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时间:2022-10-17 01:59: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2007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意味着,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将被摆在2007年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将会有新的进展,百姓有望得到更多的实惠。

1400万人将走上工作岗位

会议提出,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

展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2007年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为:继续保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意味着,在中央就业政策的拉动下,2007年将会有1400万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国家将继续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放在突出位置,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容量。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一个更加宽松和规范的就业环境将逐步形成。

贫富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会议提出,要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税收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展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信凯说,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央考虑的是全民的利益,而不是哪一个地区、部门或者群体的利益。着力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分配水平,将成为未来收入分配调整的方向。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表示,在税收上,将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和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称,要通过构建有效的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促进形成“两头小、不悬殊,中间大,分层次”的分配新格局。这些措施显示,中央不是要让富人变穷,而是要让穷人变富。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会议提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

展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将成为未来社会保障事业的优先目标,越来越多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将享受到安全、稳定的社会保障。与之相适应,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在更大的范围进一步做实。

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成立了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其他省份也正在积极筹备中,侵占挪用“百姓养命钱”的违法违纪行为将受到有效遏制和严厉追究。

让更多孩子有学上

会议提出,要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

展望:中央提出的对教育公平的促进措施,将使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择校热”、“择班热”等问题得到缓解,各种乱收费、高收费现象受到遏制;使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有力保障。

教育部介绍,随着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进一步增加,2007年,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将全部免除学杂费,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将有更多因贫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到2010年,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将接近100%,面向人人、面向大众的平民教育将在更大范围内,以更高的质量惠及全体人民。

看病难、看病贵逐步缓解

会议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展望:由国家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正在就医疗改革方案进行调研论证,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是改革的方向。中央党校教授赵杰说,随着改革措施的推进,医疗资源人均水平较低和配置不均衡的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多数群众靠自费就医的现象将逐步减少;医疗费用上涨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趋势将得到改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合理,公益性质淡化的现象将被整治;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的局面将得到扭转。

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

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形式多样和价格合理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

展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网络等设施的普及,将把农民传统的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大众性文化活动,将成为百姓享受现代文化生活的主渠道;休闲性文化活动,将成为百姓自娱自乐和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经营性文化活动,将成为百姓创业增收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新途径。

为百姓扣紧“安全带”

会议提出,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望: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确定的目标,2007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将稳步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将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据新华社2006年12月11日电谢登科 冯晓芳/文)

相关链接

香港媒体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香港《文汇报》刊载题为《中国明年经济主调:以稳为主,质重于量》的社论文章称.这次会议为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的基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稳为主。为防止经济增长过快过热,避免出现大幅震荡,中央将继续实行“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温和宏调政策。二是质重于量,即由原来过于重视经济增长的“快”,转变为侧重于“好”。预计2007年中央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方面,将会有更大动作。

香港《大公报》的社论文章则写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一些重要的指导工作方针,总的目标是要进一步缓解经济中的深层矛盾,使经济能长期保持平稳而快速的增长。2006年GDP增长预计可达10.5%,为1995年以来最高,也将是自2003年以来,连续第4年保持至少有一成的增长。这显示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高速扩展阶段,若称之为起飞阶段亦不为过。

《香港商报》指出,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2007年经济增速将小幅回落,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香港经济日报》的评论也指出,中央2007年将继续执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政策,力求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及投资结构,以实现长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经济一旦再现过热苗头,相信中央将再度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文章同时认为,内地经济2007年在高位运行,若有8%~10%的增长,对香港大为有利。(辑)

上一篇:增加民众收入应是根本国策 下一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拉开宏观调控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