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范文

时间:2023-03-05 20:56:36

保险资金

保险资金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防范

前言

2007年7月25日,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股权、股权型产品等权益类产品。2007年11月6日,中国平安和华泰财险率先拿到了资金“出海”资格。目前,已有超过20家内外资保险公司取得QDII资格。根据《办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保险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15%,委托人可在此范围内自主确定境外投资比例。截止2008年4月底,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已突破3万亿,如按15%投资上限计算,可进行投资的保险资金总额最多可达到4500亿元,数额十分庞大。

由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资金规模大、投资范围窄、投资状况与投保人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中,一定要注意防范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的成因

(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的形成机理

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QDII可以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很显然,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在保险公司购汇和结汇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汇率风险,并可能给保险QDII资金造成汇兑损失。若保险公司是以自有外汇进行境外投资的,则汇率风险主要发生在结汇的时候。如果汇率上升,本币贬值,等量外汇可以兑换的本币数量增加,给保险公司带来额外的利益;反之,如果汇率下跌,本币升值,等量外汇可以兑换的本币数量减少,给保险公司带来额外的损失。

若保险公司是在外汇市场上通过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的,则在购汇和结汇的时候均须承担汇率风险。如果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保险公司的购汇成本增加、结汇收入也增加;反之,如果汇率下跌,本币升值,保险公司的购汇成本减少、结汇收入也减少。因此,通过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时,因汇率变动给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带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表1:汇率变动对境外投资的影响

汇率变动影响以自有外汇投资购买外汇投资汇率上升汇率下跌汇率上升汇率下跌购汇无影响无影响亏损获利结汇获利亏损获利亏损总体影响获利亏损不确定不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汇率上升时进行境外投资,对保险系QDII而言利大于弊,保险公司有可能额外获利;而在汇率下跌时进行境外投资,则弊大于利,保险公司有可能蒙受额外亏损。

(二)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其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已成长期趋势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止到2008年7月20日,在汇改整整三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了19%,尤其是最近一年来更表现出加速升值的趋势。而且,在国内外多方因素的影响之下,人民币在接下来较长时间内的持续升值是可以预期的。

首先,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是人民币升值的宏观基础。自2003年以来,连续五年我国的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发展势头强劲。反观美国,受次级债风波的影响,房产、金融、就业等景气指数下滑,经济减速已成定局。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下跌在情理之中。

其次,国际贸易持续顺差及庞大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为逆差外,一直处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局面,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2007年末储备余额达到15282.49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最后,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美元的持续贬值、国内利率的多次上调都成了吸引国际热钱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据研究资料表明,2007年大约有3000亿美元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国际热钱的大举进入,引起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也促使人民币升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升值还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而且升值幅度可能较大。人民币的这种持续升值的趋势,给在境外“淘金”的保险QDII产品带来非常大的隐忧。

2.人民币升值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保险QDI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保险公司购汇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因人民币升值而减少。由于目前我国保险QDII资金绝大多数是保险公司自有外汇,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保险QDII的影响主要在于第二方面,直接表现为保险QDII投资收益由于人民币汇率下调而相应贬值。

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我国保险QDII的投资范围仅限于投资香港市场上的H股和红筹股,下面就以港股为例来看看汇改三年来人民币升值对投资H股和红筹股收益率的影响。表2: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港股收益率①的影响年月人民币升值幅度H股红筹股收益率实际收益率②收益率实际收益率2005.7.21-2006.7.203%36%33%39%36%2006.7.21-2007.7.205%94%89%93%88%2007.7.21-2008.7.2010%-8%-18%3%-7%从上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牛市行情中,人民币升值部分抵消了H股和红筹股的投资收益,使盈利降低;在熊市行情中,人民币升值无异于雪上加霜,加大投资者的亏损。总而言之,无论保险QDII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必然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减少,并进而影响到保险QDII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给投保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我国保险QDII的一个“心腹之患”,不仅降低保险QDII收益水平,还对QDII资金的安全造成影响。

三、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的防范

出于“三性”原则的要求,保险公司在积极拓展海外投资市场和投资品种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尽可能防止投资收益因汇率变

动而“缩水”甚至发生亏损。

(一)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保险资金应当投资全球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配置主要国家或者地区货币。第三十一条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形式及投资品种包括: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与逆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等货币市场产品;银行存款、结构性存款、债券、可转债、债券型基金、证券化产品、信托型产品等固定收益产品;股票、股票型基金、股权、股权型产品等权益类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投资形式或者投资品种。但是,出于风险考虑,保险QDII在选择投资品种时,应量力而行,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尽量选择币值较稳定、价格波动较小的金融资产,如蓝筹股、绩优股、指数型资产等,以取得尽可能稳定的收益并回避汇率风险。

(二)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现行保险QDII政策虽然对衍生产品投资范围规定较为宽松,但对投资目的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保监会明确规定,衍生产品允许用于套期保值,但禁止用于投机或放大交易。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的功能,但回避其投机风险。目前人民币汇率衍生品主要有两种:不可交割远期合约(NDF)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的人民币期货及期权。通过上述汇率远期、期货、期权等合约类型,投资者即可进行套期保值,防范汇率变动引起的汇兑损失。

(三)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首先是投资时机的选择。人民币升值是一种长期趋势,但在特定时间段内,人民币汇率并不排除出现涨跌起落等变化。因此,在汇率发生变动时,做出提前预测,合理把握出手时机,不仅可以回避汇率风险,还有可能取得额外收益。

其次是投资地点的选择。保险QDII是资产全球配置的资金,在风险与收益二者间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投资地点,在确保汇率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收益;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则要注意及时进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应关注各国的经济政策,争取有利的投资环境。

最后是投资比例的选择。一是必须严格控制境外投资资产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保监会应严格审批各家保险公司境外投资额度,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安全;二是在投资过程中,应注重分散投资,考虑到安全性,可以多配置固定收益资产、减少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晓.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QDII产品的汇率风险及其规避研究[J].金融经济,2007,(24).

[2]王瑾璟.论我国保险外汇资产的汇率风险[J].时代金融,2007,(8).

保险资金范文第2篇

余先生买了一种分红型保险,每年缴纳5000元保费,去年分红500多元,今年只分到了150元,对此他颇感失望。分红的减少足以泼灭保户的热情,这不能不说是分红保险的尴尬。可他哪里知道,即便是这150元的分红也是勉为其难。因为保险公司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增值压力

统计显示,从1999年到2002年,保险公司总资产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2%,资金运用余额的年均增长率超过40%,大大高于GDP8%左右的增长速度。

保险资金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保险业带来通过投资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巨大压力。国际上,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业务是齐头并进的。保险投资之所以举足轻重,是因为在当代各国的保险市场上,保险资金运用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保险投资可以开辟保险公司创造收益的第二条途径,不仅有利于加快保险资金的积累,而且有可能降低保险费率,为保险公司开发诸如分红保单等业务创造条件,从而直接推动保险业务的发展。另外,保险资金大规模运用,意味着保险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向国民经济其它行业渗透,它既使保险公司分享着其它行业的利润,又使整个保险业务,尤其是一些大保险公司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我国2003年新《保险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方式。而股票、级别不高的企业债券、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基本是被禁止的。根据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在“2003年保险论坛”上提供的数据,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两项合计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70.6%,银行存款中人民币大额协议存款占72.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投资中问题之所在:

第一,保险投资渠道过于狭窄,主要投资领域仍然局限在低收益的利率产品上。随着国家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投资国债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尽管允许保险公司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但比例较小;

第二,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与负债结构不相匹配。2002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054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274亿元,已占总保费的74.5%。而人身保险中投资型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总保费收入的54%。近几年,我国寿险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各寿险公司开发了投资连结保险、万能险、分红险等新型产品,这些产品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我国保险业长期以来靠保险业务获取利润,随着财产保险业务的条款费率市场化和竞争的加剧以及寿险新型产品成为主导险种,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率将越来越低,对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较低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险业务的较高投资回报要求,必然形成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保险业不但需要化解过去积累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潜在风险,还将直接面对资金雄厚、管理先进、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国际同业的强大竞争。巨额保险资金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保险资金放在有限的几个“篮子”里求安全,没有大显身手闯世界的机会,保险公司自己难以获利,分红型保户自然就不可能分得多少红利。

