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训练

时间:2022-05-20 04:09:54

记叙文阅读训练

金色的沙子

(英)莉莉•莲安王流丽编译

①我的女儿莫尼卡喜欢玩沙子,每天下午,她都要和小伙伴去社区公园的沙池玩。近来我发现,她每次出去玩时都要带上家里的红水桶。莫尼卡才7岁,用这样的大桶提沙子肯定会很吃力,我曾好几次建议她换只小一点的桶,她却依然愿意提着大桶去玩。

②那是个阳光和煦的一天,我打理好庭院里的花草,决定去公园看看莫尼卡。傍晚的公园显得安谧宁静,夕阳的柔光给一排排高大的榛木笼上薄纱。远远地我就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沙地嬉戏,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和彩色秋千一起荡漾着。接着我便看到了那只鲜红的桶,旁边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专心致志地往桶里装着沙子。我走过去说:“莫尼卡,你怎么不和小伙伴一起玩呢?装这么多沙子做什么呀?”莫尼卡仰起沾着沙粒的汗涔涔的小脸,有些吃惊地问:“妈妈,你怎么来了?”我笑着说:“快别这么弄了,去和萨拉她们一块玩吧!”“不行呀,”莫尼卡摇摇头又继续装起沙子来,“雷德也很想玩沙子,我要和他一起玩。”“雷德是谁呀?”我饶有兴致地问,“你让他过来啊。”“喏,他在那儿!”

③我顺着莫尼卡指的方向望去,看到花坛那边有个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妈妈,雷德真的很想玩沙子。可是他只有一只脚……”莫尼卡的声音低了下去。

④我帮莫尼卡把沙桶提到雷德面前,这个有着浅棕卷发、蔚蓝眼睛的孩子略显羞涩地对我说:“阿姨,您的莫尼卡就像天使一样,她每天都帮我造一个沙地来呢!”说着他弯下身子去捧桶里的沙子,他的脸上有花朵绽放般的欣喜与兴奋。

⑤夕阳动人的光泽下,细细的沙子在两个孩子天籁般的笑声里,宛若跳跃的、金色的水花。

(选自《读者》2006.6)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写公园里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嬉戏的情景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第③段中省略号处莫尼卡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悬念迭生,说说文章是怎样设置悬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尼卡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对你做人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利的手势

(美)洛瑞•摩尔

收到鲍勃照片的时候,我很难把相片上这个搂着州年度最佳射手奖杯、一脸阳光的年轻人,同12年前那个瘦弱畏缩的男孩子联系起来。但是他高高举起的右手似划破我记忆的闪电,那是个一个孩子对生命的坚强注释。

12年前,我受蒙特利尔学校邀请,担任该校足球队春季集训的教练。第一次和队员见面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十多个男孩穿着整齐的球服坐在草地上听我讲话。从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是崇拜我的。训话结束后,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轮到我认识你们了。大家站成一排,在我和你们握手的时候告诉我你们的名字。”

我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夸奖着那些自信地喊出自己名字的孩子,最后走到队尾那个瘦小的男孩面前。他很紧张地看着我,小声说:“我叫鲍勃。”然后,他缓缓地把左手伸到我面前。

“哦,这可不行,”我说,“你应该知道用哪只手吧?而且你的声音还可以再大一点。怎么样,小家伙,我们再来一次?”鲍勃低下头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这时,他身旁的狄恩说:“教练,鲍勃的右手生来只有两根手指。”鲍勃猛地抬起眼睛看着我:“我能踢得很好的。做候补我也愿意。”

我平静地把右手伸到鲍勃的面前,温和地说:“你愿意跟我握一下手吗?”

