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抵押贷款制度对养老危机的缓释作用

时间:2022-10-16 01:16:24

倒抵押贷款制度对养老危机的缓释作用

湖南大学法学院谢天长博士与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于春敏博士在2011年第3期《东南学术》上联合发表题为《居家养老与反向抵押贷款制度之构建》一文,认为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由于老龄化正逐渐演化为我国“未富先老”的局面,多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规模大幅缩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危机已经出现。另外,从总体上看,我国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并非良好,平均收入减去平均支出,基本没有结余,况且,我国老人的生活水平是建立在低收入基础上的低位运行。尽管个体情况各异,经济状况也会有很大差异,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总体不太好确是不争的事实,这里有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本来就不高、退休后收入锐减、物价上涨、币值贬损、医疗费用增加等多方面的因素。

针对老年人的现实困境,美国、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反向抵押贷款的制度,通过抵押房产、析出资金来帮助老年人过上更为丰富的生活。为此,作者提出在我国建立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现实意义,并对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的组织模式、贷款机构、办理程序、证券化、风险分配、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兼顾国情的具体制度设计,希望藉此制度,把我国老年人现有房产的价值逐渐析出,满足一定程度上老年人的现金需求,帮助老年人过上更为体面、安康的晚年生活。

就当前而言,主要针对城市老年人和城市房产而言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只是一种养老补充和辅助方式,更多必须依赖于政府构建更为妥适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对欠充分的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也对释放捆绑在房产上的大量资金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一定程度扩大内需。从中长期看,住房反向贷款制度还可能对抑制房价具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们的购房冲动。不过,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和我们传统上把房产留之于身后、传之于后世的一贯做法存在较大差异,子女也会对老人的财产抱有期待,而非由老人自己“吃光用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所以在制度设计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真正为老人选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打开通道。

上一篇:城市交通拥堵的“三化”成因与社会化治理路径 下一篇:文化自觉: 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活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