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引发了医生过度追求论文数量和科研成果的现象,包括开展大量的重复研究、论文拆分发表、抄袭论文、科研造假现象、托关系获得科技成果等做法,助长了医学科研浮躁现象,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医疗行业带来消极影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些获得晋升的医生,甚至某些获得高级职称的医生,其临床能力和医疗技能却达不到相应的水平,不能很好的履行相应职称上医生该尽的职责。这种年资、以论文及成果数量来衡量临床医师的评审方法不合适,也不科学,误导了临床医师的发展方向。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孙建方指出,应对不同的卫生人才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临床医师晋升制度中应强化对临床能力的考核和要求,不能单纯以论文成果数量衡量。应将临床能力作为晋升的主要指标,促使临床医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钻研临床业务,提高临床水平。

医生的晋升和职称评定不应以论文为考核目标。“我双手赞成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的评定更不应该考核论文数量和科研水平。为百姓看好病,管理好健康,比什么都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毛宗福坦言。他指出,美国的很多医学博士毕业经过住院医师轮转,来到基层医疗机构,他们在临床工作中不需要写论文、做科研、拿绩效工资。而且他们有空闲的时间组织社区居民郊游、聚会。这一点并没影响到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应该将医生从论文中解放出来,为患者看病。十年前,毛宗福曾将“中华牌”的5本核心期刊都认真地审读了一遍,发现诸多的论文中能“靠得住”的不多,“试想想,这些‘高水平’的专家作出的科研成果尚且如此,基层医生的科研成果又会如何?”毛宗福认为,让基层医生做科研仅是对提升临床技能的辅助。“基层医生职称的评定,可以与继续教育学分、临床技能、医德医风等综合的考核考评相挂钩。基层医生有好的口碑,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毛宗福说到。

为基层吸引并留住人才

现在农村医疗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要更好地解决农民就医问题,就必须有更多的优秀医生到基层去。“医生下基层要形成机制。”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束晓梅指出。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基层就要有好医生。

目前,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吸引医学生毕业后下基层,“如何下得去,呆得住,用得上,这是医疗人才下到基层最重要的三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熊思东如是说。如何下得去,这就需要政府做出努力,要像培养师范生一样以政府买单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学生下到基层;如何呆得住,就是要社区医院跟大医院建立合作,医生要经常不定期的回到大医院进行培训,才能保持一个好的医疗水平,服务百姓,或者将大专家引进基层,实行“导师制”, 这样不但能帮助年轻医生提高实践经验和临床技术水平,还能提高老百姓对年轻医生的信任度;如何用得上,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这才是“用得上”的工作,只有尽可能多的培养全科医生,才能真正适应社区医院、基层百姓对于看病的需求。

近年来,转岗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途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在职人员的转岗培训需求,使更多的医务人员参加转岗培训,应本着做到人尽其才,因人施教的目的进行转岗培训。依据不同层次人员对全科医学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需要,提供形式多样、灵活适宜的多种培训方式。

上一篇:本刊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开展“假如我是‘两会’... 下一篇:释放活力 从打破资源垄断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