鲍勃迟疑地将他残缺不全的手放到我的手心里。

我双手握住他微微颤抖的小手:“鲍勃,你记住,没有必要掩饰什么。恰恰相反,你有一双幸运的手。上帝如此安排,为的是能让你比别人更快地打出‘胜利’的手势”(用手指打出英文单词“victory”第一个字母“v”)。

鲍勃苍白的脸上渐渐浮起灿烂的笑容。

集训结束的时候有一场和邻校的汇报比赛。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孩子们举着手争先恐后地拥到我面前,希望自己能首发出场。鲍勃的左手几乎举到我眼前,我装做没有看见。剩下最后一个名额时,我沉默地看着鲍勃。鲍勃涨红的脸上突然有了凝重的神情,他坚定地举起右手,微微张开两指:“教练,请给我一次机会。”

我记得那回鲍勃进了两个球。

伤痕往往是上帝的亲吻,如果你能够正视。

(选自《读者》2005年22期)

1.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说说鲍勃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鲍勃的左手几乎举到我眼前,我装做没有看见”、“我沉默地看着鲍勃”这两句话中“我”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意写12年后鲍勃获得州年度最佳射手奖杯,这个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胜利的手势”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伤痕往往是上帝的亲吻,如果你能够正视”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节日

金鑫

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你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

孩子看出了我的窘相,抽出一支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餐桌上了。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儿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在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准备。想到这儿,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走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些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他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给我几本,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沓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选自《读者》2006.6)

1.文章为什么要用三个自然段写小男孩在父亲节送花给自己的爸爸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到这儿,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你能理解“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体说说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在塑造父亲形象方面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沓钱,沉默了好一阵子”,此时的沉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节,“我”没有给父亲准备什么礼物,而“我”的父亲反而给我送来了钱,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富有的人

维克多•罗梅罗

我是一个富有的人,我打算《福布斯》杂志,因为它毫无理由将我忽视,在它公布的全球富人排行榜中,包括据说拥有数百亿美元家产的文莱苏丹等国的人,而我却榜上无名,然而富有又岂能用金钱来衡量?

我是个富人,非常富有。不信你们瞧:

我活着,拥有健康。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妻子贤惠,与我互敬互爱;子女孝顺,给我带来无尽幸福;孙儿活泼可爱,令我开怀。我的兄弟姐妹就像是我的朋友,朋友则像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我。有人真诚地爱着我,虽然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我也真诚地爱着他们。我只有四个忠实的读者,尽管写得可能很差,但是他们认真阅读我的作品,为此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我有一间房,房子里有很多书。我拥有世界的一小块,它是个果园,每年都为我献上甜美的苹果;我还有一只狗,在我回家之前它不会去睡觉,它总是欢快地迎接我回家,仿佛我就是它的天,它的地。

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脚可以走路,手可以活动,脑子还能想事情,想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但我却未经历过的事情。

我是自己的主人,享受生活的快乐,分担别人的痛苦。还有谁的财富比我更多吗?为什么《福布斯》杂志不将我评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选自《青年文摘》2006.6)

1.作者认为自己是富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真的打算《福布斯》杂志吗?文章为什么从这一内容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个富人,非常富有。”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而富有又岂能用金钱来衡量”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对财富的认识和理解你认可吗?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弟弟的来信

于心亮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地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屋里,我问了好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被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呆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呆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砸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再瞧见弟弟的人了,只能隔一段时间天外来客似地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合适。爹听完哼了一声:“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因为他们的孩子识字了。那种肉块红红白白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知道那是蛇肉和耗子肉,又都呕了,呕得很多。”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郑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三年灾荒的时候。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袱。抖出来,原来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不容易。”弟弟附信送来几句话:“乡亲们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与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门坎上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爹终于大开金口了:“勿牵挂。”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弟弟后来卖了,换来一点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然后再洒上尘土,黑板上就显出字了,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还别说,这反倒提高了学生阅读速度,全乡比赛,得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里显眼就贴哪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情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寄封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还能有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最后不仅找回学生,还找了一车学习用具回来。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他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决不让儿子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提他的事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到了乡里、市里比赛了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就在一旁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回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在村口提个红灯笼站着望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于按捺不住了,闯关东似的把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的车票钱,你知道吗?”爹说他像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啊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他他就说:“那不是人呆的地方!”

