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让我与外国文学研究结缘

时间:2022-05-24 11:52:31

《电影文学》让我与外国文学研究结缘

田传茂,男,1965生,湖北荆州人,汉族,长江大学副教授。

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吧,在农村上初中的我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已经破旧的《电影文学》,颇有兴致地阅读里面的电影文学剧本,不过剧本的内容现在是一丝儿也不记得。这是我生命中与《电影文学》杂志的第一次相遇。再次相遇已是二十多年后的去年,不是偶遇,是有意的相见。我是学外语出身,学术兴趣是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很少涉足文学,更不用说电影文学。记得是去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在我们学院资料室兼收发室里偶然看到寄给同事的一本《电影文学》样刊,便随手翻阅起来,发现里面有很多好栏目,如专家视点、新锐论坛、导演评述、劲片品评、独家视点、荧屏关注、创作思潮、影视与文化。而且不少栏目与我的本行一外语与翻译研究相关,如影视论说、作品透视,文本研究、风格与特色、环球纵横、影视教育等。具有一定学术敏感性的我便萌生了向《电影文学》投稿的想法。我将自己的研究对象限定在外国文学作品研究,外国影视作品翻译研究和英文影视教育三个领域。对尤金,奥尼尔剧本《月照不幸人》的反复品读形成了我的第一篇稿件《解读乔茜・霍根》;对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小说和杂文的广泛研读促生了我的第二篇文章《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我还积极响应编辑部的约稿,写出了虽不专业但却充满激情的影评文章瑕玉互现《瑕不掩玉一观(导火线)有感》。这是我去年在电影文学研究这片对我来说尚显贫瘠的处女地上收获的微薄果实。今年我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虽因出国做访问研究曾一度中断,但还是盛开了两朵羞怯的文学研究之花――《海明威笔下军人形象解读――(在异国)个案研究》与《(洛丽塔)的时间意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电影文学》杂志在这收获的季节迎来了五十华诞。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杂志的编辑们。没有他们默默的奉献、支持和广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就不会有我们这些来自“异域”的电影文学研究“新芽”的出现和成长,更不会有《电影文学》杂志今天吸引不同领域学术老兵和新人聚集一堂各抒己见、成为电影文学研究重镇的辉煌成就。《电影文学》杂志从当初一本以本土电影的编、导、演及其评论为主走向如今内容多元开放的格局与我们伟大祖国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祖国的开放使我们的电影走出去,在国际视野的框架内为自身定位并寻觅发展的空间,终于在国际上不断获奖。电影文学研究顺应这一趋势,加强了外国文学及影视作品的研究,使像我这样与之有着“转折亲”关系的人得以加入电影文学研究的大军,说句心里话,电影文学研究拓宽了我的研究领域,加深了我对以前接触过的作品的理解。它还使我爱上电影。无论新片旧片,国内片外国片、言情片武侠片、我都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欣赏、体味、思考,让一孔之见通过《电影文学》杂志这块平台与广大读者交流分享。我相信,《电影文学》杂志以它博大深邃的胸怀以及平民式而非学阀式杂志的风格,定能吸引更多的专业研究者和像我这样的门外汉“移民’影视文学研究这一蕴藏着无穷宝藏的沃土,将《电影文学》杂志这株已茁壮的小树浇灌培养成遮天蔽目的参天大树。

上一篇:《撞车》的背后 下一篇:失之交臂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