怎一个难字了得

在2003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业务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视。要改革保险资金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相分离。”这表明,我国的监管机构已经充分认识到保险投资的重要性,并把提高保险资金运用质量提到了日程上来。可是,怎样提高保险资金运用质量却是一大难题,其中,保险投资的渠道问题更是难中之难。

关于保险投资渠道,如今最大的争论点就在于,到底是该放宽还是应该严格限制。应该承认,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政府与企业是存在分歧的。保险公司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考虑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它希望在一定的风险控制下,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渠道,并把风险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能自由地进行合法投资,从而获取较高的回报。可是,曾几何时,我国也曾经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广开门路。但是由于“放纵无度”,保险业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目前的各种法规也正是针对这种前车之鉴而制定的。政府制定出各种法规及政策,其用意就是要防范金融风险,防止经济泡沫。监管者考虑更多的是资金安全性,而非让保险公司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因此新《保险法》比较倾向于稳定和限制。那么有没有一个双方都能达成共识的办法呢?有的。那就是遵循保险资金运用的原则,循序渐进,制定出既能让企业放开手脚,又能保证其偿付能力的保险投资政策。

一般观点认为,保险资金运用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收益性原则和流动性原则等四个原则。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即保险投资的安全性和与收益性成反比。我国《保险法》从法律上明确了保险资金运用必须采取稳健型,强调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寻求收益性原则。这样的保险投资原则的法律规定,是针对保险投资活动整体而言的。对于不同项目的资产分布,单纯强调安全性难以保证保值与增值。结合不同投资项目风险及收益特征,在投资原则中合理匹配收益与风险,才能做到投资总体安全且有效益。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确实不规范,不完善,但是资本市场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规范和完善。保险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不能等到全国资本市场规范和完善后再发展,必须与资本市场同步发展、规范和完善,保险业急需的投资人才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提高。保险投资政策如果仍旧拘泥于个别强调资金安全的条款不放,潜在问题得不到解决,其结果是风险向后推移,对整个保险业的发展非常不利。现在寿险业内,分红型、投资连结型的产品已经成了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资金运用过于狭窄,不仅将大大削弱保险公司分红型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如果保险资金运用不畅并导致效益不好,还可能造成大面积退保风险。随着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当保险业务经营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亏损时,保险公司通过合法的保险投资就不能保证其赔付能力,从而给金融系统带来极大的风险。

探索解决之道

笔者认为,在新《保险法》框架下,修改和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相关法规时,可参照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具体做法,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完善的保险资金管理体系,在法律规范上要积极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同时要牢牢抓住控制“风筝”的那根“线”,就是对投资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及投资于每一主体的比例做出相应的规定,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比例。

建议一:用法律制度确保保险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保险投资方式多元化一方面有利于不同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资金运用方式;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保险公司将盈利性大、流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方式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从而稳定公司经营。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和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保险相关法规都规定了保险投资可以采取包括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等在内的多种投资方式,其中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而债券和股票一般还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上述资产的比例大小上。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应将票据贴现业务、租赁业务、购买股票、房地产业务、抵押贷款做为保险投资的主要方式,从而构成一个多元化投资渠道,以便各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投资方式,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待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后,还可以考虑允许少量保险资金涉足海外投资和风险投资领域。

除以上几点外,还应允许保险资金进行一定的外汇投资。这样做,既符合保险资金运用安全性原则中的类别分散原则,也符合地域分散原则。目前,很多保险公司已开办了外汇保险业务,在经营中沉积了一定的外汇资金,这部分外汇资金的用途极为有限,因此,应允许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投资于中国政府在国外发行的政府债券、中国国内金融机构在国外发行的金融债券,允许在资产中的一定比例投资于发达市场的固定收益证券,以及经国外权威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达到一定级别以上的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券等。通过参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提高资金收益,分散投资风险。

建议二:设投资比例限制管理制度

随着对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的放松,各国对于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监管主要采取控制投资比例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靠投资方式的监管进行。比例主要包括投资领域比例和单一主体比例。各国对保险资金运用比例限制的目的在于:一是为了保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和赔付的可靠性、及时性,以维护保险客户的利益;二是为了防止保险资金投放过于集中于某个方面,从而保证投资机构的合理性,主要作法是对所谓长线项目和高风险项目投资加以限制,对短线项目则加以鼓励。在关于保险公司在股票及公司债券方面的比例限制,最严格的如美国,要求低于20%,韩国要求低于40%;不动产方面,严格的有美国和德国,要求低于10%;宽松的如我国台湾地区,要求低于40%等。

新《保险法》只严格规定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而没有比例限制的规定,从表面上看这虽然可以起到保证保险资金安全性的作用,但实际上却无法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笔者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今后仍应成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建议资金运用于同一金融机构的存款不能超过10%。此外,银行存款只能当作保险公司的一种日常备付金,不能作为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因为其投资收益率较低,不可能带来保险资金运用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利润和扩大保险资金积累。

第二,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作为各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四种。其中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因为其信用高、收益率较好,今后仍占据有价证券投资的主导地位。股票投资由于股价的波动性而风险较高,安全性明显低于其它有价证券,各国对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总资产比重普遍做了最高限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建议允许我国的保险公司将其总资产中不超过10%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并根据行情及时调整比例。

企业债券的收益率通常要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保险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加大企业债券的投资力度,可以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同时还有利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保险公司只能投资于AA+级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并且投资比例受到严格控制。可考虑将保险公司投资于企业债券的比例适当提高,范围适当扩大。信用评级达到较高等级的各类企业债券,在比例控制下,由保险公司自行选择购买。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今年已经提高到20%,待企业债券有更大发展后可以再提高比例。

在有价证券方面,建议购买每一公司的股票及债券总额,不应超过该保险公司资金5%及该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公司资本额的5%;经依法核准公开发行的债券投资信托基金受益凭证,其投资总额不得超过该保险资金的5%~10%及每一基金已发行的公司受益凭证总额的5%。

第三,贷款 作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按其形式又可分为抵押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技术改造项目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各国在这一项的比例限制一般为30%左右。由于我国这方面的市场尚不够完善,建议我国设为15%。保险公司对每一公司的股票及公司债券的投资与以该公司发行的股票及公司债券为质押的放款,合计不应超过其资金的8%,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第四,不动产等其他投资方式的比例 由于效益可观但是风险较大,我国投资者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建议谨慎处之,以不超过5%为宜。

与《保险法》配套的制度在限制比例时还要关注产险、寿险的差异性,以便保险公司根据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和自身业务的特点选择投资工具。非寿险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强,除资本金外,任何一个时点上都有保险费的收入与保险赔款的支出。总准备金的闲置和责任准备金的部分闲置为保险公司开展投资提供了条件。由于非寿险业务的保险期限短,事故发生又有随机性,所以其闲置资金一般不宜过多作不动产等长期投资,因此,财产和责任保险公司更重视短期投资及其收益。寿险是长期保险,许多寿险带有储蓄性质,流动性不强,因而适合选择安全性和盈利性均较高的投资工具,如不动产和贷款等。从风险控制看,寿险公司投资的比例在主体比例方面,应严于非寿险,控制主体比例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当然,要想完善保险投资政策,及时合理地制定政策确定投资比例,保险监管部门需要充实力量,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对保险资金动态予以有效的监控。唯其如此,才能使保险资金不在自由中脱离轨道,从而让分红型保户能稳稳分得市场一杯羹。

【配 文】

保险资金如何进入三大市场

股票市场

允许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可以改善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使保险公司实现资产和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并有利于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新产品,满足各种不同投保人的保险需求。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保险资金(含养老金)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据美联储统计,1999年美国保险资金达12万亿美元,占美国货币及资本市场资产总额的34.7%。美国保险业是资本市场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只能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实际成本很高,而且无法掌握主动权,应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据有关数据显示,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股市第一年,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12%。12%的投资回报率是保险资金除投资股市外,其它任何途径都难以获得的。最近两年来我国股市低迷几乎到了极限,应该说是保险资金部分入市等待反弹的好时机。

