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时间:2022-05-25 06:07:32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摘 要:对高校核心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符合高校核心竞争力动态发展特征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研究,使高校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地位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61-02

随着高等教育作用的凸显及其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高校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我国高校竞争的产生与不断加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高校地位与教育资源主要由政府计划分配转向由市场分配,即高校要想提升市场中的地位并取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则必须要参与市场竞争;其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需求多样化发展,我国高校出现了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张、学费上涨等现象,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并需要了解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的发展状况,学生及家长以此为衡量“投入产出比”的依据、用人单位以此为制订招聘计划的依据、政府部门以此为划拨财政经费的依据等,这增强了高校对教育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意识,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再次,随着知识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各个高校已不再满足于只在本国范围内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而是把竞争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内,从而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教育资源的竞争格局。最后,高等教育财政出现短缺,不管是公立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从政府取得的财政资金越来越少,高校不得不寻找各种筹资渠道,保证高校正常运行和顺利发展,这更是加剧了各高校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因此,高校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持续发展是每一所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高等教育领域引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后,很多学者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给出了高校核心竞争力定义。但高校是具有特殊组织特性的教育组织,不同的人对其本质特征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学者们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与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核心竞争力是由优势学科这一核心要素构成的,优势学科对高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科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二、高校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所独有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种特色和竞争优势来源于高校基础资源的投入、对核心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的特有能力、先进的校园文化、良好的社会声誉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并结合高校的组织特性与发展特点,将高校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两部分:一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必须投入的核心要素;二是获取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其中,核心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学科资源和无形资源;独特能力包括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能力。

(一)人力资源

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的人才资源在利用高校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时所形成的整体的竞争能力,因此,人力资源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够在某个领域中占有优势地位,从而为高校形成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人力资源不仅包括优秀的师资队伍,还包括优质的生源。一方面,师资队伍是高校对优秀人才资源的储备和能继续开发的潜力,是高校创造价值、形成竞争优势重要而直接的力量。高校聘用的教授、两院院士、教学名师等都是长时间为高校工作的人员,他们为高校很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表现为市场对毕业生的容纳程度和认可程度,而毕业生的质量与学生生源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因而优质生源也是影响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包括: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教学名师;教师的学历结构;师生比;生源质量等。

(二)学科资源

“学科是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经验的积累和知识创造而形成的科学分类,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校学科的内涵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科目”或者是具体的某个专业,而已形成了包容性较强的知识体系和具有管理能力的办学实体。学科是连接高校教学人员、科研力量、各项科研活动、筹备教育资金和人才培养的基点,是高校履行职能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因而在高校中,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职能主要由以学科为基础的专业来承担;高水平的科研活动也是基于学科的基本设施、学术团队等进行的。总之,“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科在高校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优势学科的培育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科资源的构成要素包括:高校拥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情况;国家重点学科数量;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学科建设基地的情况。

(三)无形资源

以上阐述的是核心要素中的有形资源,而文化、社会声誉等无形资源作为竞争资源的一种,也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无形资源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与积淀,是最具备难以模仿性的资源的,因而无形资源也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源包括校园文化和社会声誉。

“校园文化是指围绕高校职能建立起来的一套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即校园文化是学校维持团结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构成师生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并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为目标。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高校全体师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习惯、人文情怀、高校的制度规范等因素。

社会声誉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高校文化优势和实力的体现。声誉一旦形成,就是高校独一无二的重要资源,也可以说声誉既是高校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必备资源。这种资源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能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因而高校都非常重视社会声誉的提升。社会声誉作为高校重要的无形资源,关系到高校的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直接影响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教育资源,社会声誉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校对教育资源的获取能力,也决定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衡量高校社会声誉的要素包括:社会各界的捐赠、高校年招生计划完成率、学生的第一志愿填报率等。

(四)人才培养能力

人才培养能力是指高校基于基本职能培养目标人才的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包括人才培养的层次、数量和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第二届中外校长论坛上谈到,“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是多样化的,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也应有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只要办出成绩,就该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才是一种良性循环。”即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应该注重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层次的构成要素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点、留学生。

高校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培养各种专门人才、高水平人才并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需求,是高校办学的根本目的,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升学率、毕业生就业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

(五)科研能力

科研活动不仅可以为高校发展筹集资金、增强科研竞争力,还有助于吸引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增强高校人才竞争力。科研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之一,是社会各界用来评价高校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努力创造自己的学术优势,同时结合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科研实力、构建某些领域的科研优势。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情况;在SCI、EI、ISTP、CSTPCD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人均科研经费;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情况;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毛亚庆,夏仕武.何谓大学核心竞争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108-112.

[2] 张红波.试论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科技与管理,2004,(2):136-138.

[3] 王建红.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现代教育论坛,2009,(2):42-45.

[4] 施鲁莎.论大学文化与高校核心竞争力[J].盐城工学院学报,2010,23(4):67-70.

[5] 侯光明,黄莉.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6(1):3-7.

[6] 卞宁,武德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20(2):92-94.

上一篇:军队院校网络信息化教育发展中几点思考 下一篇:加强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