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及物构式刍议

时间:2022-05-19 04:43:55

英汉双及物构式刍议

摘 要: 本文基于前人对双及物构式的研究,探讨双及物构式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动词的具体语义,对能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进行大致分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及物构式进行比较,探寻造成二者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构式语法 对比

1.引言

双及物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即通常所说的双宾语结构和宾补结构。Goldberg提出的构式语法理论为双及物结构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将探讨双及物构式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动词的具体语义,对能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进行大致分类;将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及物构式进行比较,探寻造成二者差异性的原因。

2.双及物构式的基本特点

双及物构式的中心意义是指发生在一个自愿的施事和一个自愿的受事之间的转移,[1]即语言中存在双及物的语法结构式,其语义核心表现为自愿的给予性转移;[2]通常情况下,双及物构式受一定的语义限制,突出表现在施事的自愿性和对接受者的语义限制两个方面:施事一般是具有主观意愿能发出有自愿性动作的人,而对接受者的语义限制,表现在第一宾语指称必须是有生命的。

不管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上述两个语义限制条件都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典型的给予事件的各个方面――“施事”、“接受者”、“参与者”和“传递”都可以有所引申,通过隐喻或是转喻机制形成各种意义的给予。[3]由于这种引申的存在,结合动词的具体语义,可对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进行大致分类。

3.双及物构式动词分类

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意义差别很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把这些动词大致分为三类:具体转移义动词、抽象转移义动词及附加转移义动词。[4]

3.1具体转移义动词

这类动词指以动词的原型进入双及物构式、参与给予事件的动词,代表典型的给予事件,其组成的构式完全符合双及物构式的基本特点,如give(给),bring(带),lend(借),send(寄),hand(递),pass(传)等。在这些动词参与的句子中,与动词相连的参与者角色和与构式相连的论元角色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动词自身意义与构式意义相同,构式的意义可以说是多余的,动词为构式表达的事件添加信息。具体类动词构建的是一个纯粹转移事件,并未附加其他内容。

3.2抽象转移义动词

这类动词的双及物构式构建的是抽象概念域的转移事件,是具体类概念框架的跨域表达,被称为抽象转移义动词,如tell(告诉),teach(教),deny(否认),allow(允许),fine(罚)、cost(花)等,在其相关双及物构式中的参与者通常为抽象事物。句式和词汇成分有很大相似性,正如词和意义,语言系统里句式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可以表达的意义远远多于句式的数目;包含抽象转移义动词的构式是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两种引申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

3.3附加转移义动词

此类动词主要是与创造事件有关的动词,如make(做),knit(织),bake(烤),cook(做)等。这类动词本身并没有转移义,属于单及物动词,在进入双及物构式时被附加了一个转移义。该类动词的构式是两个事件的合成:创造事件和转移事件,前者是动词本身固有的事件,而后者是动词受构式影响而产生的关于传递过程的新事件。

4.英汉双及物构式对比

如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及物构式进行比较,可发现英汉中存在相同的类型,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有些相同语义的动词在英语中可以进入双及物构式,而在汉语中却行不通;反之,有些动词在汉语中可以进入双及物句式,而在英语中却不能如此使用(李淑静,2001)。[5]例如:

1)We consider him a fool.

2)张三买了老王一只鸡。

3)The news gives us a shock.

4)His kindness gained him a lot of support.

1)*我们认为他傻瓜。

2)*Zhang San bought Lao Wang a chicken.

3)*这则新闻给我们一惊。

4)*他的仁慈赢得了他很多支持。

1)句中,汉语的“认为”并未进入双及物构式,正确的说法应是“我们认为他是个傻瓜”;2)句中,汉语是双及物式,意为张三向老王买了一只鸡,英文应是“Zhang San bought a chicken from Lao Wang”,但如在英语中采用相同的双及物构式,即“Zhang San bought Lao Wang a chicken”,则其意变为“张三给老王买了之鸡”,意义大相径庭。因此,尽管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式语法化的过程是相通的,但二者在具体应用时存在差异,英汉语中均存在某些动词尚未能进入双及物构式,即尚未实现双及物构式的完全语法化。再看3)和4)句,两句的正确表达法分别为“这则新闻让我们大吃一惊”和“他的仁慈为他赢得了很多支持”;两句中的“give”和“gain”之所以未能直接进入汉语的双及物结构,与汉语施事引申程度有着直接关系。[6]上文中曾提到典型的施事是由有主观意识的人充当的,但在通过隐喻和转喻机制进行双及物构式引申时,英语的引申程度比汉语深,即很多施事引申为无生命的事物充当,于是英语从一开始的无生命事物做施事的拟人化效果逐渐发展为动词也就不再要求施事为人,然而汉语的引申程度不高,因而在选择施事时仍有严格的限制。当然,英汉语双及物构式之间的差异远远不止这些,受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5.结语

构式语法的兴起,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使国内外学者围绕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探讨,而双及物构式作为构式语法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原型句式语义皆为发生在一个自愿的施事和一个自愿的受事之间的转移,均可以通过隐喻、转喻等引申机制表达更抽象的概念,但是,英汉语词汇化、语法化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使得英汉双及物构式在引申时出现差异性,其中隐藏的深层原因值得有关研究者深入探讨,从而实现对英汉双及物结构的共性和个性的系统性论述。

参考文献:

[1]Goldberg,Adele E.Construction: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黄昌静,邵志洪.英汉双及物构式引申机制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6(6):19-23.

[3]李淑静.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式比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12-14.

[4]任龙波.英汉双及物构块的认知对比[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4-66.

[5]严辰松.“给予”双及物结构中的转喻[J].外语学刊,2007(2):41-45.

[6]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3):175-184.

上一篇:桐油飘香油纸伞 下一篇:基于嵌入式网络虚拟实验室视频监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