当然,不能美化股市的收益率。具体操作上,在制定保险投资法规时,既要高度重视股票投资,又高度谨慎。保险资金应该有条件地购买股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设法入市。

个人消费信贷和不动产

不动产投资的特点是投资期限一般比较长,一旦投资项目选择准确就可能获得长期的、稳定的较高收益回报,但是流动性弱、单项投资占用资金也较大,且因投资期限太长而存在潜在风险。从世界范围看,不动产投资是保险公司投资的主要项目之一,但风险相当大,收益高低不定,从而使保险公司既重视不动产投资,又相当的谨慎。允许保险资金适时适量地介入不动产投资,对于拥有长期资金并且处于机构高速成长时期的寿险公司而言,是一项比较好的选择。

目前,国内住房抵押贷款等消费信贷产品的收益率结构相对于国债、金融债更为合理,市场风险相对比较可控,特别适合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和资产负债匹配。

资金信托产品

目前,资金信托类产品创新迅速,由于这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中国财政预算制度约束下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债券的限制而创新的替代型产品,很大程度上拥有政府的间接承诺或保证,因此,资金信托类产品同样是收益率和风险结构比较合理的产品。

保险资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 风险管理

我国保险业在十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即使经济增速放缓,通过对行业顶层设计,推进市场化改革,保险业依然实现持续快速的增长,在各行业中表现突出。2014年,我国保险总资产首超10万亿元,保费收入超过2万亿元,实现利润2046.6亿元,同比增长106.4%,创出历史新高。2015年,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2.3万亿元,比2015年初增长21.66%。保险业如此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一、保险资金运用发展情况

(一)我国保险资金的界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年4月14日修订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二条规定“保险资金,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 [1]

(二)我国保险资金及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

保险资金具有三个主要特性:一是长期性。我国7年以上寿险保单占比超过70%。二是收益性。大部分寿险保单要求最低保证收益,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民生保险通常需要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三是多样性。保险产品结构复杂,品类多达几千种,风险偏好差异较大。保险资金运用有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三个特性,任何投资行为都需要兼顾这三性。

(三)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快速增长

2015年4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2015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11万亿元,较2015年初增长19.81%。保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超12万亿元,_125629.30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2]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保险资金的配置多元化,投资收益持续向好,较好地促进了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稳步上升。201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7.56%,实现收益7803.6亿元,同比增长45.6%,实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

(四)保险资金运用形式不断拓宽

2010年,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对未上市股权、不动产、无担保债进行投资和开展利率互换业务。2012年,保监会放开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允许险资参与用于对冲或规避风险的境内金融衍生品交易等。2014年,允许部分公司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准许保险资金对创业板、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投资。2015年,允许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还将年金保险纳入人身保险业务的范围。2016年,保监会《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险资可以投资PPP项目,有利于缓解资产荒背景下险资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五)险资投资的风险偏好持续提升

在资产配置上,降低了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投资占比,加大了权益类资产和其他投资占比,险资投资的风险偏好持续提升。从图中看出,保险资金运用中银行存款比例逐年下降,2016年上半年为18.79%,比2013年下降了10.66个百分点;债券比例也呈下降趋势,2016年上半年为33.46%,比2013年下降9.93个百分点;其它投资比例2016年上半年达34.22%,比2013年上升了17.32个百分点。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保险机构缺乏系统性、全局性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执行不到位,导致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潜在风险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保险资金运用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在风险导向的偿二代的监管体系下,结构性风险将显现,潜在的风险也将被识别出来,部分公司会面临偿付能力降低的风险,需要消耗更多资本,又将影响到公司效益。

二是保险资金运用中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我国市场中缺乏回报率稳定的中长期投资项目,现有中长期金融资产规模小、品种少,因此国内各类保险资金大都用于短期投资,导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有些公司用保险负债资金增持股票,以实现权益法入账,导致资产负债类别错配。近几年债务违约风险蔓延,导致资产负债信用错配。 “短钱长配”、“信用错配”使保险负债业务呈现短期化和高收益偏好特点,造成资产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出现。

三是国内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将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较大风险。我国保险投资的现有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较高,银行存款、债券、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70%左右。固定收益类产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明显,若长期利率下降最先冲击债券类固定收益产品。

四是保险资金进行国际配置、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海外投资面临一是法律风险,特别是和市场的关联性大的不动产投资,需要了解当地法律的知识,否则易受损失;二是政治风险,各国都以强烈的意识和手段去保护本国的企业;三是收益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我国保险资金进行海外投资多以美欧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为主,从长期看,可能出现汇兑损失。

五是人才短缺、经验不足。保险业中从事综合性资产管理的机构共23家。专业机构不仅数量上较少,而且成立的时间短,超半数成立不足5年,经验不足,高端人才欠缺。截至2015年12月,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6家养老金管理公司从事资产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共计4370人,其中投资管理人员占42%,仅1835人,合规与风险管理人才占14%。[3]

三、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建议

(一)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在偿二代体系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要把风险管理摆在首位,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执行力监督,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要完善资金运用系统,将监管要素指标固化于资金运用系统,尽可能将操作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提高投资交易的效率。其次,要加强资产负债协调管理,使前端资产投资运作与后端负债端开发产品的协调一致,做好产品定价风险与利差损风险的防范。最后,在监管制度框架要求内,完善组织架构和资金运用相关制度、投资决策机制,梳理细化流程,监督执行到位,降低资金运用风险,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二)优化资产配置策略

优化保险资金配置,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在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调节整体投资收益率,保持收益的稳定性。

1.重视固定收益另类投资的资产配置。在利率偏低的前提下,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偏低,可加大配置一些高利率的信贷类产品,利用保险资金期限长且稳定的特点,通过拉长周期或者匹配好资金之间周期转化提高收益率,规避阶段性的收益类风险。还可x择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其他金融产品替代一些债券类固定收益资产,如高股息蓝筹股、优先股的股权投资等。

2.合理控制权益类投资比例。权益类投资面临波动性风险,需选择基本面不错、前景较好的行业和公司做资产配置,侧重在投资而不仅是为了交易。比如泰康的投资重点方向选在健康医疗、消费服务、能源环保和新型农业,并以债权和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地方政府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清洁能源、城镇化建设等工程。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来延伸自身的产业链,且股权投资也符合险资投资时间长的特性。与股票投资相比,股权投资可以把险资的资源和能力嫁接到投资的公司,为公司带来增量资金的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做出持续性的贡献。

3.在海外资产配置上按照从发达市场到新兴市场、从权益到债券、从被动到主动的顺序配置。引入和应用更多风险对冲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积极主动管理风险。一是拓宽境外投资范围,目前我国保险投资区域以香港市场为主,投资的品种以权益类资产和不动产为主,今后可重点关注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元资产、风险资产和非公开市场,推动全球化资产配置达到新水平,提效升级;二是建立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内控体系和投资决策机制,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解决资产配置中风险控制难题;三是打造全球化资金运用体系,如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境外机构;四是加强与境外经验丰富的机构合作,引入国际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可合资成立海外投资基金,学习外方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把握全球资产配置机会;五是设计出和国际接轨的评价体系,对境外投资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考量。

(三)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

随着险资投资渠道的不断放宽,保险资管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投资人才。人才培养与引进速度满足不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强人才储备,充实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一是校企联合,与相关院校专业做保险资管定向培养;二是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机制,引进并储备一批专业化领军人才;三是与专业机构私募股权基金合作,在适度风险承受范围下,可以扬长避短,借助专业团队解决人才问题。

参考文献:

[1]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年4月14日修订的

[2] 2016年1-6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3] 2015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发展报告,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保险资金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通过对中外保险业的利润来源和资金运用等各个资金面的广泛比较发现,我国各保险公司在规模水平、资金运作结构、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运用模式等各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无法发挥资金运作效率。本文通过分析探寻出一条通过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升我国保险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途径,使我国的保险业向着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位一体的方向快速发展。

