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时间:2022-05-27 10:09:43

移动互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马克·扎克伯格是2011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以他本人为原型的《社交网络》也差点问鼎当年的好莱坞最佳电影。直到2012年那次“大跌眼镜”的IPO以前,他都是硅谷科技创业故事中最理想主义的存在。

扎克伯格甚至已经成为了这种理想主义的“决定者”。2012年4月10日,Facebook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照片社交应用Instagram,而当时Instagram的创业团队仅有13个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家估值达到10亿美元,而员工数不到20人的公司。这意味所有成员在一瞬间就都成为了腰缠万贯的富翁。

几个开发者、一款产品、几千万用户、数亿美元估值,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故事。没有营收模式或者前景不明朗,都无法阻止投资者的热情,传统的估值衡量标准似乎已经无法衡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

很显然,这样的场面不可能总是出现。事实上,广告这一传统互联网最理想的盈利方式在移动互联时代遭遇了巨大的瓶颈,虽然以谷歌、苹果为首的公司不断在移动广告层面做出各种努力。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品牌商还是渠道商,抑或是广告技术本身,都没有做好准备完全向移动端迁徙。

更糟的是,资本市场不景气的现实已经让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你很难想象,未来针对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投资还会像过去那样源源不断。“你如何赚钱?”这样一个听上去最“俗气”和遭人痛恨的问题成为了所有移动互联网企业争相研究的对象。

2013年,整个业界将不得不放慢脚步,开始思考“立竿见影”的商业模式。而中美两个最典型的移动互联产业形态也将在这个环节开始逐渐走向分化。

硅谷无疑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引领整个产业的走向,因为他们的企业把持着移动互联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操作系统。iOS、Android、Windows Phone奠定了目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App生态系统。这种基础平台的架构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并且市场容量也已经接近饱和,三者甚至可以凭借巨大的话语权从政策层面上压制新进入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将限制下游的第三方应用提供商所能开发的产品形态——工具型应用仍然占据主流,集大成的平台级应用将很难有生存空间。

单一工具型的应用变现能力将受到限制,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值得硅谷热血青年欣慰的事情是,那里拥有全球最好的付费习惯。Evernot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公司尽管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但其实他们凭借用户付费环节就能形成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中国移动互联的起步时间与硅谷相差无几,但是操作系统层面话语权的缺失导致他们必须更多地思考工具服务化或者平台化的路线图。而在这一点上,中国移动互联企业也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例如微信、UC、微博之类应用的平台化根本没有现成的参考对象。而在小额支付、线下O2O环节的激进也成为了其与硅谷决定性的差异点——更超前的盈利模式探索,以及更实际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2013年,移动互联,硅谷继续理想主义,中国开始现实主义。

上一篇:券商创新 IT跟进 下一篇:怎样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