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5-20 12:02:36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为提高慢性肾衰长期血透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对15例患者常规血透,每周2次~3次,同时加用HA灌流器串联透析。结果: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明显。结论:灌流与血透联合治疗皮肤瘙痒是目前临床较佳疗效。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用药及饮食合理的社交活动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皮肤瘙痒;护理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往往合并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中甲状旁腺激素(PTH)增高,可导致肾性骨病,周围神经改变、皮肤瘙痒、异位钙化[1]等一系列临床问题,而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为36.1%,单独血液透析治疗可增加瘙痒的发生率(约为60%~90%)[2],我科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1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均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1岁~69岁,平均年龄52.3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3例,先天性多囊肾2例,肾淀粉样变1例,梗阻性肾病1例,血液透析时间2 a~6 a,每周透析2次~3次,4.5h/次。皮肤瘙痒时间持续20 d以上,灌流器为珠海丽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树脂灌流器,透析器为F6,透析机为德国费森尤斯4008B型,用碳酸盐透析液。?

1.2 治疗方法 穿刺动静脉内瘘或者直接动静脉穿刺,以建立血液通路,床旁行HP联合HD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器串联,血流量为20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采用体内全身肝素化法,首剂肝素应用0.7 mg/kg,追加肝素10 mg/h~20 mg/h,于结束前30 min停用,先行HP联合HD治疗2 h,灌流器及附能力达到饱合以后取下灌流器,再继续进行HD 2.5 h,总治疗时间4.5 h,每周HD 2次~3次,HP 1次。?

1.3 皮肤瘙痒程度分级 重度皮肤瘙痒,白天夜间均瘙痒,夜间明显,影响睡眠,皮肤有抓痕;中度皮肤瘙痒,白天夜间均有皮肤瘙痒,程度较轻,不影响睡眠,无明显抓痕;轻度皮肤瘙痒,白天无瘙痒,夜间偶有瘙痒,睡眠正常,无皮肤抓痕。?

2 结果?

15例患者重度皮肤瘙痒11例,中度皮肤瘙痒4例,血液灌流3次~6次后,重度皮肤瘙痒患者7例,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4例症状明显改善,4例中度皮肤瘙痒患者症状基本消失。15例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生寒战、发热、皮疹、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尿毒症皮肤瘙痒是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约占血透患者80%左右[3]。单纯HD治疗患者皮肤瘙痒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4]:中分子毒性物质潴留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皮肤中游离Ca??2+?浓度高,甲状旁腺激素和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浆组胺水平升高,血中阿片样物质增加,透析相关性瘙痒。但尿毒性毒素的刺激,特别是中大分子的尿毒素,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因为传统的血液透析,只能透掉小分子的尿毒性物质,对大分子的尿毒素则没有清除效果,而HP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对大中分子的尿毒素有相对特异性的吸附作用,所以常规透析不能改善的患者,采用HP联合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能达到缓解,进而支持皮肤瘙痒与大中分子的尿毒素有关,根据皮肤瘙痒程度,临床上分为中轻、中、重度三个等级,我们观察HP联合HD治疗,中度皮肤瘙痒一般连续3次皮肤瘙痒基本缓解。对重度皮肤瘙痒者要增加血透灌流次数,连续治疗6次可使大多数皮肤瘙痒症状缓解。HP联合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大多数患者有效,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给临床推广应用。?

4 护理?

由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瘙痒是其主要症状,易出现焦虑、烦躁、悲观、精神困扰等心理问题,对灌流不了解产生恐惧心理,针对其临表及心理。消除恐惧心理,向患者解释灌流联合血透的目的,介绍其方法,使患者对联合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注意饮食,注意低磷饮食[5],少食奶制品、豆类、巧克力等含磷高的食物,食含钙药物,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及与工作、娱乐相关的活动。分散其注意力,实现自我,减轻瘙痒及病痛带来的痛苦;定期检查肾功能及甲状旁腺素、血常规等,以便及时补充或采取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London GM,Marty C,Marchais SJ,et al.Arterial calcifications and bone histomorphometry in end?stagerenal disease.J Am Sor Nephrol,2004,15:1943?1951.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26?627.

[3]马鸿杰,刘梅.临床血液透析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7?217.

[4]段晓峰,王开颜.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展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杂志,2003,2:669?672.

[5]于宗周,血液净化内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7?218.

上一篇:低分子肝素抗凝法的血透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临... 下一篇:髓血宝联合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