关键词:保险资金 运作 国际比较

保险资金运作规模的国际比较

(一)国外保险资金运作规模庞大

从表1中可以看出,英美等发达国家以各类基金组成的机构投资者规模巨大,其中保险基金(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和)占基金的比重也是相当的高,美国占31.5%,英国占46.7%,日本占72.6%,德国占69.4%,加拿大占39.6%,可以看出保险资金运作规模的庞大。

(二)保险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高

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测度可以从行业内各大公司控制的金融资本在国家总金融资本的比重来侧面反映他们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表2可知,在美日等国家的金融体系中保险地位比较稳固,资产规模也一直在各类金融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从国家金融体系的金融资产规模上看,保险公司的相对比重一直很高,金融资产规模也呈现出绝对数额的增长状态。由于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资金比较稳定,所以他们为国家的金融市场提供了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来源,为稳定金融市场起到重大作用。

保险资金运作结构的国际比较

(一)国外保险资金运作多样化

各发达国家由于竞争的激烈,保费运作利润空间已经非常狭小,逐渐转向以保险资金的多元化运作作为自己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本文以美国为例进行说明。

表3中数值清晰显示了美国保险行业的资产结构,1917年,债券为42.8%,股票为1.4%,贷款为47.6%,不动产为3%,贷款占比居首,债券次之,不动产再次之,股票比重很低。但是九十年后的统计中,债券占总投资比例显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债券的比重超过贷款,到了2007年其比例高达近50%。而从21世纪开始投资贷款比例下降趋势愈发明显,近十年来更是低至10%以下。同时股票占比增加,从1990年的不到10%已增加到2005年后的30%左右。不动产投资份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二)保险资金运作的证券化趋势

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运作渠道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多种运用渠道有利于运作规模性金融资产形成稳定收益,也能一定程度分散系统性风险。由于证券的特点,保险资金运作的证券渠道保证了资金运作的赢利,也为保险业吸纳更多的资金,促使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保险资金运作收益的国际比较

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业务利润空间的流失,而且可以推动原有业务的扩展,同时,新增顾客购买各类保险的性价比也在提升。从表4可以看出,在1996-2007年期间,六国保险公司的盈利绝大部分来源于对其保险资金的投资利用。美法英瑞四国保险业的传统承保业务呈总体亏损状态,而日本与德国的传统承保业务也盈利甚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保险公司主业亏损副业盈利的现象是由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和市场效率与保险竞争激烈的程度所具的正向关系造成的。

以美国数据为例,自1996年到2005年美国保险公司传统业务持续萎靡,行业内产险公司在1996年到2005年间亏损额高达数千亿美元,而寿险公司的承保亏损在1996年到2005年亏损更是高达9683.76亿美元。但是,各保险公司高效的资金运作使得这些亏损被成功消化,并每年都能取得可观的收益。而从更长期的美国保险业务发展历史来看,美国长期以来传统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在美国等保险行业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现已依靠资金运用形成主要利润来源。

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运作的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在保险公司的控制下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子公司进行运作,可由保险公司完全控股也可与其他专业机构进行联合运作(见图1)。目前大多数大型公司及跨国公司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运作。

(二)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不会成立单独的资产管理公司,而是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独立的投资部门来掌管保险资金的运作。大部分这种模式的保险公司投资部管理的都是短期运作资金及中小额度资金运作,有时也对分公司资金及控股机构资金进行监管(见图2)。这种模式的运作对于保险公司比较有效率,但是对于大规模资金的运作专业化程度不够高。

(三)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运作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不用直接从事保险资金的投资活动,而是将这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只缴纳管理费用,获得投资收益(见图3)。

(四)三种模式的评价

投资部的运作模式曾经为众多保险公司所青睐,直接有效的管理,高效的执行,透明的监督等特点使得众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保险公司纷纷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资金规模的扩大,资金运作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与主流业务脱节等问题呈现出来,使得大多数主流保险公司摒弃了这种模式。不过许多中小型保险公司仍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公司发展的过渡。委托式资金运作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为大部分公司所接受。这种模式有利于减少资产管理成本,利用投资机构的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使保险公司可以专注于传统业务的开展。但是,这种模式的委托风险为众多保险公司所担忧,保险人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担外部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开始采用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现已基本成为国际上保险业资金运用主要趋势。

我国保险资金运作的现实选择

(一)拓宽保险资金运作的方式

金融资产的运用普遍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取得最大的收益,并满足公司运作的日常资金要求。根据金融资产运作原则的要求,结合我国保险资金运作的具体情况和投资环境,并借鉴国外保险资金近百年的运作经验,我国保险资金应实施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以债券、股票、不动产为主,并推动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形成稳定的利润源。

(二)改进我国保险资金运作模式

1.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构想。第一,我国保险业应该培养出有梯度有深度的投资金融人才,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对组织管理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为今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体系保障;第三,丰富VAR技术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第四,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与公开披露制度,从公共监管的方面完善我国保险资金的运作。

2.保险公司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保险投资基金。建立保险投资基金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特点。我国的保险投资基金应具备以下特点:基金由国内主流保险公司及业内主流基金管理公司联合发起,为基金的建立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及信用保证;基金的资金来源面向业内保险公司,将业内资金整合管理分立账户,保证资金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监管的可行性。在基金成立时,可由各大保险公司提供资金保障,当基金成熟壮大后,保险基金可市场化转变,促进基金的良性发展。

(三)建立卓有成效的资金运用监管体系

一方面,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实施者及各行业的强力监管者,保监会应革新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方案;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保险类型的资金存放周期不同等特点,监管方可以保证资金运作安全的基础上保证资金运作效率的充分释放;最后,政府应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保证投资双方的利益,以保证社会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张立勇.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主要做法中国化的思考[J].保险研究,2012(8)

2.赵正堂,赵光辉.国际保险投资模式的比较及其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张启文.西方发达国家保险投资的比较与借鉴[J].商业研究,2003(15)

4.曾庆久,蔡玉胜.保险资金运用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经济纵横,2007(5)

5.曲扬.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保险研究,2008(6)

保险资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险投资;投资;管理

我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项指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可以代表整个行业的现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资产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在逐渐下降、权益类资产占比上升,各类资产变动符合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加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法律限制的开放归结起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第二个阶段是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于部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未上市的商业银行股权;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8月31日正式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拓展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第一,设立保险投资基金。保险投资基金是由一家或几家保险公司发起设立,并由保险公司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和运作的一种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第二,我国应面向保险公司定向发行长期的特种国债、金融债。第三,我国应开放保险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一般期限较长,但不用担心投资风险,适合保险资金这种必须严格控制投资风险的资金投资。

二、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投资结构

通过对A公司的投资案例分析发现,保险资金投资结构问题包括资金投资方式比例的不合理和资金投资期限结构的不合理。截至2010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中,银行存款占30.5%,债券类投资占48.76%,股票投资占4.98%,本文认为这一投资结构是不合理的,应形成更为完善的保险投资组合。首先,严格的说银行存款并不算是一种投资方式,虽然如今金融创新的协议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要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但收益情况仍是有限的,因此,这部分的投资比例不应过高,从发达国家的投资经验来看,这部分的比例不应超过20%,主要用于配合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其次,对于债券类投资来说,首先国债的安全性好、流动性好,但是收益低,因此在满足保险资金流动性的情况下,投资国债的比例不应过高。再次,对于权益类投资,主要是股票。股票的流动性是最好的,有一个良好的市场供其自由流通,但同时价格波动较大,风险性也相应提高。第四,不动产投资。不动产投资的特点是期限长、流动性差、风险大,但收益性却很好,发达国家保险公司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不动产。对于贷款等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品种,可以在一定限度内用于匹配保险资金的流动性,投资比例不应过高。

