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助推经济 服务民生

时间:2022-05-23 05:24:38

保险资金:助推经济 服务民生

编者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一些领域和项目对保险资金有着迫切的需求。而保险资金有着规模大、周期长、资金来源稳定等特点,这决定了其在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同主办了题为“保险资金:助推经济服务民生”的2013’特华金融论坛,邀请了诸多来自业界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实体企业和监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和一线企业家。本刊全程参与了此次论坛并在此选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未经作者本人确认,不分先后。感谢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王力、黄育华、王伟整理并提供给本刊。

李扬: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宏观经济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30年年均9.8%的增长率,调整到2012年的7.8%。导致这样一个重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实体经济层面的结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结构和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二是经济周期因素,全球金融危机仍没有结束,可能还会延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三是政策层面的变化因素,比如强力刺激的经济政策开始淡化和退出。在上述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进入下行通道。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结果,不应该再强行将经济增速往上推,否则将会出现严峻的通货膨胀。今后经济工作的方针将是坚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展望未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将是我们难以绕开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曾经被认为已经弄清楚了,但事实上很多东西都需要重新思考。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保险业必须要有大的作为。由于保险资金的保命钱特征,保险投资就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国现在的保险发展水平不高,养老保险等问题还非常突出。

中国未来发展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人口的老龄化,及其相关的社会安排、经济安排和金融安排。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比较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人员所说,今后适龄劳动人口每年会减少三百万左右,40岁以下的劳动人口将显著减少。因此,中国社会的一个长期严峻挑战,就是如何对这些老龄人口进行支持,如何养活这样还在逐渐老化的人口。最近,社保基金理事会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题研究,研究显示,在美国早就有政策监管了,共有三块资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块是工薪税,第二块是个人账户,第三块是商业保险。这三块加在一起,存量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160%,也就是说它的覆盖力度极强,欧洲也超过100%。那么按照这个指标,反过来衡量中国,我国的存量只相当于GDP的2%,我国的养老资金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缺口。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等到我们退休的时候,就会发现谁来养活我们呢?而且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因此,养老保险必须要大力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必须要实现保值增值,这是保命钱,所以保险投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涉及到保命,监管当局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是合理的。目前,中国的情况是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如果再没有一个有效的保值增值路径,未来的问题将会更加难办。说这个问题很突出,是因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问题是这些财富怎么集中起来,用于应对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许一年两年还不会特别突出,但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文辉:金融改革条件下如何推进保险资金运用

保险资金运用要服务好主业。保险资金运用,首先应当服务好主业,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不要一味贪大求全。此外,投资能力也决定了术业要有专攻,作为保险公司,能够较好地运用保险资金就已经不错了。经常接触到一些搞投资的保险专家,他们都非常认真地说,现在是一个大资产管理时代,或者叫泛资产管理时代,也就是说今后保险资产管理要涉及各个方面,不光要管理保险资金,还要去管理很多其他资金,包括媒体上所说的,证监会把公募这一块都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放开了。这并不一定是好现象,作为一个保险资金运用的机构,不管你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还是什么公司,服务好你的主业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皮都不在了,毛怎么能存在呢?更何况保险特别是寿险,包括养老保险,它的资金集聚功能是很强的,对于保值增值的要求也非常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资金运用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主业,这些钱不是贬值就是亏损,甚至是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保险资金运用要符合自身经济规律。保险资金运用要合乎自身经济规律,比如在资金运用方式和运用领域等方面要顺应规律,要实现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和与其他部门的差别化等。首先,保险资金的特点是长期性,特别是寿险资金,它对于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非常高。这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它运用的方式要依靠债,或者类似于债这样的东西。我们研究发现,国外很多保险公司的债介入量非常大,而我国保险公司大概有80%都是银行存款,大概11%左右是股市投资。因此,可借鉴国际经验,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或者类似于债券的东西,是比较适合的选择。另外一个比较适合的选择就是投资不动产,比如国外的保险公司大量持有写字楼。其次,就是与其他行业的差别化经营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长期的资本供给是非常缺乏的。那么,保险资金怎样去做股权投资,并能获得债或类债这样稳定的长期回报,即保险资金既能做到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律,又能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保险资金运用要注重产品创新。保险资金运用要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其实无非要盯住两个方面。一个是要盯住基础市场,要知道钱投到哪里去了,所投资产是否有价值,这是很重要的方面,也是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另一个是要盯住载体,就是保险资金通过什么样的载体进入资本市场。根据保险负债的特点,它有各方面的要求,那么这个载体怎么找到,这方面需要我们做大量的保险创新,包括资产产品的创新,以实现我们的资金与基础资产有良好的对接。因此,我们希望保险公司在创新方面要花大力气。当然,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要以最大的宽容来对待市场主体的创新,如果创新带来了问题,我们能不能容忍,这可能要有一定的胸怀,我觉得这一点,作为监管部门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要适应市场化改革。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其目标是要把各种决策权、选择权交给市场主体,当然也包括把风险责任交给了保险公司。在这些方面保监会做了很多努力,目前已放得很宽了,以至于保险公司觉得他们所想到的都已经放开了。与之相适应,我们的监管趋向也调整为八个字——“放开前端,稳固后端”,也就是说前端强化审批,后端强化监管。这就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根据投资的资产,选择合适的资产来配置资本。第二,要切实做好资产负债的监管,因为如果你要放开前端,这个是要弱化的,那么这个弱化必须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的监管,因为它的负债已经满足要求了,那么它在市场上有一些什么样的资产可以匹配,负债结构是否合理,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第三,对于后两种情况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要强化我们的监管队伍建设,一是在合法合规检查方面,我们要多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作者系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王国刚:保险资金运用应注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应该创新,而保险资金运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保险资金的有效运用,关键要在发债环节的创新上下功夫。本世纪以来,保监会对保险资金的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来看,是在逐步地放开保险资金运用,扩大它的运用范围,从原来的存款到各种公司债券,然后到股票,再到基金。总之,保险资金的运用在不断地放开。

