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5-27 05:50:11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即教育是否能够真正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28-01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为达到此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作起。

1.导入的有效性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课堂情绪,渗透情感教育

布卢姆指出:如果学生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学习。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行驶船只的指路灯塔。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语文课堂教学确定合理、适宜的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向高效、快速方向发展。在语文课堂目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用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我会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情感促动为中心,制定出情感激发目标、情感实施目标,并使学生明确,以便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磨炼情感的成熟。

3.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久而就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4.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上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青少年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自我约束能力差,要使他们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就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和鼓励,兴趣是力量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形: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感到疲乏、寡味,我们就扮演了“三味书屋”老先生的角色,可谓“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学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学的程式化,恐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任何一种工作学习中,长时间过多采用某种单调、呆板的模式,就容易产生疲劳,抑制思维欲望,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入自己应该的“角色”,无疑,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收效甚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为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其谋事在我们执教者,其成事在我们教书育人者。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功必须取得学生的密切协作,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寻求新知识的活动,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就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求知欲,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意识的调控,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想方设法使他们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 变苦学为乐学, 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5.从教师做起,创新教学

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做好一个创造型的老师。创造型体现在教育观、性格特征、教育艺术和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束缚,教学模式仍较单一,照书念书,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因此,在更新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创新方面有着亟需改进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修养,同时加强教师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培养和开发好学生的创新思维。

6.重视积累,寻求“顿悟”

突发性思维, 即人们所说的“灵感”、“顿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智慧现象,是人的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灵感”、“顿悟”不是凭空而至的,它建立在大量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之上。语文教学也中应重视积累,寻求思维的顿悟。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应采取肯定、鼓励的态度,以点带面地调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形成讨论的氛围,以良师益友的形象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共同探究未知领域。质疑精神是创新思维好奇性、批判性、多向性、独特性等特征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要加以重视并培养。

上一篇:英语教学创新浅谈 下一篇:英语高效课堂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