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拉开宏观调控大幕

时间:2022-10-09 10:42:59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拉开宏观调控大幕

编者按: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达到9.5%。本次举措出台将从银行系统回笼人民币1700亿元。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出台的货币紧缩政策,也是本轮紧缩政策开始以来央行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何央行选择在此时出手?未来还会采取哪些举措来收紧流动性?本期关注将为您做出解答。

新年的第2个工作日,中国人民银行再一次出其不意地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以0.5个百分点为契机,拉开了2007年央行宏观调控的大幕。

虽是出其不意,也在意料之中。

年初,国有银行在获得新的信贷投放额度之后,通常会有放贷冲动,信贷和投资可能出现反弹。央行在新年第2个工作日就出此决策,向年初可能出现的信贷反弹发出预警,充分表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央行的这一举措表明,我国目前仍然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对于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表示,自2006年以来,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流动性,取得一定成效,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长有所放缓,但宏观调控成效的基础并不牢固。此外,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又有新的增加,贷款扩张压力较大。为适应当前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调控成效。

近期,我国沪深股市出现了股指快速大幅上扬的壮观景象,元旦之前的最后一周,5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上涨了300点。1月4日新年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盘中连续突破2700点和2800点两大关口。股指的大幅上涨与我国流动性充裕的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分析指出沪深股市本轮大幅上涨是充裕资金推动的结果。在这一背景下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充分表明央行对于过剩的流动性可能会造成股市泡沫保持了高度警惕。

2006年以来,央行采取多种措施回收我国资本市场中过剩的流动性,分别在2006年7月5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央行还采取了加息、发行定向票据等多种措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出台频率为近年之最。据初步计算,央行2006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净回笼资金1.2万亿元。

与市场中过剩的流动性进行了多次博弈之后,央行目前宏观调控的艺术显得更为高超,这突出表现在本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选择上。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左晓蕾表示,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新年第一周进行调整,选择的时机非常合适。以前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是被动地进行调整,是一种亡羊补牢,是在信贷规模已经膨胀,事实已成的情况下进行的。此次调控属于事前调控,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使市场明白,市场仍然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短期之内,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还会有新的增加,贷款扩张压力仍然较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仍会被动向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依然是央行2007年的一个重要工作。

(摘自2007年1月6日《金融时报》)

上一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下一篇:专家学者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