美国金融危机警示我们,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但是,金融怎么围绕实体经济而展开。长期以来,金融围绕实体经济而展开的是贷款,目前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了63万亿元,而我们的企业在获得资金方面的渠道却越来越窄,这是否就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如果我们还是沿着这样一个路子走下去,那么保险资金就无法运用了,因为都是银行存款了。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已达到40万亿元,所以这里有一系列问题的需要研究,主要应探讨保险资金运用怎样来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机构发行的债券都要进行审批,那么能否不审批呢?因为债券是一个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并且可交易,它的风险远小于不可交易的其他非标准金融产品。为什么非标准、不可交易的金融产品不需要审批,而标准化的、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却需要严格的审批。这个制度能否改变一下,这是第一个重要方面。迄今为止,我们的债券发不出去,是因为这些债券在机构内部进行销售,百分之七八十的债券是机构持有。难道我们的存款只要3%的利率,而不要7%的利率?中国的债券发行应面向市场、面向投资者,这是第二个重要方面。第三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债券的交易问题,这是关于债券的问题,当然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很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关于保险资金运用与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我认为要重点解决好人口老龄化、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等重要问题。第一,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扩大,人口红利会减少,这将导致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出现拐点。那么对于老龄化而言,从保险角度看,就是资金需要进行跨期配置。第二,党的“十”再三强调,要深化改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已经做了很好的证明。当然我们还没有去做这些大文章,就是未来的改革,给我们提供多大的红利,提供多长时间的红利等等。第三,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所在,是原动力。把上述这些因素都考虑在一起,对保险资金而言,怎么运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保险公司本身,也不取决于保险监管部门,而主要取决于整个金融市场深化改革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余云辉:保险资金运用要有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

保险资金运用应服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和西方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一样,我们比西方在几个大方面都差得多,主要表现在:民族资本是否控制主要工业部门、本土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装备工业能否为国防部门提供装备、本土企业能否控制上游的资源能源、国内企业是否有控制全国和全球市场的销售网络、财富是否以工资利润税收等形式分配到劳动者和企业以及政府、金融业是否拥有主动权为本国企业和资本服务,等等。

如果我们找到了中国工业化的方向,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保险资金运用就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监管机构逐步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这个问题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因为,企业的发展需要资本金,而保险公司的资金恰恰都是长线资金,资金能够流入到企业里,进而这些企业就能够降低负债率,这样才能够有条件做大做强。同时,保险资金运用也要防范风险,保险公司要做好内部管控,要注重科技进步,注重市场网络,这些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收益,但长远一定会有大收益。

