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粮价上涨等

时间:2022-05-19 08:53:36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地方的粮价出现小幅上涨,引起了社会关注。国家有关部门也迅速做出反应,分批次向市场投放数以百万吨计的临时存储粮,增加供给,稳定市场。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次粮价上涨?

客观地看,首先,此番粮价上涨幅度不大。山东农户小麦出售价格由2006年9月份每公斤不到1.4元涨到12月初的1.6元;广州一级精面粉价格从11月中旬每公斤2.6元上涨到12月初的2.7元。这样的涨幅不会对粮食市场和群众生活造成明显影响。

其次,这次粮价上涨是在近两年我国粮价回落后的恢复性上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4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下降1.7%,6月份下降1.1%,10月份下降0 8%。谷贱伤农,粮价跌落后适度恢复性上涨,于国于民都不是件坏事。

再次,这次粮价上涨有国际市场背景。2006年11月22日,美国现货市场硬质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平均价格分别比9月份上涨6.2%、36.7%和25.4%。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融入世界贸易体系的情况下,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多少会波及我国粮食市场。

虽然此番粮价只是小幅上涨,市场供求总体平稳,但还是给城镇困难家庭生活增加了负担,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然,大家关注的重点是未来粮价会不会持续走高。对此,国务院总理近日在考察北京市粮食市场、看望部分困难群众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同时应当看到,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明显提高,“绿色”“无公害”“有机”等概念日益普及。要适应这种消费趋势,粮食生产成本无疑会加大,粮价适度上涨有其合理性。

另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粮食供应充足、市场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让农民从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中多得些利益,不仅有益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摘自2006年12月13日新华网)

粮价上涨,真的有人很在乎

葛如江 杨玉华

应该讲,此次粮价上涨是近两年粮价连续下降后的合理回升,带有农产品价格恢复的性质,对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但粮价恢复性上涨也可能对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体造成不利影响。如何保障这部分人不因涨价而加重生活负担,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无疑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临和亟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的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也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减少粮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的不利影响,保障他们的生活,应在保障供应,顺畅流通和加强市场管理调控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一是要落实困难补助政策,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要对低保户和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照顾,当粮价上涨超过低保家庭的承受能力时,就要提高低保的水平,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二是要落实好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通过实行定点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做好学生食堂饭菜价格稳定工作。三是各级领导应抽出时间,多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倾听和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心声,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生活和精神两方面的关心,感受到党和政府实实在在的温暖。

当前,粮油等副食品价格还处在变化中。随着春节的临近,农副食品也将迎来消费高峰,农副食品价格必将更深入地影响群众生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早做打算,对特困家庭给予特殊关心,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确保他们平稳祥和地度过节日。

(摘自2006年12月19日《中国信息报》)

上一篇:个体户数字锐减引发的制度反思 下一篇:为什么有些政策只剩下“初衷是好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