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从营造利于创新的氛围开始

时间:2022-05-22 05:55:09

创新文化:从营造利于创新的氛围开始

创新文化,是近年来屡屡被提起的一个词,很多领域都做了积极尝试,摸清了创新文化的内涵和要义,尝到了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甜头”。虽然不同的单位之间,因各自的性质、历史沿革、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所形成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存在着千差万别,但是如何实现持续创新发展是所有企事业单位,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不懈追求。只有不断地创新,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勇立潮头、基业常青。

创新文化,贵在一个“创”字,意味着推陈出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难的,有时似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但是,纵观历史,那些科技发明、经济进步、体制变革的经典案例,无不存在着先天的诱因。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先从思想开始,正如种子发芽、草木生长需要肥沃的泥土、充足的阳光一样,先进思想的产生也需要有利于它萌芽和生长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生态既是创新成果产生的诱因,也是实现创新的助推器。正如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的技术革命一样,要实现创新,必须营造一个利于创新的氛围,一个宽松的文化背景以及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人文主义精神,为各种创新成果的出现提供合适的气候和土壤。

张瑞敏曾经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30年,我个人感受最大的变化和收获就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和革命。”观念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解放,它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方式,摘掉了心灵上的枷锁,给了人自由思考和实践的权利。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过程,同样是文化进步和思想自由的体现。因此,要建立创新文化,首先要从根本上尊重人,既要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和个性,更要尊重人的创新精神。综观古今中外,那些创新人才往往是特殊人才,都有着超乎常人之处,比如离经叛道、标新立异,这其中有令人敬佩、羡慕之处,更有被常人不能理解之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许多创新智慧往往出自于偏才、奇才、怪才,他们在某些或某一方面有超众之长,但也有很多方面则不如常人。重视个性,其实质是扬长避短、扬长抑短、扬长容短和扬长弃短,只有把每个人的特长都充分发挥出来,把创新的潜力、激情、才华发掘出来,才会形成新思想、新成果竞相涌现的格局。

所谓创新,其实就是创造性的劳动,它与人的精神动力密切相关,人的精神状态又与人所处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一个缺乏崇尚和激励创新文化氛围的企业,不可能吸引、留住有创新激情的人才,也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当代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硅谷和东部128号公路地区产业发展的差别,根本原因在于前者的文化、制度环境为千万个创新、创业者营造了良好栖息地。创新离不开大胆怀疑、“异想天开”的创新灵感和想象力,因此,要从建立激励、培养、保护等机制入手,推进创新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知识产权占有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全面系统、持续不断地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创新氛围,努力破除体制,大力提升自主创新主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文化是什么?是价值观,是已形成习惯、成为自觉的价值观。据说,日本为让市民自觉排队,用了上百年的功夫。创新往往是漫长、寂寞的艰辛过程,所以对创新人才一定要有一个包容心态,信任、承诺、长期合作的行业文化相当于高效的非文字契约,它促进有序竞争、诚信合作,形成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有利于协作创新。

一个创新个人或团队要将创新活动坚持到底,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激情驱动,开拓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科学理念、科学精神的导航。要广泛宣传创新成果,使创新观念深入人心。从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出发,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氛围,让那些富于创新的人才在心灵上得到自由,创造一种兼容开放、灵活变通、求真务实的社会认同感,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与创造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加大创新奖励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奖励制度等。使创新人才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时刻处于思想的自由活跃状态,敏锐地捕捉创新的灵感。

“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不创新就等于灭亡”,已经成为西方许多公司的共识。正是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使欧洲的文化、经济、科学技术一直走在全球前沿。我们建设创新文化,必须立足长远,从基础抓起,从源头抓起,把它建成创新者的精神家园,使创新逐步转化为人的行为自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良好的创新文化哺育下,创新的鲜花可以结出果实,幼苗能长成大树,一个创新现象层出不穷的崭新时代必将会到来。

(作者单位: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宋代工笔花鸟画繁荣的原因 下一篇:荧屏竞播红色剧 银幕劲吹红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