(作者系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王茂林:保险资金运用应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保险资金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根据党的“十”要求,保险资金运用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其中关键在于保险资金应该考虑怎么促进创新,即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从而实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发展。

保险资金如何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应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已经形成了共识。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活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要坚持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来推动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的创新,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创新的主体上来。那么保险资金在创新驱动方面能做些什么事情呢?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关于保险资金的运用不是一个小事情,而是支持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比如在基本科学领域、人员和资源领域、信息与网络领域,在这些重要的领域,研究设备制造的时候,要真正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重要的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生产出有竞争力的装备,我们有能力用自己的装备,装备自己的企业,在这些方面保险资金都大有作为。根据党的“十”要求,保监会在创新驱动方面如何引导保险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上述领域,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防范保险创新的风险,也包括保险延伸产品创新的风险。 保险资金运用应注重改善和服务民生,比如如何参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如何在确保尊重保险资金投资规律的同时,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等。最近,我们对养老保险做了一个研究,养老保险包括社保的其他方面资金筹措特别困难,而且不像银行三五年还款,当然利润也比较低,但时间却比较长,因为养老保险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所以,保险资金应关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医疗保险已覆盖了96.8%,但是什么标准没搞清楚,比如政府拿10块钱,农民拿10块钱,这种覆盖有意义吗?养老保险就要全覆盖。什么事情都要有标准,喊一个口号很容易,但中国发展极不平衡,一个标准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保险资金应有所作为。

(作者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

李茂生:保险资金运用要认真研究资金来源

扩大保险资金的来源,应当是在政府基本保障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例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都应该走商业保险为主、政府和慈善为辅的发展道路,这样商业保险才有发展空间,也才有广阔的资金来源。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保险助推经济和服务民生。

关于保险资金,现在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保险资金究竟是怎么来的。目前从保险行业来看有点乱,比如说医疗保险保基本,就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在我们保险只报销大病,大病可以报50%,门诊不管,这个恐怕不行。实际上大病是走商业保险,没钱的可以走慈善。大病可以走三个渠道,第一是自己买保险,第二是慈善机构的资助,第三是政府补贴。这是一个大的问题,老百姓不满意是对的,所以保险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回到保险上,我们觉得大病医疗保险就应该走商业保险为主,政府和慈善为辅的模式,这样我们的保险资金运用就能大有作为。

另一个是养老问题,基本保险至少保证低保线,这样就划清了有的人补充保险。所以医疗也好,养老也好,把这个界限划清楚,商业保险就有了发展空间,有发展空间就有了资金来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研究怎么运用。保险资金助推社会经济发展,还要允许在助推方式上进行创新,在这方面确实要解放思想,要借鉴国外保险资金运作的成功经验,这样保险资金才能实现很好地运用。

(作者系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所长)

吴小平:保险资金运用应兼顾安全、流动和营利三者关系

保险资金运用要处理好“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保险资金运用应当以安全性为第一位,在盈利问题方面,主观上为公司盈利,客观上要助推经济和服务民生,不能本末倒置,否则会出大问题。

截止到2012年,我国保险资金已达到7万亿元,这个资金是哪来的,实际上绝大部分是养老保险保单持有人每年交的准备金,这个钱将来还要给人家的,而且不但要还本金,还要还利息。这个利息现在是2.5,按照复利计算,如果2点都拿不到,就得用资本金来还。财产保险也是有资本金的,但财产保险的准备金非常少。还有就是各家保险公司资本金也放在那里,但主要的是准备金,这个准备金有两个特点:一是长期性的养老保险,另一个是长期的负债保险。所以,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是一件大事情。

历史的教训要认真汲取,保险投资一定要把握三性。根据中国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现状,应该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流动性放在第二位,盈利性放在第三位。如果我们主观上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只要能挣钱,挣到钱了皆大欢喜,挣不到钱时怎么办?我国的寿险公司和国外的都一样,寿险公司不能倒闭,寿险公司经营了若干年以后,千千万万的养老金分批付款,一旦倒闭了当然股东省事了,但对社会的震动将会非常大。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安全性问题是最重要的,如果把盈利放在第二位也不行,因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必须的。看起来把这三性结合起来,最主要的投资是产品服务,不论是企业债还是金融债,其他的也可以涉足,但比例一定要控制好。

(作者系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

上一篇:“最大化”的含义取决于“隔壁邻居” 下一篇:欧盟碳金融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