爹还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种反季菜,抓钱。

弟弟很快就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去山上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舞,很美丽……

(选自《阅读与鉴赏》2006.3)

1.文章写“爹”拿木棒把“弟弟”撵回清泉乡小学教书一事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从不愿意到清泉乡教书到爱上了这个地方不愿意回来,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弟弟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是本文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请你说说文章中有那些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开始“爹”执意要“弟弟”回去教书、后来他亲自到清泉乡看了以后就决定让“弟弟”回家种菜,这样写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金色的沙子》

1.莫尼卡给残疾的小伙伴提沙子玩。

2.衬托了莫尼卡装沙子行为的可贵。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下,莫尼卡不是光想自己尽兴地玩耍,而是想着需要自己帮助的小伙伴雷德。

3.他需要帮助,我要给他提沙子玩。

4.7岁的莫尼卡为什么提着大桶到公园玩,而且不听家长的劝告;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在沙地嬉戏,而莫尼卡不和大家一起玩,却专心致志地往桶里装沙子;为什么莫尼卡要和雷德一起玩,雷德是谁。

5.纯真,善良,热情。第2问略。

《胜利的手势》

1.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顺利转入对故事的叙述。

2.由于右手残疾内心很自卑、不自信(从他小声说出自己的名字而且缓缓地伸出自己的左手可以知道);得到鼓励后对自己充满希望、有了自信(从他灿烂的笑容和坚定地举起右手可以看出)。

3.“我”是想通过自己的神情和举动鼓励鲍勃,让他抓住机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4.为了突出鲍勃在“我”的鼓励下产生转变的结果,自信所给他带来的生活转机,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5.既是文中鲍勃手指的形象,又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6.略。

《父亲的节日》

1.对比凸显了“我”在父亲节对父亲的忽视,为下文作铺垫。

2.表现“我”的惭愧和自责。女儿送给“我”礼物,使“我”在对比中认识到自己对父亲感情的忽略;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那么体谅“我”,使“我”更加无地自容。

3.爱孩子:送钱给儿子,并且准备给儿子家打家具;以孩子为骄傲:临走时向儿子要书;善解人意:看到儿子尴尬,把孙女领到阳台上玩。当然了,以孩子为骄傲、善解人意还是爱孩子的表现。

4.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在父亲的话语中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父的形象;而朱自清的《背影》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挚爱。

5.此时的“沉默”说明“我”被父亲的行为深深感动了,父亲送钱给自己、想尽办法帮助自己的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应该怎么报答这份珍贵的亲情,这是值得“我”深深思考的问题。

6.略。

《最富有的人》

1.作者认为自己拥有健康,拥有亲情、友情,拥有自己的空间――拥有快乐和自由。

2.作者并不是真打算《福布斯》杂志,之所以这样说是想通过这一内容引出自己对财富的认识这一话题。

3.“还有谁的财富比我更多吗?”

4.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作用)

5.略。

《弟弟的来信》

1.为下文写“爹”改变主意想让儿子回家种菜作铺垫,是先抑后扬。

2.孩子们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乡亲们对老师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弟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弟弟”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

3.“爹”一开始撵儿子回学校教书到最后让儿子回家种菜形成对比;“弟弟”一开始不愿去学校教书到最后不愿离开也形成了对比;“爹”的行为和“弟弟”的行为又形成了另一组对比。

4.说明了清泉乡条件艰苦,反衬了“弟弟”热爱教育,不怕艰苦的可贵品质。

5.最后一段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春天来了,清泉乡小学的校园也美丽起来了,有“弟弟”这样热爱教育的教师和渴求知识的学生共同努力,这里教育的春天也会到来。最后一段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地址:河南省洛阳市48中)

上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则 下一篇:《父爱在手》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