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精读课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6 06:46:39

英语精读课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导致英语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认识不足、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知识面狭窄和四、八级考试的导向作用等。在英语精读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学重点,注意提问主体和形式多样化,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精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一直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培养,即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其语言技能训练的过程大多是重复、模仿和复述,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英语精读课为例,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及句子结构,很少对文章主题或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当学生遇到一些有深度或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表达缺乏思想深度。外语学界的许多专家和学者也指出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技能比较薄弱(何其莘1999),英语口笔头表达出现逻辑性差,论证不充分等问题(高一虹1999;文秋芳1999;)。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探讨如何通过改变现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模式,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任何学科的发展都很重要,外语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因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要表达一定内容的。没有内容语言只是一个空壳,只是语言的胡乱堆砌,语言学习者没有思想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语言模仿者,有了思想内容语言才有价值,语言才变的生动,富有个性。西方学者很早就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重要性,Mcpeck(1981)和Siegel(1980)就指出“思辨能力培养应该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不是自由选项,这是受教育的必须条件”。在国内1989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和目的”中写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原则”的第一条中写道: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对“综合英语课”和“阅读课”这两门课进行说明时,分别写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假设判读,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

英语专业学生逻辑思辨能力比较薄弱,笔者认为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对思维能力的内涵也不清楚。以精读课为例,大部分教师认为精读课的就是讲解单词、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课文内容,这些做到了,精读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精读课的模式基本是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讲单词,学生在底下奋笔疾书记笔记。学生很少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开口,也往往是造个句子,回答课后问题等简单的语言练习。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也深信不疑,因为这是他们多年一直习惯和适应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不当

大多数教师对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法不熟悉。虽然有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也积极尝试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精读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开口、多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如自主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型学习法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很盛行,教师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表演等课堂活动,但学生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教师并没有加以指导,不但没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是浪费时间,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此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新颖,也不具备思辨性,无法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甚至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

3、学生知识面狭窄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也要对相关领域有一些了解和认识,要涉猎广泛,拓展知识面,多关心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时事等方面的问题。但事实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除了认真学好专业课之外,很少看电视、杂志,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很小的圈子。即使上网也是关心一些八卦新闻,流行文化,所以遇到有深度的话题很难展开讨论,更不要说有自己的见解。狭窄的知识面,有限的词汇量很难使学生思维活跃,更不用说有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了。

4、四、八级的导向作用

专业四、八级考试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它不止关系到学生的学业,还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学校的声誉。所以各方面都非常重视考试的通过率。我们知道四、八级考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考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难怪,教师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词汇、语法的讲解,学生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背单词,记语法规则。长此以往,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三、探索新的精读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1、调整教学重点

精读课的时间是一定,如果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讲解单词和语法上,即解释所谓的language points,自然没有时间组织其他有利于思辨能力发展的活动。但如果完全置单词、语法于不顾也不行,因为单词、语法对任何语言学习者都很重要,它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四、八级的考试的重点。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首先,单词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字典就是很好的老师。但教师需要指出应该特别重点注意的单词。其次,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光盘和教学辅导书自学,但教师要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提问、造句、翻译、写作等来检查学生掌握课文、词语和语法的情况。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拿到课堂来讨论。这样做,不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提问主体和形式多样化

传统精读课的模式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现在也可以转变模式,让学生提问,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最清楚学习的难点在哪,也知道对哪方面、哪些话题感兴趣。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学生单独提问,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提问,每个小组提出几个问题,每两个小组互问互答。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关于课文理解的分析问题、推理性问题,更可以是评价性问题,创新性问题。

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评判以及创新性的思辨能力。因为提问,回答问题的过程都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3、充分利用课文,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

现在精读教材的编写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的,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材料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如果有关找工作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面试场景;如果是关于一些社会问题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也可以利用课文的衍生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做presentation,其他学生提问;如果所学课文讲述的是一篇故事,可以让学生改变故事的结局或其中一些情节,并让他们表演出来;当然,语言的输出即包括口头的,也包括笔头的,所以除了口语形式的练习外,也要进行充分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课文材料,变化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结语

在新世纪,外语人才的能力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它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何其莘)显然,传统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培养21世纪外语人才的需要。精读课作为外语学习的基础课程,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注重语言知识传授向实用性、综合性语言能力方向发展。精读课教师不应再拘泥于课文本身,而要结合课文,通过不断的分析、推理、评判、创新等思维活动,汲取课文的精华,开拓知识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主体性,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大学英语精读课新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1.5.

[2] 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J].国外外语教学,1993.3.

[3] 何其莘.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4] 文秋芳.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

【作者简介】

李 艳,西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浅议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下一篇:小学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