三、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追求收益永远是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保险资金的投资正向“以收益为重心”的投资方式转变,因此,收益的高低已成为评定保险资金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且收益不稳定,这就是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应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方式的逐渐扩展,保险资金可以投资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基金等,这些投资工具具有银行存款所不能比拟的收益性,是增加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渠道。其次,应提高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经营管理水平。保险公司对股票的投资分为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主要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对称性原则。指规模对称,将投资的资产在规模大小、期限结构、成本与收益等各个方面与保险资金的来源保持一致。第二,替代性原则。即建立投资组合时,以保证安全性为前提,获取收益为最终目的。第三,分散化投资原则。即将保险资金投资于不同行业、部门以分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第四,平衡性原则。即一方面要避免在股市处于熊市时积累了大量资金而不运作,承担过多机会成本。保险资金投资于一级市场主要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由于新股的股价必然低于同类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因此投资新股在新股上市后一般都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再次,完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保险业的资产管理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资产负债匹配难的问题。资产负债的匹配主要包括:总量匹配:即资金的来源和资金投资的总额平衡;期限匹配:即资金来源的期限要求与资金投资的期限相匹配,长期负债应匹配长期的投资品种,短期负债应匹配短期的、流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速度匹配:即保险资金来源的期限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周期;资产性质匹配:固定收益的负债应匹配固定收益的资产。

四、加强防范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是指通过投资策略无法消除的风险,例如是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等。内部风险是指可以通过投资政策选择消除的风险。针对外部风险,西方国家通过资产负债的管理方法控制风险,已经越来越完善,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内部风险,可以采用投资组合理论消除或控制风险。另外,内部风险的控制还要从公司决策、业务操作等程序加以控制。一般可以从三个阶段加以控制,首先应确保投资部门的顺畅运作,有一套顺畅的从投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到监督机构的投资职能体系。其次,进行事中控制,监督和控制保险资金投资的整个过程。最后,是事后反馈,总结保险投资的整个过程,对投资绩效进行考核,这个过程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是由自身资本实力决定,资本实力雄厚,则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较强。另外,投资风险还受到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若市场情况良好,投资风险就相对较小;反之,市场经济情况衰弱,保险资金投资风险也就较大。

五、积极开展社会责任投资实践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兴起,企业界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企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保险公司,不仅可以通过承保活动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投资活动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的保险资金,可以为符合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建设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投资项目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公众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潜力,能够满足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要求,符合保险资金的内在要求。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鼓励和引导:第一,积极倡导社会责任投资理念。第二,制定社会责任投资标准和投资规范。第三,加强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第四,强化社会责任投资监管。

六、加强保险资金投资的政府监管

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质,因此政府对其资金投资的监管也是相当严格的。英国对保险资金的监管采用的放松模式,是因为英国具有相当发达的资本市场,使得保险资金可以自由进行投资的权利。政府监管保险资金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规定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式;规定资金投资方式或资金投资项目上的限额;规定资金投资人员的条件以及引导资金投向。我国对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监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第一,对保险资金投资方式的规定应从强调安全性逐渐向强调收益性转变。我国保险资金运监管强调安全性有余而收益性不足,导致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因此,这一点应有所改善。第二,对产寿险资金运用制定不同的规定。由于产寿险资金特点不同,投资时对“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的偏重不同,因此应制定不同的监管政策。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保险资金的监管法规已不能光靠细节法规的限制达到目的,这只会限制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监管机构必须放宽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式,建立注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新型监管模式。

七、结语

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未来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保险业务收益的进一步减少,今后保险业的发展必将更依赖于资金投资业务的收益情况。因此,中国保险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席位,必须将保险资金投资业务放到战略地位,努力拓宽资金投资渠道,提高保险投资收益率。

作者:常虎 单位:湖北清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

保险资金范文第6篇

改革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

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有了较大的改观,无论是投资领域的拓展,还是投资人才的引进,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严重威胁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仍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确保中国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特别是应对加人世贸组织后所面对的新的挑战,必须抓紧有限时间,迅速提高保险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实现保险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截止2002年底,全国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已达6494.1亿元,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达5799.3亿元。预计到2005年保险资产总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提出,与传统保险业相比,现代保险业不仅包括经济补偿功能,还包括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这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再认识。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人和资产管理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业在以往的发展中比较偏重于保险业务本身,从而导致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极不协调。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近年来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但保费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2002年,资金运用实现收益155.85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这一矛盾已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关系到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投资渠道却非常狭窄,投资工具少,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领域仍然局限在债券和银行存款等利率产品上。随着国家8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投资国债潜在的风险越来越大。尽管允许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但由于保险公司可投资于基金的比例较小,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对总体收益贡献有限。加人世贸组织后,我国保险业不但需要化解以往累计的利差损、不良资产等历史包袱,还将直接面对国际同业的强力竞争,如不尽快开放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保险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国内基金的种类不多,性质趋同,保险公司选择余地不大,也制约着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发展。

二是投资环境和投资领域变化,竞争加剧,投资专业化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保险公司业务组织架构及业务平台已不能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管理体制做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资金运用管理部门仍作为保险公司的一个内设部门,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相比较仍存在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投资专业人员不充分、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不够、先进投资管理技术不足等等。

2002年初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提出了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方向,要求按专业化、规范化的原则,“将保险业务和资金运用严格分开,强化保险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新修改的《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向企业投资”改为“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为进一步管好、用好保险资金留下了比较大的空间,为设立专业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机构提供了法律保障。今年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的上述修改,提出:“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与业务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以高度重视。要改革保险资金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按照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保险资金管理体制,做到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相分离。有条件的公司可以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进一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重要保障。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际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模式分为三种:外部委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1、外部委托投资的模式。指保险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投资运作,而将全部的保险资金委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管理,这种模式适于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

优点: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作,使保险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开拓保险业务。

缺点:外部委托的控制风险较大,保险人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担外部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

2、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并在投资部门内按分工和投资业务的不同,分成多个分部或小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

优点: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控制保险投资活动。

缺点:投资部门是公司内设的一个部门,交易内部化,缺少专业性和竞争性。

3、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指在保险公司之下设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其对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运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由保险公司单独设立,也可通过与其他具有专业优势的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设立。

统计资料显示,在当今世界500强中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有80%以上的公司是采取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模式对其保险资金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国际保险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表明:(1)采取完全依靠外部委托管理保险资产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地控制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2)采取内设部门的管理模式则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构成了较大的限制;(3)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模式比较有效地增强了保险资产管理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第三种模式弥补了内设投资部门以及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的不足,在引入市场竞争,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通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了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双层风险监控体系,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保险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不仅提高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还可凭借其自身的投资管理优势来管理养老基金、个人基金以及其他公司的资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分析

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应该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全部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规模较小、运作历史较短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与其发展不相适应。

尽管保险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同属风险管理业务,但二者所面对的风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基本上都是按照保险业务的管理要求建立的,导致其管理风格及运作模式并不完全适合现代保险资金运作的要求,这种管理模式的冲突必然会极大地削弱保险投资的运作效率和对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因此,保险公司应立足于金融投资领域,除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其直接投资于股票、管理基金等。那么,目前保险公司内设的投资组织架构,就很难适应新的投资业务,一定程度上也必然限制保险资金投资领域的拓宽。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既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也是保险公司面对WTO接受挑战所需的正确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长远发展的大计。

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是实现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大计

1.有利于专业化投资队伍的建设。人才是金融投资的核心,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充分,是目前制约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最大障碍。保险公司现有的投资管理模式,对于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是不利的。设立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从根本上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管理结构,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特点的专业化投资队伍,为今后保险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金融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开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有利于培育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成立专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按照保险资金的性质与偏好,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集约、统一和高效的管理,在某些投资领域的收益能力优于其他金融机构。此外,保险公司将资金委托给下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同时,还可以将资金委托给其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作,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比较,推动整个保险业资金运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

3.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保险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建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细致、及时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根据金融投资要求,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可针对不同金融产品特性,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业务操作流程,要根据风险管控的需要,建立相互独立的前后台控制体系,有效地管控投资风险。

4.有利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实现保险资金运用集约、规范、高效的管理,使监管部门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确立更加合理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而提高监管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架构的基本设想

