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根管技术在牙体牙髓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0 09:00:10

可视化根管技术在牙体牙髓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在采用可视化根管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l月~2013年10月治疗的8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根管技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可视化根管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9±12.6)min多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41.3±10.3)min;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6±5.2)ml、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2.6±0.4)d且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为(1(2.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视化根管技术;治疗效果

牙体牙髓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很复杂,且临床上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的20多年里,牙科领域在技术方法和设备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根管治疗是牙体牙髓的最基本操作,治疗时的照明和放大是两个最关键的影响因素[1]。为了探讨临床上医护人员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在采用可视化根管技术治疗效果。对我院自2011年l月~2013年10月治疗的8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现在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实验中,有15例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9~8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9.4±1.3)岁。患者中,32例患者疑似根折,19例患者根管治疗中根管钙化,29例患者牙内外吸收。这些患者均符合牙体牙髓病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入院资料等经分析知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牙根功能、体温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根管技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可视化根管技术进行治疗,医护人员操作时口镜头必须与橡皮障隔离的患牙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改变口镜位置时,医护人员需要重新调整焦距,从而保证视野的清晰。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反复调整口镜位置,增加手术时间。且在使用辅助器械时要主要器械间的作用,尽可能的扩大操作视野,提高操作效率。由于口镜和牙之间的空间较小,使用手持短柄根管器械不利于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选用长柄根管器械如微敞开器械(micro-opener)[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χ2表示。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9±12.6)min多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41.3±10.3)min;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6±5.2)ml、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2.6±0.4)d且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为(1(2.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牙齿硬组织的疾病称为牙体病,广义的牙体病也包括牙髓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时会造成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等。

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根管治疗技术主要是凭借医护人员的手感、临床经验、冲洗液的颜色以及切削出的牙本质来确定根管预备的效果。并且患者治疗时由于根管形态比较复杂,肉眼条件下很难看见根管,所以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根管清理和充填时质量难以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创伤较大[3]。而可视化根管技术近年来在牙体牙髓病中使用广泛,可视化技术中的显微镜由目镜、放大系统、物镜、光源和支架等组成。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显微镜不同型号进行调整参数(放大倍数为2~30倍),临床上利用这种技术进行根管定位、清理和成形能够给医护人员提供清晰而不扭曲的反射影像,操作过程中不移动显微镜只改变口镜头的角度就能看清根管的内部结构[4]。

此外,可视化根管技术中的声装置能够有效的将冲洗液精确地带到工作区,对根管进行超声冲洗,去除髓室和根管内的污染物、钙化组织、塑化物或折断器械等,为根管三维充填创造条件。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使用其他辅助装置都为患者治愈提供了技术要求,这些技术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治疗过程中伤害也较小[5]。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1.9±12.6)min多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41.3±10.3)min;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6±5.2)ml、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2.6±0.4)d且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为(1(2.5%))这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临床上,医护人员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在采用可视化根管技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患者手术后创伤较小,治疗后并发症也较少,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凌均棨,韦曦.显微根管治疗技术、疗效及影响因素[J].上海口腔医学,2009,15(1):1-3.

[2]方冬,赵堃,袁宪顺,等.Implagraphy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6(4):226-229.

[3]刘勇,张文奎,陈光宇.显微超声治疗根管阻塞前牙的临床疗效[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6):906-907.

[4]凌均,韦曦,高燕.应用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处理阻塞根管的效果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38(5):324-326.

[5]Clark DJ. Operating microscope and zero defect dentistry[J].Can J Rest Dent Prosthodont,2008,18(3):45-49.

上一篇:精细化护理在妇产科肥胖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 下一篇: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和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