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纺企挑战论文

时间:2022-05-18 02:14:23

人民币升值纺企挑战论文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综合因素的作用,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老百姓手中的“票子”更值钱了,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出口企业成本加大,竞争优势被削弱了。尤其是目前仍主要靠价格来打拼国外市场的纺织服装行业,更面临着一次新的考验。

汇率改革自2005年7月21日形成机制以来,纺织行业由于出口依存度较大、平均利润率低等特点,一直被视为首当其冲受升值影响最大的行业。笔者刚参加完100届广交会,期间在与很多纺企接触中,深感人民币持续升值带给纺企的压力与挑战。

百届广交会心境迥异

其一,对于习惯了高度依赖价格竞争策略和处于固定汇率贸易环境下的很多纺企而言,汇率风险正在迅速放大。具体交易上一是报价难度增大,同样产品提价怕挤走老客户;汇率持续变动,纺企一直处于“微利”,利润空间很小,稍有不慎就会“赔本赚吆喝”;即便是成交额不下滑,订单保住,利润缩水普遍现象。纺企正处于受能源影响,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运输费用等“高成本”运行期,加上出口退税率下调2%,纺企压力大,在接单上很被动……

其二,对于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尤其是在高档服装、高端品牌上定位的规模纺企而言,由于品种多、批量小,产品附加值高,加价空间大,汇率影响有限。像铜牛牌高档户外休闲服,在国际市场上可卖500~600多美元,比一般西服高5~6倍,主要是工艺比较先进,把激光、超声波、镭射等高端技术应用在工艺方面,产品所需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远远超过传统服装,汇率变化的影响范围自然很小。

其三,对于纺织业不同种类以及不同规模的纺企而言,对人民币升值承受能力的分化也不同。目前纺织全行业平均利润不超过5%,其中最高的服装平均为15%。去年汇率开始升值2%时,整体利润率下降11%;百届广交会期间汇率升值在3.8%左右,纺织业各种类承受能力已经明显分化。棉纺、化纤类为纺织行业的基础产业,虽然附加值低、议价能力低,其出口产品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最弱;相比较而言,家纺、针织、服装类出口依存度较大,因议价空间较大,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也略大一些。

汇率升值影响纺企走势分析

3.8%的升值幅度对于4~5%的利润水平来说,是否意味着纺织业无利可图的大限将至?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悲观。只要人民币的升值是渐进而非突然间一步到位,加上国家对纺织业原材料价格进行调控,以及将采取两税合一政策中的内资企业税赋降低等措施,纺织业对人民币的升值仍有微弱的承受能力。

首先,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报告,综合考虑纺织服装业可贸易品在成本中的比重、行业议价能力等因素,以出口产品盈亏平衡点作为承受人民币最高升值幅度,纺织行业出口产品可承受的升值幅度在6%~8%。当人民币升值5%时,全行业出口产品利润下降66%,其中,棉纺织业下降94%、针织业下降82%、家纺业下降58%、服装业下降46%;当人民币分别升值8%、6.5%、5.5%时,服装、针织、棉纺织子行业出口分别由盈利转为亏损。

其次,升值对于全国的纺企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从这个角度看是公平的,企业也会逐步适应。纺织业的实际运营业绩也表明,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至少有一半已经被成功转嫁到进口商身上,而议价能力较强的大型出口企业并未伤筋动骨。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人民币的升值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渐进的,这样才能给纺企时间来适应,加紧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同时,国家目前的内外资企业两税合并政策如能尽快出台,届时虽然人民币年底可能升值到6%,但企业税赋降低却可为企业腾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第三,升值对纺企来说,一方面会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还有积极作用,因为会对一些附加值低的产品出口产生抑制作用。因此,纺企为适应这个汇率变化,才能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在出口过程中获取较高的利润回报。

第四,升值每达1%,对纺织出口增速的作用将下降1.5%。2005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顺差为1004亿美元,占国际纺织服装出口24%的市场份额,因此,对降低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减少贸易摩擦有所帮助。

正视现实,迎接挑战

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与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纺织行业内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的纺企业绩出现分化。虽受影响程度不同,但汇率风险毕竟存在而且在加剧。因此,纺企的调整步伐必须要跟上汇率的调整步伐。

首先,目前对于升值所采取的策略是,纺企除了要完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压缩成本外,还可以采取一些特定策略应对汇率风险。这些策略包括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加大国际采购力度,“走出去”将部分生产经营活动转移境外:增加更多的计价结算币种;“提前错后”,即提前预收货款,推迟支付进口款:使用远期信用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使用贸易融资等。

其次,一方面通过金融手段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在保证利润率的情况下,把人民币升值的一部分压力转由国外进口商承担。

第三,对于纺企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目前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而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走向。今后必须要提高汇率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让辛苦赚来的利润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收入。

年年难过年年过。笔者接触纺企过程中听到多位人士如此评价我国纺织行业,相信随着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渐进式升值为企业争取一些时间,国内纺企的应变能力一定会进一步增强。

上一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论文 下一篇:中学作风建设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