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肿为哪般?

时间:2022-05-27 06:05:46

张大娘和李大娘过去同在一家纺织厂工作,退休后,这对相识多年的老姊妹也没断了联系,隔上段时间就见上一面,每次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几年前,糖尿病先后眷顾到这对老姊妹身上,从那以后,两个人见面的话题就集中在糖尿病上,从症状表现到饮食、用药无所不谈。

这一天,李大娘又到张大娘家来串门聊天。张大娘说,最近自己老觉得浑身没劲,眼皮、小腿虚肿,手指一按一个坑,不知是不是肾脏出毛病了。李大娘接过话来说,自己最近又添了个新病――高血压,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血压好歹算稳住了,不过也出现了脚踝水肿,原来挺合脚的鞋,现在都挤脚不能穿了。

两个老姊妹边说边琢磨,咱两个人都有糖尿病,现在又都出现下肢水肿,看来都与糖尿病脱不了干系。两人相约,赶明儿一块去医院检查检查,看看到底是咋回事。

经过医院检查,张大娘尿蛋白呈阳性,其水肿与糖尿病肾病所致低蛋白血症有关,需要低蛋白饮食,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给予中药保肾治疗;而李大娘尿蛋白阴性,肾功能正常,其水肿与服用硝苯地平这种降压药物有关,只要停用此类降压药,换用其他类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水肿即可消失。

水肿为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尤以下肢水肿最为常见。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除了少数原因外,大多与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关,是许多慢性并发症的征兆。常见于以下情况:

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人下肢水肿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损害时,由于尿蛋白大量漏出、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而引起双下肢、眼睑及颜面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与管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升高可资鉴别。

糖尿病并发心脏病

糖尿病很容易并发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因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及水钠潴留,导致颈静脉曲张、肝脾肿大及双下肢对称性水肿。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心慌、胸闷、气促等心血管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可资鉴别。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性水肿多见于双下肢,与、活动有关。

这是由于植物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受损,引起末梢血管扩张充血,双下肢静脉淤血而水肿;此外,神经营养障碍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也会导致下肢水肿。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水肿,大多伴有肢端麻木、疼痛、袜套样感觉减退等症状,可资鉴别。

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

当患者下肢静脉出现病变(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静脉高压时,可以出现下肢水肿,但往往呈单侧水肿。

糖尿病并发足感染

患者足部皮肤损伤感染,局部炎症反应也可导致水肿,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局部皮温升高、皮肤发红、疼痛等急性炎性表现。

糖尿病并发严重营养不良

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节食过度,热量以及蛋白质的摄入严重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

药物因素

某些降糖药物及降压药物均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下肢水肿。前者如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咯列酮);后者如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其共同特点是水肿发生在用药后,停药后不久消失。

糖尿病并发甲状腺功能减低

某些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同时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后者可引起下肢或颜面黏液性水肿,其特点是用指头按压水肿部位不出现凹陷性改变。此外,甲减病人往往有倦怠无力、嗜睡、怕冷、心动过缓、便秘等伴随症状,化验显示甲状腺功能(FT3、FT4)低下可资鉴别。

特发性水肿

女性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时,要注意排除“特发性水肿”。这种水肿常发生于育龄期,患者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水肿的发生常常与月经周期有关。“立卧位水试验”阳性将有助于特发性水肿的诊断。其他,糖尿病患者如并发慢性肝病等情况时,也可出现下肢水肿。患者有慢性肝病表现(如纳差乏力、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疸等)及肝功异常,结合肝胆B超检查可资鉴别。

总之,糖尿病水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期查清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附:立卧位水试验

清晨空腹排小便后,饮水1000毫升;立位活动状态下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4次,计算总尿量。第二天同样饮水1000毫升;卧位休息状态下,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4次,计算总尿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如果立位尿量低于卧位尿量的50%,即为阳性。

上一篇:正确服药有讲究(上) 下一篇:膝关节退化悄无声 中老年朋友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