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雪文化

时间:2022-05-22 06:37:44

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雪文化

[摘要]日本文学是世界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瑰宝。通过整体把握可以发现雪意象较高频率地出现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本文以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川端康成的《雪国》、渡边淳一的《一片雪》等作品为考察中心,探析雪意象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蕴。

[关键词]日本近现代文学;雪文化;《春雪》;《雪国》;《一片雪》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6-0064-03

“日本人喜欢雪,喜欢它的晶莹剔透、纯洁唯美。但雪又飘忽而至,容易消融,这与日本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慨,即偏爱‘瞬间美’相契合。”①雪意象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近现代文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日本近现代文学进行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发现,日本近现代的文学创作较多地以雪来烘托气氛、表达情感或深化主题,如《春雪》、《雪国》、《一片雪》、《细雪》、《雪女》、《雪国》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经常用雪作为名字,如谷崎润一郎《细雪》中的女主人公雪子。本文以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川端康成的《雪国》、渡边淳一的《一片雪》等作品为考察中心,探究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雪的深层意蕴以及作品所体现出的雪文化。

一、 情爱的见证者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亨利·普尔将爱情描述为“一种柔情”,并说“它在我们心里激起汹涌波涛,使我们整个身躯感受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兴奋与激动”。②文学作为反映生活的载体,爱情自然也是文学永不变更的主题之一。日本近现代文学经常使用雪意象来象征或表现情爱,可以说雪是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情爱的见证者。三岛由纪夫的《春雪》演绎的是一对贵族青年凄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出身于贵族家庭的男主人公松枝清显和同样出身的女主人公绫仓聪子是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二人互相倾心,但直到聪子被许配给皇室亲王以后,清显才终于承认自己对聪子的爱,开始向她表露爱意。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频频约会并有了爱情结晶。但是好景不长,两家父母得知这一情况之后,聪子被迫离开东京,秘密流产。最后聪子自行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清显抱病冒着大雪前往寺院求见聪子未能如愿,病情加重,回到东京两天之后去世。

在清显和聪子相爱相许的过程中,小说对于雪比较大篇幅的描写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清显和聪子在车子里第一次接吻时,雪伴随了他们接吻的整个过程。“聪子等车的时候……清显掀开车篷迎她,只见她的领窝和头发上落了几片雪花,她同卷席进来的雪花一起进到车里……清显感到仿佛飘到自己冰冷的脸颊的雪花顷刻间散发出了芳香”;接吻前“一片雪花飘了进来,落在清显的眉毛上”;接吻后“仰望天空,天空好像雪花狂飞乱舞的深渊。雪直接飘落在他们两人的脸上,倘使把嘴张开,雪花就会飞进空腔里。如果两人就这样埋没在雪里,那该有多好啊”。③也就是这次接吻,清显才终于确定了自己对聪子的心意。第二次则是出现在清显去寺院求见聪子时,“这天,雪花在大和原野飞舞,飘落在一片黄色的芒草地上。说它是春雪吧,又显得太淡,雪花飘忽而降的情状,恍如无数的羽虫在漫天飞舞。天空阴沉下来,这时候,飘雪和天色浑然一体,在微弱的阳光照射下,才知是纷纷扬扬的细雪”。④在这次大雪之后不久清显就去世了,这也象征着这对青年男女真挚情意的终结。可以说,雪见证了清显和聪子两人的爱情从产生到灭亡的全过程。

无独有偶,被推崇为“精纯的珠玉之作”的《雪国》,开头便是一段描述雪的文字:“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莹白。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⑤正是在这趟列车上,男主人公岛村被雪夜中探出窗外呼喊站长的叶子所吸引。小说始于这次雪夜中美丽的邂逅,终于女主人公叶子被烈火吞噬生命,小说中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被大雪覆盖的雪国。

在渡边淳一的《一片雪》中,故事开头描写高村霞(阿霞)在早上7点钟打电话叫醒伊织告诉他下雪了,“伊织抻长了上身,揭开窗帘朝外面看了看……可以看见街道裹上了薄薄一层银妆,停在楼下的汽车顶棚上积着白雪……晨曦中,残余的雪仍在飘落着,一片、一片的,不过它们似乎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无力洋洋洒洒地落下来了”。⑥小说结尾也是男主人公孤独一人回忆起第一次和阿霞有了肌肤之亲的第二天,也就是作品开端所描写的那场雪:“凌晨又是地震又是下雪,云层间阳光四射,但是天空中却缓缓飘落着雪花,大大的,可以清楚地看见它驻留在掌心上。然而就在伸手一握的瞬间,雪花立刻融化了。”⑦雪象征着清显与聪子,岛村与叶子、驹子,伊织与阿霞、笙子之间的爱情,同时,雪也经历了主人公爱情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全部过程。

