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9-29 09:37:25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利用教学阵地,采用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渗透环保素质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永远能在蓝天白云下快乐地唱着“天青青、水蓝蓝、祖国是绿色的大花园……”。而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将变得境界更加开阔,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04-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阻碍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水资源严重枯竭、土壤沙漠化、臭氧层空洞扩大、旱涝灾害加剧、物种减少……这些已时刻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随之带来的是极端气候的频频造访,人类开始惊呼:人们正在失去自己美好的家园。即便是这样,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那么淡薄:小餐馆里一次性筷子依旧唱着主角,农贸市场里菜贩手中依旧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化工厂未经处理过的废水依旧流入河流湖泊,更不必说公园绿地上被有人随手丢弃的垃圾和城市里那焚烧建筑材料的滚滚浓烟了!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保教育已经成了21世纪教育的必然方向。如今青少年学生是我国新世纪建设的主力军,让他们从小懂得环保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担负起环保的重任,意义十分重大。但目前学校尚未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所以,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渗入环保教育,必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

1.拓宽思路,寻找课文中蕴含的环保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丰富的环保教育资源,这为我们教师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诸如正面揭示环保重要性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使大家一下子就和环保问题联系到了一起,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燕子专列》、《鸟的天堂》等,都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环境保护的真谛

我们语文教师在潜心提炼教材的同时,要将环保教育有机地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避免机械的说教。

2.1 巧用多媒体 唤起学生们环保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挂图和影像能够带给学生对课文最直观的印象,作为教师应该用好用活这一有利的资源,引导好学生用心去观察,去联想。在执教课文《草原》的时候,我就巧用挂图与影像,给学生们上了一堂“语文环保”课。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环节,我引导学生们观看草原的景色,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学生们被这些“原生态”美景所吸引,这些景色对于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只是依稀仿佛在电视电影中看过,并没有身临其境过。美丽的插图和影像在学生们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会产生一种美好之感,继而使其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产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愿望。此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 除了美丽的草原,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像我国四川的九寨沟、绵延的原始森林等等,当然还有梯田、熙熙攘攘的集市、马达轰鸣的矿山等等。我们居住的古老、慈爱的地球,她像母亲一样养育了千万种生命,她宽容、忍耐,为人类无私地奉献了一切。既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身边事做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做一名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2.2 重点感悟“环保语句”增强学生环保责任。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对"环保语句"进行感悟,在语句的朗读声中,把学生带入到优美的意境之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具体、鲜明、生动的画面,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形象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共鸣,不知不觉地在自己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等等。

通过对这些“环保语句”富有感彩的朗读感悟,在陶冶学生们的思想情操的同时,也唤起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了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2.3 通过对比 激发学生们环保忧患意识。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将学生们引导到多媒体画面上,那美丽的画面美得让人向往。

“同学们,这就是课文中的小村庄!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深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甜的!”我说,“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小村庄之所以这么美丽,你认为它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们立刻睁大了眼睛,思索了起来。

“老师,小村庄没有大烟囱,没有排污染企业!”一个学生给出了答案。“老师,小村庄没有人滥砍滥伐!”又一个学生给出了答案。

“很好!大家回答得都非常的好!”我总结道,“正因为没有这些污染源头,没有人们的滥砍滥伐,小村庄才会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可是,就是这么美的一个小村庄,最后却不存在了!”我将多媒体画面更换成了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的画面:小村庄的房子、家具、一切的一切,全部都在洪水的狞笑声中卷走、消失……“同学们,前面我们看到的小村庄那迷人的景色是建立在大家环保意识之上的!然而我们现在所看的这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是我们人类只注重金钱不注重环保而造成的!”我提示道。学生们被这些插图惊呆了!截然相反的插图给了他们心理上巨大的落差,“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那么还将遭受到大自然更为严厉的惩罚。”我接着又引导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学生打开网页观看“环保资料”,那些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是对小村庄消失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自觉投身到改善生存条件、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3.拓展说写领域,提高学生环保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抓住学生习作,说话这一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提高的良性循环中收到较好的环保素质教育效果。如教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可让学生以地球的角色给人类写一封信,叙谈自己对人类所作的贡献,以及自己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提出自己的希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又有助于促进环保知识的渗透,提高环保的自觉性。教师还可以利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节水日”等绿色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将写写自己的环保体会,再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或编成剧本演给大家看。实话实说,实事实演,事实的再现,带给孩子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参与的热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环保自觉性。

上一篇:浅析“读——思——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 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