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来历

时间:2022-04-29 05:05:22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运动具有纪念性意义的日子。国际消费者运动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从自发的群众性活动到有组织的群众性活动,从政府的行政干预到用法律保护消费者利益,从生产者、经营者无视消费者权益到积极参与保护消费者权益。

早在19世纪中、下叶,英国在《货物买卖法》中就应广大消费者的要求,给予购买质量低劣和不适于预定用途商品的消费者以法律上的索赔权,并对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从而改变了“买者注意、当心,卖者不负责”的传统做法和观念。

1844年,英格兰北部以制造毛毯、法兰绒而闻名的罗奇代尔市,首创消费者合作社,当时叫消费协作组合,它是世界上消费者运动的最早的源流。

1891年,纽约消费者协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宗旨的组织。

1899年,美国消费者联盟诞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消费者组织。美国于1914年设立了第一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府机构――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20世纪60年代,消费者运动经历了最重要的发展时期。1960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荷兰5个国家的消费者组织发起成立了国际消费者联盟(International Consumers),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这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的、非政治性的国际消费者团体联络组织。

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消费者享有的四项基本权利,即消费安全的权利、取得消费资讯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合法申诉的权利。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而提出消费者的第五项权利:索赔的权利。消费者权利的提出,使消费者维权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为了纪念肯尼迪提出的四项基本权利,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大规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消费者的权利和消费者组织的义务,显示消费者的强大力量。

日本的消费者运动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当时日本经济全面瘫痪,消费品奇缺,一些不法厂商趁机生产伪劣商品。1948年9月,深受劣质火柴之害的一些家庭主妇召开“清除劣质火柴大会”,会后,成立了日本主妇协会,揭开了日本消费者运动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一系列重大的消费者受害案件的发生,使日本消费者要求消费品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

进入70年代以后,日本消费者运动目标进一步扩大,除了食品及日用消费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外,在实现公平交易,制止不正当营销手段,取缔不公平交易习惯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本的消费者运动中,消费者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全国性的消费者团体有29个,各种民间性消费者团体近4000个。日本消费者运动的成果也不断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承认。

除美、日外,消费者运动在其他国家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1953年,德国消费者同盟成立;1957年,英国成立了消费者协会;1969年,韩国成立国内第一个消费团体――主妇俱乐部联合会;荷兰、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成立了消费者民间团体;1962年,欧洲消费者同盟成立。到1984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消费者保护组织。1985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敦促各国采取切实措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1994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的会员和通讯会员组织来自110多个国家,达到300多个。

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于1984年12月26日,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成为正式会员。(辑)

上一篇:秦家湾的笑声 下一篇:低利率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难见成效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