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数学新导学案理念

时间:2022-05-26 07:36:37

也谈数学新导学案理念

摘要:导学案面对的主体是学生,承载了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归纳总结的学习目的。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导学案;学生;自我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7-02

导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载体,是面对学生,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能力发展,自我逻辑思维培养,自我模仿能力培养,自我探索发现,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知识的灵活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学习能力,而教师则以重点、精当的指导在课上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要求。

导学案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模仿创新学习能力为主,所以在设计上以模仿学习为导入,模仿发挥为应用目标,再进一步上升到简单总结应用,最后上升到创新发挥的较高水平。所以,新导学案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导学案,它的设计以学生的观察示例、模仿示例解题、总结归纳概念和公式、在自我应用提升四大模块为基本模块,根据内容的需要和课堂的需要再加以调整。

一、学习目标和讲解目标的明确性

导学案面对的是学生,鉴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导学案的目标性应该非常鲜明:首先,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时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定义、原理、或公式等知识点,在利用导学案的基础上目标明确地去结合教材进行初步的自主课前预习。其次,是通过导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地注重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关注与探究。

二、温故知新,知识前后连接

导学案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发现能力、总结能力,最后达到自我能力提升的效果,也就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有较强的知识连贯性、逻辑性、模仿性、由简入难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导入在课时上和知识逻辑思维性上要前后连贯,从简单到复杂,由旧知识有逻辑性地过渡到新知识,做到知识过渡水到渠成。

三、基础知识导入,明显的模仿性

导学案对知识体系的要求是由简到难,简就是简单,越是基础知识相对来说就越简单,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是最好从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开始,让学生从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思考的知识点思考,很容易地发现知识规律,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对新知识规律的发现;另外,要求新旧知识之间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而这种模仿性越明显越好。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属于学生课前自学,所以明显的知识相似性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新旧知识很好地自我连贯,最后模仿解决。

四、模仿基础上新知识的逻辑性应用

导学案的设计编写是以新旧知识的对比模仿为基础的,因此就更要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逻辑思维性的设计,使学生觉得新旧知识之间有规律可循、有规律可用。从而对比参照旧知识可以做到简单应用,解决最基本的新知识形成的问题,在学习课本以前已经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发现和应用,达到对新知识的逻辑性应用。

五、参考课本引导归纳总结

在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导入和应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模仿应用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阅读和分析。根据导学案的提示,针对新知识各种不同的性质进行发现、归纳、总结,达到课前对教材的基本了解和理解。从而可以做到在课堂学习上的事半而功倍,也可以提请介入到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之中。通过导学案提供的新知识的应用发现自己的学习困惑,真正做到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真正发挥导学案的课前预习目的。

六、对新知识的应用

对新知识的应用是导学案的课堂完成部分。但同时也可以作为课前预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力提升部分的发挥内容。既是教师关注的重要课堂教学内容,也是教师指导讲解的重要知识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进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之中解决部分难点,发挥学生的团体探究性。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师讲解目标并融于知识应用之中是导学案的重要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发动合作讨论来完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完成讲解目标。

七、自我应用提升能力

学生在对以导学案为基础的新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基本的应用之后,教师同时也穿插完成了基本教学任务之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较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的训练。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主,交流合作为辅,教师及时观察和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题目。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完成任务后对原题做扩散性发挥,使其从做题发展到能对题目的意义进行延伸和改造,进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八、概念深化、拓展题型、高级模仿解题

课堂教学在完成了以上任务后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可对导学案上的概念深化、拓展题型部分进行阅读、探究、模仿,通过这部分内容对新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与应用。由于这部分内容对逻辑性和对概念的拓展应用要求更高,所以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示例模型,让学生通过对示例的思考能够自己理解新知识,从新的角度认识所学知识在解决题目时的应用。从而达到对导学案所给题目的模仿解决,并完成自我能力新的提升。

九、课堂总结与反馈

在完成了上述内容之后,课堂教学的任务可以说总体上完成了。但是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课堂环境的变化性,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性的强弱,导学案设计的不完善性以及各种原因会造成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足,因此在导学案的最后环节设计课堂总结与反馈。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我发挥,根据每名同学各自的课堂学习效果,把自己的收获或疑惑及时反馈到导学案上。教师通过课后对学生导学案的审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最后做到对课堂教学效果不足的及时弥补。

总之,导学案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导学案承载了让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归纳总结的学习目的。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人。其把传统讲授课的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改变了教师传统上的讲授,学生传统上的听记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可以以导学案为学习的基础载体自由发挥,结合教材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达到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上一篇:小议生物学习如何联系现实生活 下一篇: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