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笔记成就素材与艺术的积累

时间:2022-05-18 06:47:13

反思笔记成就素材与艺术的积累

教师每上完一堂课后,课堂上总有一些细节值得思考和回忆的,把这些点滴迅速、及时、扼要地记录下来,就是课后的一句话笔记。我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将近5年,收获巨大,笔记仿佛成了我构思文章的资源库,更是教学艺术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我始终认为,教学的预设是极其重要的,也就是设计一堂课是上课的基础,但课后的点滴反思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很多老师问我,你为什么有这么多东西好写,你是从哪里得来的信息和资源,我毫无保留的说于他们听,源于课堂又归于课堂,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此间教学经验和写作资源在不断地积累。那么一句话笔记应该主要记录哪些内容呢?

一、教学的突发事件(细节)

我们每天面对着不同的课堂,和不同的学生。有人不禁要问,基层的课堂千人一面,正可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大家都这么上,集合队伍两分钟,慢跑两圈5分钟,徒手操练3分钟,分发器材后活动开始二十来分钟,集合解散。都几十年了,没有变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老师们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放羊”中流逝了太多的精彩细节,“放羊”其实追求的是短期的教师解放,实则得不偿失,“放羊”学生活动,教师撒手不管,不观察、不组织、不判断、不指导,哪来的收获到“突发事件”,这里的突发事件是积极意义上的。我曾经听说,真正的突发事件(学生骨裂),有教师没有在课堂中发现,导致病情延误,家长吵到学校,弄得学校领导处理事情相当被动。因此,只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学生的学练,去观察、去指导和真心地帮助学生,你才会收获到精彩的细节,有的甚至是学生心灵深处的心声,这些原始的事件是要靠教师主动去创造和发现的。下面是我一个教学记录的细节:

在七年级(16)班上排球上手传球的时候,发现学生手型很难固定,于是用了绳子固定法来固定学生的手型,就是用布条将五指的第二指关节用布条分别扣起来,在做好“拇指‘一’字型,食指‘八’字型,双手‘半勺’型”用布条将手指固定(留有伸缩“弹指”的空间),固定好后让学生进行两人放球和传球的互助练习。在巡回观察中发现,有学生没有将大拇指固定起来,我问起原因,她们说,“老师,我们试着传了几下,发现大拇指固定很别扭,还是把它解放出来有利于传球的手型固定。于是我在课后将自己的8个手指固定,用学生方法试了,觉得学生没有错,因此,将这一纪录写在我的备课本上。

在上述细节中,我用绳子固定法来固定手型,曾经在编《浙江省义务教育段体育与健康教学用书》时写入了这一方法,但经过这堂课的实践,发现方法有待于修正。我以为,认真上课,学生规范了,心里很清楚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学生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教师才最终得到真正的解放。反之,“放羊”有兴趣的学生积极“吃草”,没有兴趣,甚至反感课堂的学生无所事事,到处闲逛,最终,教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与学生玩“躲猫猫”游戏,最终身心疲惫,何来素材和艺术的积累呢?

二、记录自己和学生的情绪体验

我很欣赏利群的这只广告“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让心灵去旅行”。课堂同样如此,特别是体育课尤其如此,我在每堂课结束之前总要问学生们,今天上课大家快乐吗?大多时候学生会异口同声的说快乐,但偶尔有很多不同种声音刺激着我的神经,甚至考问我的投入,有部分学生回答:“总比整天教室里呆着要强!”这淡淡的一句刺激了我,于是,我在备课笔记上记录这样一句“有学生上我的课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35摄氏度的温水,淡而无味。”在下节课上,我问了这部分学生,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回答,“老师,你总是让我们练耐力素质,800米跑还要记录名次,作为平时成绩,压力大大的,每天上课都吊着胆,你说还能高兴,真是的。”接下去的反思记录就成了:“学生需要一个安全的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动,形成心灵‘积极场’,同时要改变教学的方法,顺应学生的心理。”

我在每堂的开始总要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自己的情绪准备好了吗,如果情绪不好要写到笔记上去的,希望自己写的是积极情绪。一周18节课,让我和我身边的同事被折磨的精疲力竭,但我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保持着积极、高昂的情绪。有很多同事在议论我说,“站在旗杆下,集合队伍时,总要发一番演讲,俨然成了闻一多先生,激情四射。”因此,我以为,在一句话记录自己上课情绪的时候,同时是一种“温柔的发泄”,有的时候情绪真的需要自己进行调节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情绪影响着课堂的顺利开展,一堂课上学生的情绪是积极、高亢的,说明这堂课是成功的,一堂课学生反应被动、消极,说明教师需要作分析和调整。特别是一些违纪问题学生的情绪记录,这一点很重要,有时这些学生的反抗情绪会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甚至教师被牵着鼻子走,记录这些坏情绪,同时,在理顺教师的思路,也在慢慢的形成一种应对的方法,反思和回忆当时我应该怎样,怎么当时就一下子懵了,以后发生类似情况我必须怎样面对?

