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副语言的功能差异性及其应用

时间:2022-05-23 07:25:57

【前言】中西方副语言的功能差异性及其应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狭义的副语言又可分为以下几类:语音代替功能,即利用副语言行为来准确地表示一些特殊的语言意义,其主要作用为代替某些话语或词语;语音分隔功能,即利用副语言来更为详细、深入地传达说话者的目的、想法、思路及内心状态等等,主要用“ah”(嗯哈)“um”(嗯哼)等...

中西方副语言的功能差异性及其应用

摘要:副语言也就是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由于副语言是不自觉的,因此它与语言相对比,会更为真实。副语言是一种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语言体系中,副语言在其功能性发声、语空以及声音等层面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文化冲突,对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性进行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恰当地使用话语转接、语音延长、停顿、音调、重读、功能性发音等技巧与规律对提升跨文化有效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副语言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语言技巧

副语言又被称作辅语言、伴随性语言或类语言。在人们的实际交流中,副语言指的是用于表达说话人态度、个人情感或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非语言的统称,它普遍存在于整个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过程当中,因此,副语言有着特殊的交际功能。作为语言交流的一个通用辅助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副语言带有鲜明的文化差异。

一、副语言的种类

副语言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是说话者使用相应语言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声音现象。而广义上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因此,副语言能配合语言、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狭义的副语言又可分为以下几类:语音代替功能,即利用副语言行为来准确地表示一些特殊的语言意义,其主要作用为代替某些话语或词语;语音分隔功能,即利用副语言来更为详细、深入地传达说话者的目的、想法、思路及内心状态等等,主要用“ah”(嗯哈)“um”(嗯哼)等有声符号来表示;语音区分功能,其通常会具备影响话语含义的作用,例如,说话的语速,声音的音量、音高,话语的强度等,说话者通过对自身发音器官的控制,实现对上述因素的改变,进而表现出说话者自身情绪的变化,例如,喜悦、气氛、严肃、不快、开心等等;语言修饰功能,即对语言所表达的含义进行一定程度的修饰,在语言中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如大笑、哭闹、打哈欠等等,从而反映出说话者的情绪与态度;个人音质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说话者自身所具备的生理条件――语音条件来决定的,其所反映的是说话自身所特有的语音特征,并由说话者的语音特征分为多种不同的因素,例如:说话的节奏、语速、延长音、音域、音色等等,这一语义功能往往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说话者的年龄、社会地位、职业等特征。

广义的副语言不仅包含了上述狭义的副语言特性,还包含非语音类的特性,例如,环境语言、客体语言、肢体语言等等。本文将主要从狭义的语义范围探讨副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性

二、副语言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具备的差异性

作为非语言行为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副语言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势必会体现一定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特性,反映出说话者所处的社会所具备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语言习俗以及特定的区域性差异。副语言是社会文化信息的内在传播方式,对副语言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助于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双方的理解、沟通。

(一)副语言声音的差异性

副语言所传递的声音是一种不具备特定含义,但却能够传达交际含义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不是分音节的语义信息,而是能够发出声音的“语言”。例如,交际时,在愉快轻松的场合人会开怀大笑,在演讲的时候会顿挫有致,在私下交谈时会切切私语,在授课或者打电话的时候适当放开声音,这样才能使对方更加准确地获取信息。在大多数情形下,当英语国家的人在说话时想不出合适的表达方式,而又不希望结束发言,便会发出声音分隔号,例如um来传达“Sorry, just a minute”的意思。而在汉语中,通常用“呃,这个,哦”来填充话语之间的空缺。当英语国家的人感到空气凄冷,或是环境温度较低而有所不适时,通常会用双手抱住身体,l出bum的声音来表达伤口疼痛、难受、不舒服等感觉;而在汉语中,说话者往往会咬紧牙齿,用力发出吸气的声音。当中国人在认真听别人发言时,经常会下意识地发出“嗯”的声音来显示专心致志地倾听;而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这种声音往往会被理解为“OK, I know”的意思。

(二)副语言语空的差异性

语空是指说话者在表达语言时所出现的沉默与停顿现象。事实上,沉默不但可以归类为副语言的范围之中,也可以从属与广义的语言之中。在汉语文化中,大多数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沉默与停顿可以是对对方的认可与赞许,也可以表示对其话语的抗拒,又或者表示自己暗下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在听话的过程中保持沉默,相反地,他们会积极地配合说话人,及时向说话人反馈自己的想法,观点或者认可程度。

(三)副语言功能性发声的差异性

副语言的功能性发生又被称为副语言的特征声音,其从属于语言的修饰功能。在对个人生理音与情绪的控制层面,英语国家的人十分注重对声音的合理控制,例如,对打嗝、打哈欠、打喷嚏等声音的巧妙控制,倘若无法有效地控制,则会不好意思地表示抱歉。同时,英语国家的人对于生理声音的控制更加苛刻,在他们看来,在别人面前发出生理声音,是一种不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而在中国,大多数人对这些声音表示不会太在意,在中国人看来,这些都是比较正常,合乎习惯的生理现象,一方面无法得以有效地控制,另一方面,也无需进行刻意的控制。而对于吹口哨等功能性声音,英语国家的人会在熟人面前吹口哨,特别是男性对漂亮的女性吹口哨,通这样做表明对女性的赞美与青睐,而这种行为在中国人眼中,往往是不礼貌的。

