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05-26 04:18:08

设施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设施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栽培设施、大棚设施管理技术、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果桑;设施;栽培技术;优质;高效

中图分类号S6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42-01

1983年,国家卫生部将桑果列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农产品之一。1990―1994年,淮安市利用房前屋后的土桑,加工成桑椹饮料,年产量2 000~3 000 t,色香味俱佳,但由于工艺、产品质量、国家标准等原因,流通渠道不畅,外销无质量标准,无法出口日本与东南亚各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发展果桑应以销定产,目前,市场以鲜食为主,在大量水果未上市的3―4月,提前供应市场,售价可达10~20元/kg,产值可达15万元/hm2以上。从淮安、宿迁、镇江等地的栽培情况来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很受农民的欢迎。

1良种选择

设施栽培的果桑品种要求果大、成熟早、抗病、果色紫黑或白、花芽率高、结果能力强,目前推广的品种具体如下。

1.1大硕

大硕为三倍体品种,树形开展,枝条细直,花芽率高达100%,单芽果数5~6个。果长3.0~3.5 cm,果径1.2~1.5 cm,单果重5 g,紫黑色,无籽。果汁丰富,含总糖14.8%、总酸0.82%,产量15.0~22.5 t/hm2,露地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据在淮安、宿迁市观察,该品种菌核病、白粉病发生重,抗寒、抗旱性中等。

1.2 大玉王

大玉王树形开展,枝条细直,叶较小,花芽率高。果长3.5~4.0 cm,果径1.5 cm,长筒形,单果重4~5 g,最大果重10 g。果色乳白色,汁多,甜味浓,含糖量高,5月下旬成熟,采收期30 d。产果15 t/hm2左右,适应性强,抗旱、耐寒。

1.38632

8632为杂交种,具有抗旱、耐寒、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树形略开展,枝条略粗而直,下垂枝少,叶形较大,花芽率极高,单芽果数4~5个。果长4.5~5.0 cm,果径1.8~2.2 cm,长筒形,单果重6~8 g,最大15 g,桑果特大,紫黑色,酸甜爽口,清香怡人,5月中下旬成熟,采收期20 d,产量22.5~37.5 t/hm2,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的品种。

1.4滇缅

滇缅生长旺,花芽分化率高,单芽果数5.9个。果大,平均果重5 g,最大6.4 g,黑色,种子多。含总糖8.1%,产量15 t/hm2。

1.5红果3号

树形紧凑,枝条粗直,节间密,叶大而厚,单芽果数6~8个。果长3.5~4.0 cm,果径1.5~2.0 cm,长筒形,单果重4~6 g,最大重12 g,紫黑色。汁多,味酸甜爽口,5月上旬成熟,采收期20 d,产量15~18 t/hm2,抗性强。

2设施栽培

设施采用管式组装大棚,棚高2.5~3.0 m,跨度6.8 m,每棚300~400 m2,株距1 m,行距3 m。栽前先开定植沟,深60~80 cm,宽60~100 cm,沟底铺20 cm腐熟秸秆,上覆10 cm表土,表土上施腐熟禽粪30 t/hm2、复合肥2 250 kg/hm2。

3大棚设施管理技术

3.1温、湿度调节

覆膜时间根据上市期及品种特性而定,生产上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1月上中旬进行。大棚内温、湿度的调节是果桑栽培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果桑萌芽温度12 ℃,生长适温25~30 ℃,35~40 ℃生长受抑。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需30~35 d[1-2]。从覆膜到发芽,棚温以18~20 ℃为宜,发芽至开花为20~25 ℃,果实肥大期温度为25 ℃左右,果实着色期温度为25~28 ℃。当棚内温度在25 ℃以上时,白天打开两头作业门,通风排湿。棚内温度达35 ℃以上时,应揭边膜增加空气流量[3]。傍晚及时盖膜,夜间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0 ℃。1―2月是全年温度最低的时期,亦是果桑开花期,晚上要盖草帘或加温措施,使夜温保持10 ℃以上。棚内的湿度在覆膜升温后为80%~85%,开花期为55%~60%,谢花后至果实膨大期为80%~85%,果实着色期保持70%~80%。如湿度太大加上高温,会引起枝叶徒长,引起大量落果,要及时通风排湿。

3.2棚内灌水

果桑较抗旱,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砂土为70%,壤土为70%~80%。视天气状况,可在覆膜前灌水1次,使土壤湿度保持85%左右[4]。开花期适当控水,防菌核病传播。幼果期及果实膨大期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滴灌或覆地膜沟灌为好。

3.3施肥

果桑对氮肥的利用率为72%,磷肥为35%,钾肥为59%,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6∶8。每1 t桑果需氮1.5 kg、磷0.9 kg、钾1.2 kg。设施果桑在覆膜前施复合肥750 kg/hm2;幼果膨大期施复合肥300 kg/hm2,桑果膨大至转色成熟施钾肥300 kg/hm2,同时用0.3%磷酸二氢钾在傍晚喷施2~3次,提高桑果的含糖量和色泽[5]。采果结束后施复合肥450~750 kg/hm2,秋肥宜早施,最迟不超过8月下旬,防止后期枝叶徒长。

3.4修剪与摘心

果桑一般用矮干三主枝丛状形,干高50~60 cm。夏剪在采后进行,将结果母枝剪除,只保留基部2~3个芽,促使萌发新梢。夏剪后10~15 d大量发芽抽枝,应及时抹芽定梢,每枝保留3~5个新梢,作为来年的结果母枝。为抑制新梢徒长,控制营养生长,新梢长到6~7片叶时摘心。如果桑生长茂密,可疏掉枝条基部几片叶片,确保棚内通风透光[6]。

3.5防病

果桑大棚栽培,高温多湿,极易发病,特别是菌核病发病率高,严重时颗粒无收。防治方法:在覆膜前喷3 °Bé石硫合剂1次;花蕾初现时,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与50%多菌灵600~800倍液交替喷雾,每隔7~10 d喷1次,喷2~3次,在采果前15~20 d停止喷药[7]。

4采收

当桑果充分上色后,要及时采收,要保证桑果新鲜、无损伤、无病虫害。采后用1 kg一小盒分格包装。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上市提前1~2个月,售价为10~20元/kg。

5参考文献

[1] 张桂芹,李国强,贾鹏博.寒地果桑繁殖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1(6):17-18.

[2] 魏晓军.果桑72C0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11(2):40-41.

[3] 刘秋萍,吕全明,彭希洪,等.果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1):53-54.

[4] 梁玉文,岳海英,冯学梅,等.设施果桑优良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1(2):57-58.

[5] 魏晓军.果桑46C019盆栽技术[J].江苏蚕业,2010(4):7-8.

[6] 曾菊根.果桑栽植与管理技术要点简述[J].蚕桑茶叶通讯,2010(5):12,14.

[7] 吴振锋.几种药剂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的试验报告[J].河南农业,2011(4):27.

上一篇:魔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结球甘蓝富硒生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