三、记录上课技术层面上的细节

这些技术层面上细节记录主要是一些常规内容,其中包括:

1、教学是否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完成了说明备课时安排的教法、顺序、手段有效,针对性强。如没有完成或部分完成,就应该分析原因,考虑教学的难度、练习要求和教学方法等,简单找出原因,及时作出调整,在平行班再次实践后,写入一句话反思。

2、技能教学取得哪些进展,遇到什么问题,有何体验。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哪些技术环节完成得好,哪些地方有困难,原因何在,教学中用什么比喻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用什么样的辅助方法更有利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技术。

3、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怎样,课前预计是否适合。这些情况要在课堂结束时观察和询问学生,然后记录下来。

去年三月,由于长时间下雨,没法在室外上课,我让学生跑体育馆二楼的过道,由于事先没有仔细丈量距离,随意的吩咐女生跑20圈,女生们起先各个都坚持着不掉队,到了还有最后7、8圈的时候开始分化,班长的耐久跑不是很好,但意志品质很好,一直在第一方阵硬撑着,到后来第一方阵没有几个人了,都拖在队伍后走路。我还严厉地在督促她们跑起来。直到课结束时,我发现班长眼里含着委屈的泪水,满脸通红,气喘吁吁,“我问她怎么啦?”她就是不回答,旁边学生抱怨着说:“老师你不知道20圈有多长距离啊?”我一时被问住了,只能含糊的回答,“不多,不多,就是和我们平常跑的差不多”。学生愤愤地离开了课堂,回到办公室,我黯然地写下一句话反思,学生的运动负荷需要有一个清晰的量,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对负荷的反应,反应强烈,要立刻作出调整。

4、课堂上发生了哪些特殊情况,如纪律问题、伤害事故,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要简单地写进一句话反思中。

5、还要记录教师的一些必要的细节,比如集合队伍时,教师的站姿,指导学生时师生的对话,巡回指导时教师的路线等等,这些看似细节,发现自己的问题确实很难,但有的时候学生有意见。

有一次,我让学生慢跑时,自己的样子可能是手反背在操场边上游荡,还和几个老师凑在一块讲话,有些学生就当场责问我,“让我们跑的快点,自己却在轻松地聊天。”这句话听了,我耳边一热,课后我把这句话写进了备课笔记中。之后上课,除非身体确实很累,一般我都在操场中间小跑着督促学生,更多时候和学生一起慢跑。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学生却让你读懂了什么叫“言传身教”!

上课技术层面上是外显的,很多老师容易发现,也会发现,但及时地实施调整往往容易忽视,课后及时记录,其实就是对下一节课要注意的问题引起警觉,提醒教师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位称职的体育老师应是才学蕴籍、富有亲和力的使者。然而,我碰到的老师大部分都满腹牢骚,几欲麻木,对现状不满,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我以为,我们现实最迫切的要学会感恩,感恩自己的课堂,感恩自己的学生,整天想着,每天4――5节课是一种心灵和体力的负担,面对学生总是无奈、消极甚至恶劣。天天放羊,年年放羊,你叫不出每天面对你学生的名字,你对学生的心声、表现置若罔闻,你甚至上课完了来不及和学生说声再见就匆匆到办公室喝茶。长此以往,青春在麻木、消极、无奈、牢骚中流逝,本来高尚的生涯却黯然失色,何来艺术和素材积累?

感恩课堂、感恩学生,第一步就是学会记录课堂和学生的表现,这是基础,没有记录就没有回忆,也谈不上感恩,一句简单的记录成就教学的素材和艺术,这是我多年的体会,素材有了,这是原始的感恩,艺术尚需努力和求索,这是感恩的境界!我一直在努力朝着这个境界迈进!

(浙江省绍兴县秋瑾中学 312040)

上一篇:体育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积极性不高的理论探... 下一篇:高校篮球网络教学现状与问题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