三、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应用

为了提升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学习者需要尽可能地掌握副语言的基本原则与知识,了解副语言的使用规律。

(一)掌握副语言的发声规律,尽可能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副语言是一种靠声音传达的信息,缺乏固定含义的语言。英语主要利用语音的延长、停顿、语调、重音来传达说话者的信息。这里有一个英语句子:He brings the ball to me。在这个句子里,当说话者将“he”这个单词重读时,表示其所要强调的主体是“he”,而不是其他人;当说话者将“brings”重读时,其所要突出的是动作;当重读(the ball)时,表示强调了对象。而在汉语文化体系中,所有汉字均由四个声调所表示,即使是相同的汉字,当说话人的声调不同,其所表示的含义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倘若没有慎用重读,导致句子中的重音不当,便会引发文化交流中的冲突,进而对跨文化交流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障碍。

说话中的停顿通常是对语言进行分隔的一种较为合理的表现方式,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停顿来引起听者的注意、突出语言的重点或传达较为关键的信息。举个例子来说,里约热内卢申办2016年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在宣布里约热内卢获得申办权的时候,说到“The game of the 31th Olympic Games 2016 is to the city of Rio de Janeiro!”在这句话中,他在“is”与“to”中间使用了停顿,充分地烘托了当时的气氛,唤起了听众的高度重视,达到了预期效果。

语调指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声音的抑扬变化,在交流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语调可以传达说话者不同的感彩与不同的含义。对于“He is very lucky.”这个句子来说,当说话者用普通的降调进行陈述时,它的含义为“他真是太幸运了”。而当说话人使用升调进行叙述,表示说话人不完全认可、怀疑或揣测的态度。

语言的延长指说话者将某一个词语、语素或音素发音的长度进行适当的延长。通过延长话语中的某些单词或语素,能够使说话者表达出不同的话语含义或话语目的。比如,说话者使用不同的延长音说“he will come.”时,它所传达的含义也会截然不同。当说话者将“will”这一词延长时,表示肯定的含义说明“他一定会来。”当说话者将“he”这一词延长时,说话人根据对“他”的认识,强调了对象“他”。当说话者将“come”延长时,表示说话者对那个人来或不来不在意。而如果说话者不使用延长,干脆利落地说出这句话,则表示他坚信那个人很快就会过来。

(二)正确地使用功能性语音,避免出现语义表达模糊

说话者能够正确地使用功能性发音,主要取决于说话者在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夹杂着哭泣声、带着笑声、采取低声等副语言时,往往能够对话语所要传达的含义起到一定的修饰功能,进而使话语的表达更加丰富、惟妙惟肖,同时,也使语言表达的含义更加明晰透彻,使听话者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说话人所要传达的信息。

Tom:Excuse me,could I use your book?

Kate(aha):OK,as your wish.

在以上对话中,相比于凯特所说的内容,她的笑容更直接地表明了她她愿意借书的想法。由此可见,正确地表达功能性语音,能够加强话语所要呈现的含义,同时有效地避免语义的模糊表达。

(三)巧妙地使用“话语转接”,避免沉默不答

话语转接指对说话人所阐述的语句进行有效地沟通与适当的回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英国语言学家萨克斯先生提出了“话语转接”理,用以阐释在交流过程中,听说双方开展的话语交换现象。萨克斯将话语转接分为三种不同的方式:话语放弃提示,即当说话者已经讲完时,听话者便可以开口发表意见了。通常情况下,说话者会逐渐放缓语速,随后采用缓冲语,例如“As you know”,“OK”,“Well”等等,而当听话人听到这些词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可以发表见解了。话语回归提示,即当说话者陈述完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后,不再说话,希望听听话人继续补充时,通常会使用“Uhuh”,“Um”等,或是直接升高语调,鼓励听话人将对话继续。话语维持提示,即利用加快讲话速度或加强音调变化的方式,使听话人放弃想要发表意见的念头。例如,在原本需要停顿的语句中,使用“Oh”,“Ah”等声音来作为填补,不给听话者契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上述的话语转接方式,切勿保持沉默,使双方的对话语交流更加顺畅、自然。

四、结语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充分了解、掌握副语言功能,把握其使用规律与表达内涵,才能够真正从容地应对跨文化交流,避免文化与语义障碍。与此同时,巧妙地使用副语言,还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使谈话气氛更加轻松、惬意,更有助于对方准确地理解所要表达内容或阐述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张舒军.中外语言文化探究[J].外语研究,2008,(03).

[2]刘伟强.英语语言使用规律浅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王磊.英语的表达艺术[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张春梅.英语语言使用技巧探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张丽华.英语与汉语的差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慧,硕士研究生,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学。)

上一篇:我国文化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专利文献与产业类目的映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