1.建立规范的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新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在现有的资金运用部、投资管理中心等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形成,但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团队是资产管理公司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发达国家中,相当数量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采取合伙人制,规模较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则采取管理团队直接参股或间接参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团队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我们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适当考虑吸纳管理团队部分参股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律,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对投资决策、执行交易、结算交收、风险控制、研究支持、财务核算、绩效评价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并可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完备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通过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保障保险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2.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固定收益证券的收益率曲线分析、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久期及凸性分析技术、权益证券的VAR分析技术以及业绩归属模型等金融管理技术。通过这些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分析、识别及管理的能力。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公开披露制度。建立完整、公平和可比较的投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确保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对其绩效进行公正表述和充分披露。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公允的业绩计算和表达方式及以此为基础的科学的评价业绩的方法。同时,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应有最低的披露要求,通过有效的公众监督达到促进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目的。

保险资金范文第7篇

一般而言,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外部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如美国保险公司的证券化资产已超过80%。因此保险公司已成为发达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保险资金投资对保险公司及资本市场均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保险资金投资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1)保险资金投资增加了资本市场的资金来源。保险资金是发达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相比于财险公司而言,寿险公司因为其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更是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例如,在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保险公司是美国证券市场的最重要的持有人。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刺激并满足资本市场主体的投资需求,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提高资本的流动性,刺激资本市场主体的成熟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2)保险资金投资的安全性要求拓展了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保险资金运用要求符合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等原则,其中盈利性是目标,安全性、流动性是基础,因为保险资金担负着随时补偿灾害损失和给付保险金的任务,因此保险公司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应付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的投资过程中对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的需求非常强烈,而这些需求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且机构投资者占主体的市场是崇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的市场,因此,保险资金投资能够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保险资金投资能够促进我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1)保险资金投资增强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充足是对保险公司的最基本要求。随着我国保险公司的增加,特别是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保险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保费的降低,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使承保利润明显下降。我国当前的保险资金多为长期资金,特别是人寿保险资金,有的长达三四十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如果把这笔资金大部分存放于银行,通过银行利息保值、增值,就可能使保险业务入不敷出,如由于我国近十几年来利率持续下降,使很多公司的原有业务出现亏损,因此如何很好地利用保险资金以增强企业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统计,2005年全年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高于6%,单家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股票的最好成绩高达20%。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相比较于国际保险业还是很低的,因此,保险资金入市,有利于保险公司拓展新业务,提高投资收益,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2)保险资金投资增强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保险资金是一种特种资金,专门用于应付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可能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后果,因此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是对被保险人的负债,而不是保险公司的实际收益。由于保险责任是连续的、不确定的,随时可能承担各种保险业务的未到期责任,所以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时,要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将保险资产进行合理投资,使资产与负债想匹配,增强保险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保险投资收益为公司降低保费提供了可能性,而保费的降低有助于提高保险的深度,激发市场的潜在需求,增加保费收入,改善保险业的经营环境,增强保险公司竞争力,使保险行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

2004年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正式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投资者在严格监管的条件下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据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底,保险资金投资证券的投资基金总额达1099.2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63.3%。保险资金投资在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空间扩大的同时,也使各保险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如何防范投资风险是保险业面临的另一重大课题。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防范

任何一项高收益的投资总是与高风险相联结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是很发达,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因此其潜在风险更不能低估。对于刚刚可以入市的保险公司来说,尽管新政策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加大了潜在风险。笔者以为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要考虑以下问题以进行风险防范。

1.合理安排投资期限,加强资金的流动性。任何资金在投资时,都要遵循收益性、流动性及安全性原则,但是保险资金在投资时对资金的流动性要予以特别的关注,这与保险资金的性质有关。

保险企业的资金与其他行业的资金一样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及企业的负债,企业的股本是不可赎回的,故可以进行长期投资。但是企业的负债则不然,除了应根据其偿还期的长短进行不同的投资外,作为负债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的赔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不能满足上述赔付需要时,则必须以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因此而承担的损失,就是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或者表现为以较高的成本借入资金或者表现为将投资提前回收而发生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除了承担损失外,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声誉。因此保险公司在对外进行投资时应对企业资金来源的风险结构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合理安排投资期限,使公司的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确保资金的流动性。

2.进行分散投资,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在资本市场,安全性和收益率是一对矛盾,一般而言,注重安全性的投资的收益率不会太高,而高收益通常是与高风险联结在一起的。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因为其投资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负债,而负债又是要偿还的,故资金的安全性是其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但是如果当被保险人所受到的风险损失的赔款超过其所缴纳的保费时,对收益率就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时,要兼顾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率,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将资金过分集中地进行投资,而是要兼顾安全及收益,进行分散投资,即将资金投入不同的行业、部门、地区,或者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如同时进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以分散风险。

当然根据现资理论,任何投资都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投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只能在三者中达到一个平衡,即在某一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力争使其他目标朝最优的方向发展,使其综合收益最高。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司投资的根本目标,以寻求最佳的投资组合。

3.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进行专业化投资。保险资金投资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保险公司自己作为机构投资者,直接从事证券投资;二是保险公司将资金委托给其他投资主体进行投资;三是由多家保险公司共同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从事证券投资。

进行证券投资注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价值增值和回报率,这就要求保险企业必须单独评价预测所投入企业的经营前景,并据此选择投资方向。由于行业差别,保险公司一般缺乏专业的投资人才和投资经验,特别是我国保险业的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故保险公司还远未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投资理念不成熟,因此国外先进的投资经验和方法无法有效地运用到中国的保险投资管理实践中,因此笔者以为保险公司进行自行投资是不可行的。如过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委托给他方投资,在这种委托、机制下,保险公司对资金的监控和对受托者的激励机制可能存在障碍,故易引发道德风险。随着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程度的提高,笔者认为第三种模式是保险资金投资的最有效方式。因为设立单独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一方面有利于吸收和培养优秀的专业投资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证券投资保险基金公司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而且因为基金运作过程透明度高,运作机制、组织机构、法律框架都比较规范,能较好地保证投资者资金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宽对保险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进行有效的资金投资是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在保险资金投资过程中,企业的投资理念、运作方式固然非常重要,但国家的监管也是必须的。多数国家都规定禁止或限制保险资金投资于高风险和流动性差的非上市股票以及未经担保的贷款,如美国各州对投资于普通股票的最高限制在总资产的2%~20%之间,对不动产投资限额一般不超过20%,对投资于抵押贷款的最高限额一般为40%~50%。因为保险关系到千家万户,如保险公司进行高风险投资而引发亏损甚至倒闭,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因此,在保险资金渠道进一步拓展后,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应同时建立,以规范保险投资,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祁祥,周奕.保险投资风险理论研究.金融与保险,2004,(2).

2.戴锦平.保险投资效益风险分析.保险研究,2004,(8).

3.陈波.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思考.金融与保险,2005,(3).

保险资金范文第8篇

“当然,没有理由阻挠保险公司直接入市,毕竟钱是人家的。”于华补充说。

关于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问题最近又被提上日程,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和中国保监会财会部联合撰写的“保险资金入市研究报告”已经完成两稿。第一稿由中国保监会执笔,已经通过了中国保监会的主席会,第二稿由中国证监会执笔,目前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负责人阅读后在办公会上发表的意见。

“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涉及到入市模式和监管体系,”一位知情人士说,“双方意见的汇总将直接影响保险资金入市的最终政策。”

重提老话题

保险资金的运用一直是困扰整个保险行业的一个大问题。

1986年至1996年,中国的保费收入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1997年保费收入1027亿元,比1996年的856.46亿元又增长了20%;1998年又比上年增长了14%;1999年仍然在增长;2000年,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了3373.9亿元;2001年,保费收入已达2109.3亿元。此外,保险公司总资产在这一年也达到了4591.3亿元。

到了200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达3053亿元,同比增长44.7%,增幅创历史之最,与此同时,保险总资产高达6494亿元,资金运用余额逾5799亿元,同比增长56%。

但是,中国保险业的承保利润率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从1989年的10%左右下降到了1995年、1996年的2%和3%,1997年、1998年更趋于零乃至负数。这期间,央行连续七次调低存贷款利息,利差损现象越来越明显。

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和偿付能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

