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的成因与提振策略

时间:2022-05-28 10:48:25

中国城市化水平偏低的成因与提振策略

经济学博士李力行在2010年12期的《浙江社会科学》上发表题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现状、挑战和应对》一文,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的现状进行了学理性分析,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采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城市和农村的要素市场被割裂,通过价格扭曲等方式从农村提取剩余来补贴城市,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重视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少,因此城市化水平低。二是自1997年县改市停止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一直缺乏一套合理的城市设立标准,城市数量保持停滞。中国的建制市,不像西方的城市型行政建制,而是被赋予了行政级别,与省、地、县这样的广域型行政建制混在一起,既要管理人口密集的城市核心区,又要管辖下辖的农村区域,导致许多城市功能定位不清,产业集聚程度不高,行政管理体制的僵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市化水平偏低。作者因此认为,城市化水平偏低的实质是“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均衡的结果。

为了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作者提出四条对策:一是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城镇就业。以城镇常住人口来衡量的城市化水平是随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高而提高的,第三产业是提高城镇就业的重要驱动力。二是加快配套保障、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逐渐放开中小城镇户口、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工无论在什么地区就业,都能享受到与该地区户籍居民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打通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制度。要严格限制征地范围,允许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城市土地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并建立起全面的财产税制度,让地方政府从依赖“土地财政”转型到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对土地和房产收取财产税收上来。四是创新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提高城市自。不管是“省直管县”的试点、承认“县辖市”或是重启“县改市”的呼声,还是各种试验区的先后设立,都呼唤着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创新。提高城市的自、进行多种形式的试验,这将是创造更加灵活的城市体制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文化自觉: 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活力之源 下一篇:城市色彩的人文技术内涵与人本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