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作业模式,用“数学日记”搭桥

时间:2022-05-20 05:14:59

改变作业模式,用“数学日记”搭桥

摘 要:“数学日记”更有魅力,它改变作业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成为学生减负增效的良方。

关键词:数学日记;反馈信息;反思教学;巩固成果

几年前,我在翻阅学生语文日记本时,看到了一篇在数学方面存在困惑的日记,让我思考了好几个夜晚。后来,我突发奇想,“语文日记”是语文老师的“专利”,那么,“数学日记”也可成为数学老师的“专利”。学科是相通的,于是我就有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想法。经过大胆的“尝试”和“验证”,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

一、“数学日记”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搭起师生关系的心桥

过去,一本作业本、数学书或一本辅导资料,学生写上去,教师批阅,除了红色“√”“×”之外,就是师生表情所显现出的“喜、怒、哀、乐”。这种表情的对接,简直就是一种煎熬。“数学日记”改变了这种“煎熬”,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在三维目标中,尤其表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折射出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对数学的态度。

如:“由于第一次分析没有分析好,感觉不全面,我知道分析需要技巧,所以我想(通过数学日记)再分析一遍,让老师看一看,希望比第一次分析得更好。”

“因为计算是我的弱项,我想(通过数学日记)将对错题做一遍,再检测一下自己的计算能力。”

“这道题是我从资料上偶然间看到的一道题,仔细阅读一遍,觉得很有挑战性,我想尝试一下,如果成功了,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

二、“数学日记”利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反思,架起提高学生能力的天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日记”记录了学生思维成长的历程,学生在反思所学知识的同时进行二次加工,带有矫正性和批判性。

因为数学的思维过程具有“隐性”因素,而“数学日记”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后及时描述自己在课堂上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显现思维的过程,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症下药。由于课堂上记忆时间短,“数学日记”弥补其不足。在记数学日记前引导学生:讲理由,叙述思维过程,写出自己的得与失。特别是对错误进行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将当时的想法写下来。天长日久,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简单的复述逐渐变得精细起来,思路畅顺,解题技巧也灵活多变,并且纠正由于“粗心”“紧张”等心理因素和学习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数学的综合素养。

如,一名学生写道:“由于第一次分析没有分析好,感觉不全面,听老师讲完分析过程后,我知道分析需要技巧,所以(通过数学日记)再分析一遍,希望比第一次分析得更好。

分析:“666×9+111×46=”这道题可以用简便方法来计算,看看是否有一样的数字:一个是111;一个是666。有两个三位数的数字是一样的,我们既可以把111变成666,46缩小6倍。可是,如果把46缩小6倍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只能把666缩小6倍,9扩大6倍,这样666变成了111,9变成了54。现在有两个数一样了,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这样我们就可以把54和46结合,恰好凑成了整百数,所以运算简便了。

666×9+111×46

=111×54+111×46

=111×(54+46)

=111×100

=11100

总结:要想把这道题算的更简便,首先要善于观察。观察算式中有没有相同的数字或相同的特点。如果有,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两个数字相同,最后运用乘法分配律。”

三、“数学日记”有助于巩固数学的学习成果,铺设建构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的锁桥

新课程一直倡导学生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数学日记”不属于奖惩性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发展式评价,它改变了教师对学生单一评价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书写,展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成果和困惑。“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工具,除了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梳理和自我评价,还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行为。从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平时,我们强调要突出评价主体。在“数学日记”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自己的主体。通过自评、反思与发现,学生乐意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调整。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学日记”进行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启迪,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实践证明,“数学日记”作为教师、文本、学生沟通的载体,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今后我将积极探索,丰富“数学日记”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建三江局直子弟学校)

上一篇: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初探 下一篇:浅议中考议论文阅读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