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2-05-20 02:18:51

初中科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集中论述了初中科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问题,剖析了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促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的互动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互动;策略

一、前言

目前,初中科学课堂师生的互动还不够完美,部分老师不注重进行师生的有效互动,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初中科学课堂互动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科学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1、互动教学让初中科学教学课堂更加活跃

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应该非常活跃才对,因为对于教学内容而言,就比较贴近生活,其中的一些实例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或者是能够引起学生们兴趣的。但是,如果是通过教师一味地语言叙述,然后本着应试的目的让学生们不去思考地去死记硬背,那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参与进来,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就是提问。提问如果可以把握住技巧,就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去主动思考。把可以讲授的内容通过提问让学生们去思考,让学生们更多地去占据课堂时间,甚至是把课堂交给学生们都是可以的。学生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的气氛也会相对更加活跃。举例说明,比如在讲解地质方面的内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们去发掘身边的实际例子。比如可以问学生们,我们所处的地域属于那种气候?根据自身生活的环境去了解所学的知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很有成就感,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体会知识可以学以致用是非常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提问互动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也能更好地带动课堂气氛。即互动教学在调节课堂气氛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让科学课堂更具感染力

让学生能够听得懂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如果只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而不在乎学生们的听课效果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教学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如果能够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去授课就能够让课堂气氛改变。一堂教学课应该满足感染力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所谓感染力就是能够让教师的思想付诸于学生,然学生们受到教师的感染,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感染。对于初中的科学教学而言,采用互动教学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感染效果。例如,在教授弹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个测力计,即内置弹簧的那种。然后可以先让同学们去测试自己的力气,这个过程最好在上课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尤其是男学生们,更愿意去表现一下自己的握力,这样就会让学生们更加喜欢上科学课。此外,学生们的兴趣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被调动起来,对于教师的印象也会非常好,认为教师授课很特别。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们去感知教学内容,然后通过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学生们去了解有关弹力的知识。可以在学生轻松娱乐之后,学生们个题:为什么弹力可以用数据显示出来呢?每个人的握力大小与弹力又有哪些关系呢?这些问题如果直接去发问,比如在上课最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这样进行提问,相信学生们是不会愿意去回答的,即便是勉强回答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只能凭空去想象。然而,教师如果能以刚才的活动为例,再让学生们去思考,那么这样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了实际的体验,学生们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从心里自然地想知道为什么。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即互动教学所能达到的感染效果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互动教学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教学课堂的感染力,感染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更好了解与理解。教师要在这方面进行完善与加强,让学生们在自己的感召下热爱学习,那才是教师的最大成就。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是要想拥有好成绩就一定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为基础。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三、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

1、无效互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观、教学观。这种观念强调了教师的威严和教学中自上而下不可逆转的教学方向,表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的地位。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互动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唯一信息源;学生完全被动接受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课堂沉闷、专制,没有活力。这是师生之间消极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无效互动。

在第一则教学案例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唯一的信息源,学生只能洗耳恭听,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他们不能有自己的问题和想法,需要做的就是遵守课堂纪律,保持教室绝对安静认真地听老师歌唱。大部分学生能成为这种权威的遵从者,而亦有少数“叛逆者”根本没有融入课堂,尽顾做着自己的事情。音乐课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唱首歌,更主要的是要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热情和情感,通过教学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从而形成审美力和欣赏力。但是,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严肃枯燥的课堂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

遗憾的是,这种互动形式长期以来主宰着我国中小学课堂,表现为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教学等,在这些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本是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机械化。针对这些弊病,很多关注教育的学者、研究者呼吁: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要在课堂上建立一种融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学相长。于是,在这些新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与这种无效互动相对应的互动形式。

2、有效互动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师生观:关注课堂师生的平等、民主,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作用;新的人才观:关注“以人为本”而非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和接受为本”;新的学习观:注重学生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主动学习而非过去那种被动无奈地接受性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这些观念的转变,我们直接能够感受到的是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课堂教学在师生有效互动行为中进行和完成。

这种有效互动形式是指师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其特征是: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建构知识;课堂民主,生机有活力。

四、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师生互动遇到的问题

师生互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从互动中给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传授知识,和学生沟通,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

1、课堂问题过多

教师通过在课堂提问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多,一个接着一个,让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由于问题过多,因此分给每个问题的思考时间就会减少,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认真思考,或者刚刚思考出一点眉目又会因为教师为了课堂进度而给出答案,这就造成了学生没有独立认真思考的时间,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思考的热情,而且对问题的理解往往一知半解,没有深刻理解课堂中所有的知识,缺乏课堂效率。

2、对学生的评价单一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评价或者是肯定否定的态度,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怕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对学生一味的赞美,无论怎样都是一律表扬,或者说你听听别人怎么想的,这就会造成学生对于正确答案没有基本的认识,到最后都不会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如果自己的答案错了,教师也没有及时的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改正,学生就会在下次有同类型的问题的时候还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思维去做,又或者教师只是对学生一味的批评,让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失去自信心。

3、教师演示实验

在学习初中科学的过程中,实验必不可少,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能够看清本质,找出规律,总结成果结论,可是在实验的时候基本都是教师演示,学生在下面看着,这就造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没有很好的交流,不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从一旁指导,出现问题和教师沟通,让学生只是对实验的“观看者”,而不是“操作者”,没有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五、关于初中科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建议

