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时间:2022-05-20 05:43:07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是未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然而由于民族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融入大学生活的过程中有种种心理冲突。因此,结合近几年的相关研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共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约60%国土上,人口约一亿。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逐年增加,而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后,在与内地同学的交流中往往会发生某些心理上的变化。那么,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哪些共同心理特征?在普通高校的生活学习中,他们的心理现状是怎样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本文在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现状研究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后,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状况做相关建议。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冲突

民族心理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的反应”。通过对相关论文及报告的分析,总结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

1、强烈的群体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一般会选择与自己同民族的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这其中有语言、生活习惯等外在原因而产生的亲密感,在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中,他们往往聚集庆祝节日,在自己的民族群体中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交流、交往;但更多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群体意识。

2、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理。与汉族同学相比较,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这是基于本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等的尊重而形成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激励作用。

3、开放的性格与相对闭塞的心理。我国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都能歌善舞,性格都比较豪放,待人真诚热情。但是进入大学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传统习俗与新环境产生了冲突,自然生态、政治经济形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有了较大转变,于是他们往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隘的活动圈子里,大多不愿主动与其他同学分享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及交际理念,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习惯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法。

4、愿意学习而学习动机却相对较弱。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就是为了接受高等教育,希望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虽然与主流民族学生在文化上存在差异,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但他们往往比较刻苦认真,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中,反映出的是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渴望与他人交往、融入新环境的矛盾,以及本民族传统习俗与新环境诸多不适应的心理冲突,具体表现为语言交际方面的不适应,衣食住行、生活习俗方面的不适应,思维形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适应,原有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导向与新环境中新要求的不适应等。

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各方面的特殊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错综复杂,但在宏观方面,主要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

1、主观原因

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各种艰难不利环境中能够进入大学读书,一定是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阻挠,是民族中的佼佼者,在大学的生活学习中,他们期望有较高的成就。

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转变,人格正处在从形成向成熟转化的时期,在心理上发育尚不完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薄弱。

2、客观原因

(1)文化适应和文化变迁

文化适应(cultural adaptation)是指对一种新文化的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往往会有文化冲击(culturalshock)的出现。文化冲击是文化适应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往往伴随焦虑、无助、动摇等心理状态,严重的则表现为抑郁。当少数民族大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母体文化进入汉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之后,就不得不面对文化适应的考验,包括气候环境,人文地理,,生活习惯,以及教育方式、校园生活等。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很强,所以文化适应的困境在他们身上会体现得异常突出。

(2)经济状况

不同经济状况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各种扶持政策惠及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仍有大部分偏远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半山区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境贫寒,他们靠国家助学金和贷款维系学业。

(3)学习差距的影响

学习是是大学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但由于教育背景的差异,他们成绩普遍不理想。一方面,他们汉语较差,对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困难,与同学的学习交流方面也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他们文化课基础薄弱,存在问题的课程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上。他们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并且很多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所以进入大学,他们接受的一些课程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接受的能力之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

(4)文化差异产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在大学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信仰、禁忌各不相同,作为个体,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修养又不尽相同。生活在这样的大集体里,无疑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在人际交往时遇到许多挫折,产生消极思想。加之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小社会”,人际关系比中学阶段要复杂,从而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产生恐惧的心理,对自己采取自我封闭,少与人交往甚至不与人交往的方式以寻求自我保护,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基于ADO的实验室设备管理软件设计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过刊读者选择倾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