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

时间:2022-05-26 08:04:18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

1.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础,在我国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高新技术企业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都推出多项扶持和鼓励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减免、股权激励、科技计划、项目用地、金融保险、出口信贷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综合政策体系。

所谓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是指那些所有权为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该类企业既有别于普通民营中小企业,也不同于一般高新技术企业,它的一大特点是其经营的非独立性。作为中小型企业一般都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但国有中小型企业有其特殊性,它们绝大多数是隶属于国有企业或中央企业,虽然是独立法人,但其经营管理各项活动都会受到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的影响。

2.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包括:

(1)主动性弱。首先,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行政指令的影响较多,自身进行财务管理筹划的主动性较弱。其次,作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多的集中在会计和审计等事务性工作。另外,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容易将财务管理工作行政化,从而缺乏财务统筹规划。基于这方面原因,国有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主动性相对较弱,外化管理较多而内化管理较少,财务管理的统筹能力较差,积极性不高。

(2)缺乏战略规划。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会计管理和财务预算这些较为初级的工作,只要按照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年度财务达标等工作即可。加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不确定性,该类企业往往缺乏战略性的财务规划和管理,从而出现财务管理与公司战略的不匹配、财务工作与经营管理的不协调、甚至财务预算与财务决算偏差较大等现象。

(3)缺乏动态管理。企业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本身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企业经营随着技术创新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这类企业往往将财务管理行政化,财务工作主要集中在较为基础的方面,因此缺乏随着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管理过程。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财务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1)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大都是使命驱动、战略导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处在发展的上升期,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自身对于发展规划设定了较高的目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使命制定目标,根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进行经营管理并对之进行监督和考核。进行财务战略规划符合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只有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财务战略才能够保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主动出击,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也才能够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2)企业经营的需要。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很多都与财务相关。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如此,比如如何进行投资并规避风险,如何解决资金紧缺,如何利用和优化资产,如何进行利润分配从而达到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规划财务管理战略,服务于经营管理的需要。

3.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选择

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按照职能可以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经营战略和分配战略等。按照企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成长型财务管理战略、稳定型财务管理战略、防御型财务管理战略和收缩型财务管理战略等。还可以综合分为资本结构优化战略、收支平衡战略、低成本财务战略等。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选择可以从其自身特点进行分析:

(1)国有企业的相对稳定与中小型企业的相对灵活的协调。国有企业大多数环境相对稳定,发展处在平稳上升的状态,对外合作尤其是股权合作相对慎重。这与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规定有关,企业要经营和管理好国有资产,避免因为经营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作为中小型企业,本身会带有灵活多变、经营方式多样的特点。遇到新的情况和市场变化,中小型企业可以很快做出反应。作为国有中小型企业,既具有双方面的优点,也带有双方面的问题。在进行财务管理战略选择时,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优缺点,通过战略选择将两方面特点协调在一起,趋利避害。如果企业太过求稳,则会丧失发展机会,在财务管理战略选择时可以考虑采取成长型战略,加大投资和项目合作等。

(2)国有企业特点与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相互促进作用。如前所述,国有企业具有稳定的特点,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资产相对雄厚,管理规范,能够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新技术劳务的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国家在认定时有多项标准,如企业研发投入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3%~5%;企业科技人员须占到企业的20%~30%;直接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研究的人员须占到10%以上等。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这与传统生产型企业有很大区别。另外,研发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并非有投入就能生产出产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研发活动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资金和政策的保障,而国有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平台。

4.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规划

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服务于企业战略,不同的战略规划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管理战略随着企业战略规划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时,无论企业战略如何规划,都会涉及三个基本方面。

(1)筹资规划。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产出与传统生产型企业有区别。传统生产型企业投入产出规律,有固定的经营周期,资金需求也相对规律。而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与产出规律性不强,没有固定的投入产出周期,容易出现突发状况,这类企业资金需求规律性较弱。因此,充分做好融资筹划十分必要。

首先,要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时间点。在做资金量预测时要充分考虑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各项需求,根据公司规定或风险参数留足冗余资金,保证科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还要确定资金需求的时间点。技术研发工作一般是分步骤开展逐步推进,配套的资金也可以分步投入,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金使用成本。

其次,多种筹资方式相结合。现代企业筹措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主要是资金到位周期、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选择的资金筹措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杠杆收购。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对于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和杠杆收购三种筹资方式不太适用。这类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筹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资金到位周期较长,资金成本低,资本类型权益,五星推荐。

发行股票:资金到位周期长,资金成本较高,资本类型权益,三星推荐。

利用留存收益:资金到位周期短,资金成本忽略,资本类型权益,五星推荐。

银行借款:资金到位周期短,资金成本较高,资本类型负债,四星推荐。

融资租赁:资金到位周期较短,资金成本较低,资本类型负债,五星推荐。

在吸收直接投资方面,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国有控股或独资企业吸收股东投资和增资比较容易;其次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导向使得大量财政支持的补贴资金流向该类企业;最后,财政支持和补贴资金享受税收减免优惠,降低了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在融资租赁方面,中小型企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具备投入大量固定资产的能力,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场地和研发设备的需求是较为快捷、方便和实用的方式。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以上提到的关键点,灵活选择筹资方式。

(2)经营规划。企业经营规划主要包括经营目标的确定、预算管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现金流控制、成本控制等。经营规划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既体现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把控能力,也体现出企业内部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做经营规划时,首先要围绕技术创新项目开展,做好预算和核算。同时有多个在研项目时,要充分评估,合理分配资源。其次,要将关键考核指标和多种财务分析方法列入经营规划,提高财务管理规划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从产品导向延伸到利润、EVA或股价等财务管理考核指标。再次,控制好现金流,避免出现短期内大量现金流出造成公司经营资金短缺的情况。最后,做好成本控制,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分配规划。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制定分配战略时与传统企业既有相似也有区别。传统分配战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二是分配股利或利润。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完成以上两项固定分配以外,还需要将留存收益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首先,要考虑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资,可以将一部分留存收益追加为企业资本,改善资产结构,扩充企业实力。其次,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一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后备基金,根据发展需要随时投入。最后,要考虑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需求,做好有针对性的分配规划。

5.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战略综合规划

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是一个综合体,需要统筹分析。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企业和各种情况的财务战略规划。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战略管理也是一个动态规划的过程,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也随之不断调整变化。无论是传统的财务管理还是现代生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都不能完全涵盖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需要。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具有的优势进行全面分析,提升财务战略规划在企业决策中的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企业克服自身缺点,合理规避风险。利用理性的、战略的思维方式,着眼未来,规划企业中长期财务管理和财务活动,使得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以战略规划为指引,合理筹划企业融资、经营、收益分配和投资活动。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连续性,保证国有资产合理有效利用,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保证企业研发推陈出新,促进企业规模循环增长。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190)

上一篇:扎实探索当代青年特点 努力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 下一篇:探讨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