截至2003年一季度末,各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6291.55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50.39%,投资国债占18.1%,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占5.12%,投资金融债券占9.12%,投资企业债券占3.44%,投资其他占13.83%。

但是银行资金充裕令保险公司协议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协议存款的利率由2001年的5%左右下调至2002年的3.4%左右,而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不佳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数字显示,保险行业可运用资金的年收益率从2001年的4.3%降至2002年的3.14%。

2001年,各个保险公司为了提高资金收益,纷纷改组投资部门,同时大量引进金融证券人才,并且设计了保险定向募集基金的方案,即是几家甚至一家保险公司将资金交给特定的基金管理公司运作,基金管理人只对参与投资的保险公司负责,并不承担向市场披露信息的义务。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险定向募集基金的管理费比封闭式基金1.5%的管理费低很多,方案中为0.5%。同时,保险公司将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明确要求基金公司的投资方向、不准买卖哪些股票,还可以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撤换基金经理。但是这一方案因为不符合《保险法》中的政策最终夭折(详见本刊2001年第10期《保险基金功亏一篑、开放基金出台在即》)。

2002年10月28日修改的《保险法》对原有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作了适当的修改。虽然新《保险法》没有明文规定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股市,但是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其实是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留了一个活口。

于是,关于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以及设立定向募集基金、保险公司参与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等话题被各家陷于资金运用困境的保险公司重新提起。而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保监会在这次过程中首次表现出主动姿态。

年初,中国保监会由财会部牵头,几大保险公司投资部门人士参加,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课题小组研究保险资金运用,其中包括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市场、保险资金投资证券市场、保险资金中外汇资金的运用等问题,分别与国家计委、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合作,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这其中与中国证监会合作的保险资金入市研究篇幅最大。

“中国保监会的新领导班子对于这件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一位保险公司投资部的人士这样评价。

冲击

6月3日,中国保监会公布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保险业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将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在 A 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提高到20%。

“这是中国保监会今年迈出的第一步,中国保监会从今年年初开始重提拓宽资金运用问题,这么快就出台实质性办法实在是很有效率!”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丁益对此政策评价很高,“下一件事就是讨论直接入市了。”

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段国圣表示,“企业债市场规模目前很小,每年发行企业债总量仅为400亿元~500亿元,相对于高速增长的保费收入来说,企业债投资范围和比例有限的拓宽对缓解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压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应该加快其他投资渠道的开放,包括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行股票投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心总经理刘廷安表示,保险公司在直接入市方面是有准备的。“作为中国最大、拥有资金最多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的资金运用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和效益评估系统。”刘廷安说。

太平洋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中心总经理曹贵仁说,“保险公司的投资人才是国内最早储备的,在风险控制方面,太平洋保险不仅有风险控制模型,还有独立运作的风险管理系统,而且注重基本面与技术面的结合。”

就在保险行业一片“大干快上”的口号中,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却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一方面,欢迎保险资金入市。在保险公司5799亿元的可运用资金中,无论多少比例能够进入证券市场都将是投资基金行业的一大利好。但另一方面,基金业担心失去大客户。如果保险公司拿到了很高的直接入市比例,保险公司必然会减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转而直接投资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就会失去大客户。

因为从公开资料无法计算出保险公司持有基金的份数占已发行基金总份数的比例,因此外界对此的测算多为推测。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研究中心胡立峰在其2003年5月的基金月度研究报告中分析到,“截至2002年12月31日,54只封闭式基金份额合计为817亿份基金单位。各只基金前十大持有人持有份额合计为257.64亿份,占基金总份额的比例为31.53%。我们一般以前十大持有人持有比例作为考察封闭式基金持有人集中度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从2001年12月31日的29.47%到 2002年6月30日的31.13%,一直保持稳定。因此保险公司是基金的主要持有人。”

来自中国证监会内部的一个数字显示,以持有基金份额来计算,保险公司持有的基金,占到了基金总份额的28%。

就在保险公司控盘封闭式基金的同时,资料显示保险资金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收益率却逐年下降。2000年底保险资金投资基金余额为134.03亿元,实现收益率为11.98%;2001年底投资基金余额为203.62亿元,实现收益率为16.29%;2002年底投资基金余额为313.37亿元,实现收益率为0.05%。

但是如果计算上保险公司的账面潜亏,这个实现的收益率0.05%就会大打折扣。2002年,由于证券市场的问题,保险业在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收益率很差,整个行业是-21.3%,差不多抵消了保险业2001年通过基金获得的收益率,意味着账面亏损额约为66.7亿元。

针对保险公司目前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不大的现状,中国保监会财会部主任马学平认为,出于对风险防范的考虑,保险资金没有盲目地扩大投资基金的规模,这反映了保险公司的合理稳健的投资理念;同时,目前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大额保险资金投资基金的需求;此外,目前个别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理念和运作结果与保险资金的需求并不吻合,这也是投资基金额度没有达到上限的一个原因。

截至2003年4月30日,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金额为298.22亿元,比3月30日的314.65亿元减少16.43亿元。对此胡立峰认为:“减仓基金,不管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均说明保险公司对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持谨慎态度,这或许与其一直推动的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思路有关。”

分歧

“关于保险资金入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双方意见一致,认为保险资金需要入市,证券市场也欢迎保险资金的加入,方向上没有分歧,”参与课题研究的一位人士表示,“关键是如何入市。”

6月10日,负责这一研究课题的中国保监会财会部主任马学平在网上回答问题时表示,放宽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范围和比例,是保监会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和监管机关的监管水平而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其中一个步骤。

“保监会本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今后还会推出一些适合保险资金特点的投资渠道。比如说保险资金投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境外投资等。但投资渠道放开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马学平说。

马学平说,“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通行的做法,我们正在研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问题。”

按照正在讨论中的保险资金入市研究,入市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保险公司自行管理、保险公司委托有资格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由保险公司设立的公司进行管理。

保险公司自行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委托有资格的机构管理则目前已经实行,也就是保险公司购买基金公司发行的公募基金。另外,在讨论方案中还有为保险公司开设独立账户和在基金发起方式上进行改革;而保险公司设立公司管理则指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金管理。

平安保险公司的一位人士坦言,他们对第二种方案的兴趣相对较小。虽然专户理财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目前基金公司的管理绩效、产品设计以及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均距保险公司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丁益表示,“要合理地对直接入市资金比例进行限制,全面加强对直接入市保险公司的资格审查及严格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资料显示,美国保险公司资产组合中股票所占比例达到20%左右。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心总经理刘廷安强调,“这三种方案不应该是非此即彼,有他无我的关系。只要能够保证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机制完善并能有效发挥作用,防范风险,上述三个方案完全可以同时采用。”

然而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声音则不尽相同,“我们欢迎保险资金入市,但是直接入市会引发很多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以及管理道德风险,这里面问题很多。”一位证监会人士这样说。中国证监会还提出,保险公司应该在组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之后再进入市场,防止保险公司内部对于资金划拨的随意性。

中国保监会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该会已于5月9日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此前,中国人寿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也已通过。另据悉,除此次获批的人保和人寿外,新华人寿已向保监会递交了申请报告,准备将目前的资产管理中心升格成立独立法人的资产管理公司。同时。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也在加紧准备材料。

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还认为,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内控应该接受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中国证监会管理基金公司这么多年,经验是很丰富,但人家让不让你管是一个问题。”一位消息人士这样说。

中国证监会有一套完整的公司内控机制,这套机制一直运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控制情况、投资和交易风险控制情况和关联交易控制情况,一共有77个风险点。

保险资金范文第9篇

1、不公平竞争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必须开放金融服务业-10-外资保险公司看好中国市场潜力,纷纷抢滩国内保险市场。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

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不可超过投资总额的10%)、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不超过可投资总额的15%)。显然,外资保

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得多,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2、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利差倒挂

保险资金一般是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基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成熟保险业的经营是依靠保险和投资两个轮子共同驱动和

协调发展,通过保险融资,投资创利的方式来实现保险公司总体收益。投资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没有投资等于是没有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主要存在目标是风险的转移。保费是风险转移的价格,但由于市

