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个沉重的话题

时间:2022-05-21 11:25:48

食品安全:一个沉重的话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阜阳奶粉”、“苏丹红”、“三鹿奶粉”等等,不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而且严重影Ⅱ向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很多年,在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问题上,也不排除多头负责到头来却没人负责的尴尬局面。食品安全涉及商务、农委、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农林、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多头管理的结果是谁也不管或一拥而上、重复检查。准确地说,有好处的时候谁都往上上,出了问题便互相推诿。这种现象在其它部门也是存在的。

既然是一个和尚有水喝,那就留下一个和尚,把另外的两个和尚派到别处去,或者干脆让他下岗。这样,又有人管事又减少了政府开支,成立个食品安全监管局,多权合一,岂不美哉。

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分工现状来看,几大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职能交叉――质检总局负责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督有关食品安全的全部工作,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工商总局监督和查处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务部则负责调控食品供给。

可以说,在职能如此分散而又交叠重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下,想做到“密切配合”是难上加难,因为哪个部门都有权管理,也可以不去管理。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红心鸭蛋”事件就是明证,好几个主管部门先后从不同立场解释真相,结果搞得民众一头雾水,都不知道到底应该由哪个部门负全责了。

古代版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所殃及到的是三个和尚自身的利益,现代版的“三个和尚”所涉及到的却是千千万万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也不排除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驱使下,在别人没水喝的时候,少数执法部门自己却捞到了好处。说白了就是在利益面前,蜂拥而上,在问题和责任面前,争相逃避,推诿扯皮,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很大漏洞。

食品企业是良心企业

记者有一位朋友是沈阳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老板,他从事食品加工20几年,把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企业经营成在辽宁乃至东北数一数二的名牌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断地告诫职工:食品加工要用心去做。自己不吃的东西一定不能生产卖给别人。

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下去更难。大米里的石蜡,火腿里的敌敌畏,成鸭蛋、辣椒酱里的苏丹红,火锅里的福尔马林,银耳、蜜枣里的硫磺,木耳里的硫酸铜,卤菜中的亚硝酸盐,奶粉里的三聚氰胺……说到底,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是人的问题,更是钱的问题。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盈利,这没有错。但是,有些人为了牟取暴利,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丧心病狂地往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给百姓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极大伤害。

食品不安全问题严重困扰着中国老百姓:食品不安全问题让中国百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太多的“荣誉”背后是太多的遗憾

食品外包装上印着“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消费者首选食品”、“质量保证单位”、“推荐食品”、“名牌食品”“免检商品”……这样的包装随处可见。我们要问的是,这些所谓的“荣誉”是谁给认定的?认定过程为认定的单位带来多少好处?又有谁来实际检验食品质量呢?

消费者普遍认为:在购买食品时,无人能辨别在购买的食品中哪个有没有苏丹红,哪种蔬菜有没有农药残留,哪种牛奶不含“三聚氰氨”,消费者只能用肉眼看看是不是三无产品,过不过期。食品的内在质量只能依靠生产企业和卖家的良心。也有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时的依据是看其生产厂家是否知名,是不是名牌产品,有没有“免检”、“推荐”、“放心”、“绿色”的字样。现在看来,在这些“荣誉”的背后也暗藏着杀机。

不负责任和没有日后监督及以盈利为目的的评比,是评比部门和生产企业联手对消费者的欺骗。“全国牙防组”就是让人不能忘记的典型。

国家质检总局为了扶植名优企业,振兴民族工业,推出了“中国名牌”、“免检产品”等制度,获得“中国名牌”和“免检产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免于省级以下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出发点是好的,但也不排除不法企业欺上瞒下获得了上述证书,从而使不法行为披上了合法外衣,堂而皇之从事违法行为。

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队伍很庞大,有些素质不高的人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再加上行政法律法规自由裁量权过大,从而导致执法队伍的不纯洁。这些人在执法过程中不能秉公执法、严于律已,甚至为违法者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和违法者呼朋唤友,称兄道弟,存在经济上的利益关系,从而使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追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年前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发生时,三鹿奶粉的大名就赫然出现在检查出来的四十五家不合格奶粉黑名单中,可通过三鹿企业的一番“公关”,三鹿奶粉竟然从黑名单中消失了。

如果四年前有关食品监管部门能严把质量关,督促三鹿企业认真改进产品质量,就不会有四年后的今天成千上万儿童发生肾结石等悲剧事件的发生。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市场上的一些问题食品,不是刚上市就被发现并得到禁止,有些已经流通了一两年,往往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曝光后才引起相关监督执法部门的重视才得以解决。记者可以冒着危险明察暗访调查事情真相,那么我们的监督执法部门的官员门,拿着国家给的俸禄在干什么呢?

如果把近几年来发生的食品不安全的事件称为一种现象,那么所折射的必定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商场的信任危机,对他们的信任危机又牵带出消费者对政府监督执法部门的信任危机。

温总理说得好,对于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健康的关键问题,我们的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管部门没有任何理由推脱责任和不作为!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以人民的权益为重,依法处治,重拳出击,狠狠打击那些为了商业利益坑害百姓的不法商家和黑心企业。民以食为天,天如果都要塌下来了,百姓怎么办?我们希望食之祸不再有。让百姓食得安心、放心,还百姓一个晴朗的天。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怎么才能让人们食用安全放心的食品,这不单是政府要做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全体公民共同努力,国家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尽职尽责,群众加强监督,提高防范意识,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上一篇:从中国医生到美国医生 下一篇:民间信贷:呼之欲出的“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