在课堂上,应当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均衡地参与和展开多样化的课堂互动行为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这是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课堂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在这种价值视野下,并针对当前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优化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活动的策略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观。

教学实施由“灌输中心教学”转向“互动中心教学”。教师由教学控制者转向学习引领者、推进者和平等互动者。教师长期以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将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主生客”的观念,建立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一节《空气》这一节的教学中,有一个活动:“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及含量”。教材中是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及变浑浊的快慢。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分小组进行探究。结果各小组汇报探究情况时,均回答石灰水和未通入时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显得有些乱。幸好我在教学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本来就很低,而用针筒通入的空气很少,效果确实不明显。我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说:“请安静下来,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猜想。学生提出了“广口瓶中盛的可能不是澄清石灰水?”“可能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可能我们通入的空气太少?”等三种猜测。前两种猜测,学生很快就用事实和实验了。对第三种猜测,我先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多通入空气呢?”有学生提出用打气筒,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打气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验。不一会儿,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产生可遇而不可求,教师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守株待兔,而应该以期待性的运作,促进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师只有全方位地进行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2.关注全体学生,强化师组互动的评价观。

教学评价由“分数评判”、“名次排列”,转向促进学生“深层理解”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只有在教学中照顾差异,才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互动”中来。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甚至分组行为本身会对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及师生互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师组互动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地准备。另外,教师应把每个学生个体看做学习小组的一员而不是单独的个体。教师的评价应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使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再明显,从而可以增加低成就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观察课堂可以明显地发现,师组活动的小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好于未参与师组互动的小组。值得注意的是,建构互动性教学机制,关键在于建立起有效引发和推动互动性学习实践的学校课堂场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敢于打破课时限制,建立“课程属性”教学设计观。

教师需要从教学技术熟练者转变为教学反思者与行动研究者。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超出一节课的时间容量时,如果为了完成课时计划,匆匆对初窥门径的知识方法进行总结,再用这些知识方法按部就班地练习,所谓探究学习只能成为形式上的自主学习,与“满堂灌”的区别只在于“灌”的先后而已,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实现有效的探究学习就要将探究进行到底,只要总体教学目标能达成,探究过程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实际情况适度调节。

4.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喜欢与教师交流。

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生动的语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只是照本宣科,结果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化学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在教学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做到“雅俗共享”,就能把抽象枯燥变为简单易懂,轻松活跃。如在讲微粒的性质时,我跟学生这样打比方:“构成物质的微粒好似一群顽皮的孩子,不停地到处跑”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住了“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这一性质;在讲用天平称质量物码倒置时,我跟他们一起分析天平的构造后,得出“坐等右家友”这一口诀,即:“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这一恒等关系,这样经常交给学生学习的窍门,学生对同类题型就会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夸张的动作或表情、高昂的语调和情绪来引起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注意,从而加深印象。除了在课堂上,课外教师也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侃侃而谈,诙谐幽默地与学生聊天,这样更便于了解学生、增进感情、缩小代沟了。

5、捕捉有益信息,促进互动生成

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达到的境界。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活力。

在进行《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呢?》教学时,我校陈老师用唐伯虎的故事引入。“据说唐伯虎的画画技巧很高,有一次一个画家不服气,向他提出了挑战,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里面,都完成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画,栩栩如生。正当大家争执不下谁画的好的时候,两只蝴蝶飞了过来,都围着唐伯虎的百花争艳图飞,还时不时的停上去。这时候,比赛的结果就出来了,唐伯虎的画骗过了蝴蝶的眼睛而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赢家。”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吗?”

生(1):可能是画的颜色,唐伯虎的画画的太漂亮了!(很多学生都支持这个观点)

生(2):可能是唐伯虎的墨水质量好,很香吸引了蝴蝶!对对,也可能是唐伯虎在墨水里面加入了一些香料来故意吸引蝴蝶!

生(3):可能是蝴蝶是近视眼,看走眼撞上去的。(全班大笑,该生也是一脸难堪)

师:这个也有可能,我们知道蝴蝶有眼睛,但不知道他的视觉怎么样。既然我们对这个有了怀疑,那蝴蝶的嗅觉呢?味觉呢?甚至听觉呢?灵敏吗?

师生通过网络搜索,很快就找到了蝴蝶的详细介绍,确定蝴蝶的视觉很正常,没有近视;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师: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蝴蝶这个主角的一些感觉特征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整堂课的学习气氛相当不错!

由于陈老师善于捕捉信息并果断整合信息,对学生的“不配合行为”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别具匠心地过滤其消极影响,提炼其有用成分,进行剪切和放大,借视觉引出嗅觉、味觉、听觉等特征,为后续的探究指明了方向,高了课堂效率。可见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科学课堂师生的互动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打造高效、生动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亚雄.初中科学课堂师生对话的优化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08:106.

[2] 朱庆云.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36-38.

[3] 赵彬彬.科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观察研究报告[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163-165.

[4] 杜萍,张毅.强化课堂师生互动的依据与教学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03:64-69.

[5] 沈静之.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民营科技,2011,09:94.

上一篇:关于上海市高校网球课程发展现状调查的研究综... 下一篇:各地国企改革齐发,谁是赢家?谁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