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时间:2022-05-25 01:18:53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摘要:设计了“迭代增量”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的难度阶梯将人才培养过程细分为“专业新人”“准职业人”“职业人”3个阶段。每个阶段呈螺旋递进的趋势。该课程体系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站建设”3条主线为方向,由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学期综合训练项目、岗位方向训练项目、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4个环节组成,共同构成由点及面、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工厂;迭代增量;实践教学体系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computer network subject of vocational college

Yang Hongxue, Yu Ji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Beijing, 100016, China

Abstract: Owing to the design of the iterative incremental course system, the talent educa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difficulty of career positions: new technical staff, quasi-professional and career man. Each stage takes the trend of progressive spiral.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goes into three directions: network engineering, network management and site building. It consists of 4 programs: single skill training, term integrated training, position-oriented training, and practical position training, which make up the cor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point-to-aspect progressiv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network technology; project plant; iterative increment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对京、津、冀地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IT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表明,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需求定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一定的项目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维护管理、网站设计开发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计了“迭代增量”课程体系,创建了“项目工厂”实境,构建并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1设计“迭代增量”的课程体系

面向“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维护管理”“网站设计开发”3大职业核心岗位,吸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按照IT人才成长规律,引入“职业成熟度”理念,按照职业岗位的难度阶梯将人才培养过程细分为“专业新人”(初入职场),“准职业人”(当好助理),“职业人”(独立工作)3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安排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课程和实训,并按照“计划学习考核提高”的4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每一个阶段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3个阶段培养过程是逐一迭代的;从课程难度、实训项目复杂度、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衡量,每个阶段呈螺旋递进的趋势,从而构建了“迭代增量”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企业岗位的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抓住“做项目”这个IT职业标志性工作,深入校企合作,选取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作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教学内容,建立“迭代增量”课程体系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该体系围绕“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维护管理”“网站建设开发”3个岗位方向,引入企业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构建由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学期综合训练项目、岗位方向训练项目、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4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从模仿到应用”的递进式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岗位动手能力。其中,单项技能训练项目是学生在课程中完成的教学项目;学期综合训练项目是在综合实训中完成的难度递进的仿真项目;岗位方向训练项目是上岗前的演练项目(工学结合项目);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是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学项目,做项目”,全方位锻炼学生“做项目”的能力。

该体系中从每一阶段看,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都是完整的,都有现实的职业岗位相对应,而通过不同阶段的递进,学生能逐步胜任更高层级的职业岗位,将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从掌握课程转移到对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遵循IT行业的职业成长规律;易于安排顶岗实训和职业体验;易于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能力,从“制度”上保证了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创建“校企合作项目工厂”实境,搭建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项目工厂”实境实现了“产学一体,实境再现,能力递进”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从能力与素质两方面把学校变成“以项目训练促使学生职业化的工厂”,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强调工业化、实用化的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项目工厂”实境主要包括以生产性实训环境为标志的专业实训室和校企合作项目工厂2个方面。

3.1 创建“AB双网切换运行”的实训环境,支撑生产性实训

为了创建生产性实训环境,网络技术专业利用校园网络创建“AB双网切换运行”的真实环境(如图3所示)。将校园网分为实际运行网络和学生实训网络,学生在实训中以校园网为样本,在实训网络中搭建校园网的各种业务与服务,当实训结束时双网切换运行,用网络运行的实际效果检验学生实训的水平,这种实训与真实工作十分接近,一方面利用项目化的实训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并网时网络可能瘫痪”的压力促使学生在实训中按照行业和实际工作标准“精心设计,小心施工,认真检测”,从而培养学生的质量标准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

3.2 利用引企入校机制,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工厂

网络技术专业引进了多家“驻校企业”,建立校内项目工厂,为学生提供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实训岗位。在项目工厂中,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按照企业的规范和流程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这种实训方式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将校园变成全时段全方位育人的“工厂”。从效果上看,学生在这些驻校企业中既锻炼了专业能力,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共

赢的目标。

4结束语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类型来说,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要。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必须与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引入企业的工作规范;必须加大实训项目的开发,确保实训项目与职业能力相衔接,同时也要保证实训设备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刘昭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

[2] 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

[3] 徐济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8,9

[4] 刘文芝,刘昭斌.基于3DCC的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7,6

上一篇: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探讨 下一篇: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