场的竞争,使得这个价格往往不够支付转移的成本,承保亏损己成为保险公司的普遍现象。所以,没有保险投资,没有投资绩效的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经营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近年来,我国保险融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保险资金的运用却不理想。首先是运用渠道过窄。1995年10月1日实施的《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

保值、增值。该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实际上,在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债

券。1998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业务。这一举措,为保险资金运用无疑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新渠道,但是这一市场目前虽有900

0亿的存量,但交易不够活跃,限制了保险公司大规模进入。从全国几大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40%一60%是现金和银行存款。1996年,中保708亿元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

为389亿元,占498%,太保83.9亿元的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436亿元,占4095%,平保7618亿元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3772亿元,占3872%。其次,在过去银行利

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于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七次降息,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经过七次降息,一年存款利率从1996年的1078%降至

目前的225%,这使保险公司在1998年以前预定利率75%水平以上的长期业务出现利差倒挂,面临的利差损失将在未来几年中滚动增加。国债收益也随即大幅下调,资金市场总体收益率偏低,使得

具有长期负债特点的寿险资金回报率过低。尽管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为防范风险,于1998年8月以后纷纷推出了“利差返还型保单”,但准备金不足仍是不少保险公司将面临的问题。

二、拓宽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险资人市

1、西方国家保险资金入市情况

从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实践看,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六类,O

ECD国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以固定收益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券等)为主,比例一般在20%-40%之间,很少有超过70%的;股份投资(包括股票和实业投资等)一般在10%-30%之间,产险

投资于股份的比例相对于寿险要高一些。以美、日、英三国为例:美国寿险投资于股票的比重97年达到233%,日本94年为266%,英国96年为435%;各国保险公司持上市公司股票占整个股

票市场市值比重为:美国294%,欧洲40%,日本50%。以上数据表明,由于股票和债券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保险资金入市是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绩效的必要途径。

2、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成熟保险业的保险资金主要运用于债券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却对保险资金关上了大门,这正是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国能不能借鉴国际经验,扫除这一

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障碍呢?保险资金运用,应坚持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多样性的国际通行原则。以此为标准,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收益性和流动性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全性。股市是高风险

的市场,这是人们所公认的。然而,任何投资,风险和收益总是共存的,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高风险,也不能因为有风险而放弃大好的投资机会。在认清风险的基础上,理性投资股市,进行合理的投资组

合,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提高收益。中国股市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还难以总结出其运行的长期规律,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即使在1997、1998年的调整年中,每年也有一至两波较为象样

的行情。以安全为第一的保险资金,每年只做一波行情,实现10%的收益并不难,有节制的选择时机入市,稳健操作,风险并不大。另外,寿险保单的责任期常常在5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完全有时

间调整投资战略,达到在保单责任期满时较好的收益率。因此,在我国,保险资金入市是完全可以尝试的。

3、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的具体方式

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解决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的一个主要运作方式,这一方式能在最大限度内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证券投资

保险基金。

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行,涉及诸多相关问题,下面笔者提出一些构想。(1)保险基金的募集。正式运行三年以上,无重大违规行为的中资保险公司都可以发起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保险基金的募

集采取向保险公司定向募集的形式,保险基金可以向某一家保险公司定向募集,也可以向数家保险公司定向募集。保险基金设立以后,也不公开上市。(2)募集资金的比例。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用于设立证

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资金数额,以其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根据目前的情况,这一比例应在10%左右,允许上下浮动2%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要根据保险公司的类型、运行的时间、资本金实力、资产质量

、资产负债率以及公司资信度等因素,作适当调整。(3)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和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管理人可以选择现有的、规范化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由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发起设

立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有3-5家证券公司和(或)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4)保险基金形式。保险基金可以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形式。如果采取封闭式基金形式,存续时间

不得少于5年,有人寿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如15-30年;由非人寿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可以相对短一些,如5-15年。(5)保险基金的投资品

种和投资组合。保险基金的投资品种包括股票、国债、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应当符合: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重不得低于基金资产总值的80%;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

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6)保险基金的信息披露。保险基金必须定期在指定的报刊上披露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以供

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也便于投保的消费者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参考。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尽快实施。笔者认为,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随着证券市场和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再加上保险基金所募集

的资金只占保险公司资金总量的较小份额,因此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将是安全的,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是切实可行的。

2、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为了使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设立、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起草可以参照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

暂行办法》,同时结合保险基金的特点。另外,正在起草的《投资基金法》也应将有关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内容包括进去。

3、保险基金的监管。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设立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审查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按照各自的职权随时对基金的设立、交易、投资运作以及相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和稽核

。在监管方面,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之间需要共同协调,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平稳和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陈东.保险资金运用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2]

李钢.寿险经营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版.[3]江生忠,张雪冰.保险投资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4]李华忠,薛继豪.证券市场与保险投资[J],保险理论

保险资金范文第10篇

根据对保险资金运作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判断、归类和性质鉴别,保险资金运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必须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

1、资产负债管理

利率风险是保险资金投资运作中的最大风险,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对资产、负债的现金价值有不同的冲击,打破资产、负债间原已实现匹配的均衡状态,或使未来的资产、负债特征变得不对称,而给未来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风险。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双边对称、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持续期管理是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的有效方法。

2、总风险限额限制

总风险限额反映保险公司可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的大小,一般由保险公司可承担投资风险资本乘以百分比确定,百分比的大小由保险公司决策层根据公司实力及经营管理状况确定。可根据一定评估周期,运用在险价值法对投资组合的在险价值进行计算、监控,并将之与公司规定的最高风险限额进行比较,对投资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给予调整,减少高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加大低风险资产的投入,直到符合公司政策要求为止。

所谓在险价值,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在既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失。

在险价值法(Value-at-Risk)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市场风险测量方法。该方法由J.P摩根公司首次提出,目前,该方法已被全球主要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广泛采用,许多金融机构、金融组织和法规制定者甚至将这种方法当作风险度量的一种标准来看待,在保险资金运作中同样也是度量风险的有效手段。

3、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

科学、高效的投资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

组织架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投资管理“三权分立”。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部门与资产所有人、资产托管部门分设,投资部门的运作受资产所有人、托管部门的监控;投资前台与后台分开,后台对前台操作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监控,同时,投资部门接受稽核部门的监控;战略性资产管理、战术性资产管理、证券选择相互监督、制约;核算部门独立于投资运作部门之外,负责资产及汇报的记录和复核。

4、投资决策管理系统设计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的核心。根据资产负债管理层级的不同,将投资决策划分为为三个层次,即战略性资产决策、战术性资产决策、证券选择。投资决策中,一般首先由保险公司投资管理委员会根据公司负债特点及可投资资产品种的风险收益特征,对公司可投资性资产在各投资品种上做战略性资产分配,并制定中长期投资政策,设置最高投资风险限额;然后,再由投资管理职能部门的决策小组根据战略性资产分配政策,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制定中短期政策,战术性资产分配比例,及各投资品种仓位策略,并负责日常现金管理等,最后由投资品种部门根据战术性资产管理政策,进行市场研究,并选择具体证券实施投资。具体证券选择中,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被动式投资或主动式投资方式加以实施,良好的应用主动式投资策略可提高收益,但同时也加大风险。一般而言,主动式投资应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

当然,实施严格的投资决策流程管理,并不意味着实行投资决策层层审批制,因为这将导致更大的风险,僵化的层层审批制将极易贻误战机,最终影响投资绩效。一般情况下,在公司投资政策指导下,投资组合经理、品种经理都拥有一定的自,自范围内可自行决策,而且在其中部分决策层面,当遇有对投资业务正常运行有着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启动例外管理条款,提议召开特别决策会议加以处理,如果由于特别原因无法召开特别会议时,则相关负责经理可自动获得相应授权进行决策,操作后当天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5、交易流程控制

交易流程的有效控制,同样是防范、化解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应严格遵循以下三原则:严格的授权;交易指令及时复核,交易结果及时反馈;交易操作及时存档记录。

6、保险产品开发策略

上一篇:预售资金监管范文 下一篇:创业资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