二、死亡与毁灭

20世纪80年代,台湾女作家琼瑶曾这样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⑧爱情是甜蜜的,却也给人带来痛苦,甚至也会走向死亡与毁灭。在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中,聪子在经历过和清显的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相爱之后,认为自己已经经历过一生最爱,不愿再陷入尘世,于是削发为尼,不再理世俗之事;清显在聪子告别尘世、遁入空门之后,难耐思念之苦,冒着大雪,不顾自己身体病危,前往寺院求见聪子,然而未能如愿,“于是,清显在身强力壮的寺院男仆的搀扶之下,迎着纷飞的雪花,回到了车子里”。由于在回去的路上病情加重,“回到东京两天之后,松枝清显便辞世了。年仅20岁”。⑨甜蜜的爱情最后被迫毁灭,并且伴以男主人公生命的终结。清显与聪子爱情的中断以及清显生命的结束都体现了死亡与毁灭的主题,就像洁白的雪花稍纵即逝,不留痕迹,“天空又转阴,飘落的雪花渐渐变密了。他(清显)脱下皮手套,伸出掌心去接受飘落的雪花。雪花落在灼热的掌心上立即消融了。这双美丽的手一点也不脏,连一个水泡也没有”。⑩

《一片雪》中的男主人公伊织本来是拥有“齐人之福”的幸福男人,有一个陪伴了他四年的秘书笙子,同时还和有夫之妇阿霞确定了情人关系,但在作品最后妻子与他离了婚,和他相爱四年的秘书笙子也离他而去嫁给了别人,和他有了肌肤之亲的情妇阿霞在女儿的干涉下与他断了联系,以前付出的所有感情到最后都幻化成灰。“伊织觉得自己好像变得孱弱了。以前曾那样不顾一切地跨出去追求爱,现在为什么毫无斗志、毫无自尊了?面对如此事态,竟然只知道独自叹息。从妻子到笙子,再从笙子到阿霞,追求爱情的结果,自己究竟得到了什么呢?”11爱情最终都走向了毁灭,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回首往日,与阿霞的爱也好,与笙子的爱也好,还有和妻子的爱,无不像雪花一样,既真实又虚幻,有些靠不住。”12

《雪国》中的叶子和驹子都是男主人公岛村所追求的美的化身,“如果说驹子是现实美的化身,那么叶子则是虚无美的化身。对于岛村来说,驹子是一个美的实体,而叶子则是一个美的虚体”。13但叶子被大火烧死,驹子沦落风尘,岛村心中的美都破灭了。书中描写岛村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地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斜下来”。银河倾斜象征着岛村爱情的毁灭。书中另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行男同样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他是驹子三弦师傅的儿子,驹子在他身上寄托了想要过上正常生活的所有希望,但他却因为生病而去世了。他的死也意味着驹子对正常生活追求和希望的破灭,不得不沦落风尘,表明驹子对生活的信念和希望最终走向了破灭。

《春雪》中清显和聪子爱情破灭,清显结束生命,《一片雪》中伊织情爱结束,《雪国》中叶子生命结束,驹子理想幻灭,这些小说互为印证,具有强烈的死亡与毁灭意味,这与大自然中的雪稍纵易逝的特点不谋而合。

三、虚无主义

叔本华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空虚的,世事所有结局都要破灭,并且人生是得不偿失的。W·奥斯特瓦尔也说:“从最长远的观点看,人类一切努力的总和根本没有任何可承认的意义。”美丽的雪花洁白轻盈,在天空中洋洋洒洒而降,但几乎都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就立刻消融为水,进而完全消失。消融是雪不可更改的宿命,但雪的价值也正因此而显现出来,雪只有在落下的那一瞬间才拥有完整的生命。同时,“雪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只有在岁末,即隆冬时节才会下雪。下雪意味着一年的终结;同时,下雪会直接导致一些动植物的死亡,意味着某些事情的消亡和消失”。日本作家在作品中对雪的描写不仅是表现情爱,而且透露出浓重的虚无色彩。

