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境会计

时间:2022-05-19 02:30:44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境会计

一、循环经济下对企业会计的挑战

1.会计计量有待提高。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需要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信息,资产、负债、费用、收入和利润有些需要采用非货币计量,如废物的排放量等,即循环经济对会计提出了多重化计量的要求,这也就使得循环经济下的会计计量方法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2.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再只有投资者和债权人,还应该包括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社会大众和政府部门。这些政府部门,比如环境保护部门,通过企业提供的绿色会计信息,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保治理成绩,综合起来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和奖惩。

3.会计信息披露需要完善。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会计报表充分反映成本费用和资源开采的节约情况,披露污染尤其是污染源的治理情况,应在会计报表中设置循环经济资产、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费用、循环经济收入及循环经济利润的项目,用于反映相关信息,在报表附注中应提供与本企业产品生产相关的治理标准。

二、环境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面对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企业会计的挑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应对。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环境会计,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和生态破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显得迫切需要。首先,环境会计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只有有效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们通过建立环保会计,以新的经济思维模式把环境因素充分融合在会计体系中。其次,环境会计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仍较严重。因些,环境会计建立,将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及效益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之内,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环境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已成为环保及会计界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再其次,环境会计是明确企业环境责任的需要。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这就迫切要求企业提供某种形式的环境报告和环境影响的财务分析,重视其所承担的环境责任。

三、循环经济下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循环经济下的环境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上均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环境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系统化的起步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系统、严密的理论框架和比较规范的操作技术。尤其在实务操作方面,我国还处于低层次的水平,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环境会计这个新生事物能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对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会计的观念缺乏。虽然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概念已经是众所周知,但往往也只是停留在一句口号这样的层面,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将其付诸行动。企业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时,很难主动有意识地去兼顾到可持续发展,不会以牺牲自身的收益水平对环境破坏问题负起相应的责任。

2.缺乏强制的环境会计准则规范。企业应该对破坏生态并污染环境付出一定代价,但由于缺乏环境会计行为规范标准,无法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而且其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实际可操作性差。因此,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即使披露了也没有标准去衡量会计信息质量。

四、完善循环经济下环境会计的措施

环境会计本身正处于一种研究阶段,不论是理论还是实务应用都不完善。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下面将探讨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环境会计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1.增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要通过加强环境资源立法,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增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实行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环境会计核算,要使每个企业做到绿色经营。

2.企业环境会计试点逐步推广。环境会计在任何一个企业业务处理中并没有完整体现出来,我国目前应加强环境会计实用性理论的研究,尤其应该在企业业务核算方面实现突破,尽快开展环境会计实践。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选择石油、石化等有代表性企业做好试点工作,及时总结这些企业在运用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财务管理的经验教训,从理论到实践,多次反复,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最终确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主导地位。

3.会计相关法律体系。对于环境会计,应制定相关监督机制,使环境会计可以在运行中更透明化。注重信息披露制度并规定执法和检查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的同时要辅以国务院文件和法律解释,这样才能更具体化、规范化,便于操作,使制定的法律具有强制力,更加的实用。

作者:朱云 董雪松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继续教育校外站点管理对策 下一篇:高职教育数学教学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