在渡边淳一的《一片雪》中,从人伦道德方面看,伊织与秘书笙子、情人阿霞之间的爱并不为正常婚姻秩序所接受,“这种爱只有在追求它时才显得绚丽多姿,但同时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似雪融般易逝,随之而来的就是雪消后的空虚”。伊织一个人“独自望着四壁”,回首往日,“这一切如同一场梦一样,又如曾飘飘荡荡、煞是美好的雪花似的,转瞬之间便融化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场梦幻般的追忆。无论对伊织还是霞来说,事情的结局都是一种失落后的孤寂甚至虚无”。渡边淳一用《一片雪》作为小说题目,将正下着的雪用片片飘落来形容。“在光亮中,雪花呈现出正反两面慢慢飘落。看上去就似一片白色的花瓣在飘舞,在摇曳。就这样,如同雪花一片片,一片片飘落,一段感情也迎来了结束,一切就像雪花一样,来时美丽缤纷,去时不留任何痕迹。作家用‘一片’来形容美丽的雪花,在无法挽回的飘落中暗示着:爱如一片雪,绝美而易逝。”14在《春雪》中,清显和聪子接吻之后,“飘雪下得丝毫也不紊乱。这种降雪法,具有仪式般的庄严。随着脸颊的冰冷,清显感到自己的心也渐渐地冰凉了”。15不再对生活充满希望,心也渐渐变冷,这也是悲观厌世虚无思想的体现。

川端康成的《雪国》的虚无美主要通过人物的虚无体现出来。岛村经常发出徒劳的喟叹,虚无的信念可以说是他的处世哲学。他“游手好闲”,“靠吃祖先的遗产生活”,对人生没有明确的信念和力量,十分迷茫,“终日无所事事”。他的虚无思想主要体现在和驹子的一次关于驹子记日记和写小说的对话中:

“是写读后感么?”

“读后感我可写不来。不过是把书名、作者、出场人物的名字,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记下来罢了。”

“记了又有什么用呢?”

“是没有什么用。”

“徒劳而已。”

对于岛村“徒劳而已”的评价,驹子毫不介意。但“不知为什么,岛村还想大声再说一遍‘徒劳而已’”。16与驹子对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岛村对人生持虚无的态度。人物的虚无思想与作者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川端康成“3岁丧父,4岁失母,16岁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不幸的遭遇,漂泊的生活,加以失败的初恋,给他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哀痕,对川端的整个人生观都产生影响,并奠定了他的寂寞、孤独、忧郁、感伤的性格基调”,17同时川端康成还受东方佛教“无常”、“无我”、“虚无”等教义以及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响,再加上1945年日本战败,这种情绪与他作品中的虚无主义有深层联系。

四、结语

“‘秋月春花夏杜鹃,冬寒雪洁馨人意’……是亲切而优美的日本人的‘心’的歌声……这朴素纯真的和歌,似乎只是对现实的写真及堆砌;细味之下,却又恰恰凝聚了日本古来的传统精神,传达出日本的真髓、作者的心音,达到一种全虚的境界。”18通过上述对日本近现代文学中雪意象的分析,笔者认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雪不仅是爱情的见证者,而且表现了死亡与毁灭的主题,表现出日本传统文学的虚无主义倾向。雪在日本近现代作家的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

[注 释]

①14汤春苹:《渡边淳一白色意境下的生命表现》,《长城》,2011年第2期,第28页。

②潘晓梅,严育新:《情爱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③④⑨⑩15三岛由纪夫著、唐月梅译:《春雪》,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91~96页、第381~386页、第402页、第381~385页、第96页。

⑤16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雪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第49页。

⑥⑦1112渡边淳一著、陆求实译:《一片雪》,文汇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第615~616页、第615页、第616页。

⑧来源于金代诗人元好问《摸鱼儿——雁邱词》的前两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台湾女作家琼瑶作词的歌曲《梅花三弄》,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13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17李贻桂、汪盛春:《〈雪国〉人物命运与川端康成的悲观虚无思想》,《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114页。

18转引自张碧波:《实现川端文学虚实合一的媒介——〈雪国〉、〈古都〉中镜子的作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20期,第110页。

[参考文献]

[1]毛执剑,吴二林.《雪国》的虚实探讨[J].安徽文学,2011,(8).

[2]何欢.浅析日本传统美在川端康成作品中的体现——以《我在美丽的日本》、《雪国》为中心[J].安徽文学,2009,(8).

[3]曾春燕.从《雪国》看川端康成的悲观主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4]杨月枝.渡边淳一小说的唯美表现——以《一片雪》为例[J].时代文学,2010,(2).

[5]冯玉石.清显之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8).

[6]丁跃斌.死亡之旅——从《丰饶之海》四部曲看三岛由纪夫的死亡意识[J].学理论,2010,(12).

上一篇:试论山东郯城木旋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基于元认知策略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