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电化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7 05:16:35

阅读电化教学管理论文

根据图3—1、图3—2图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验班学生的注意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班学生的注意整体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中,以电教媒体为核心媒体,朗读、默读、生疑、讨论、启发、讲解等教学方式交替运用,学生的兴奋点不断转移,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观察、积极思考、积极动口,从而维持了注意的高度集中。这说明运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可以有效地维持学生注意力。

以《观刈麦》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白居易公元827年写的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26句,叙述了作者目睹耳闻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情景,抒发了自己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和愧疚心情。由于这首诗篇幅较长,文字艰深,内涵深刻,加上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学生阅读起来不仅学习难度大,还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于调动,更难持久。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实验班学生与对比班学生的注意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我们根据录像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的第17分钟细读第三节时,实验班教师出示了一张投影片。该片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催人泪下的凄惨场面:一位衣衫褴褛的贫妇人,一手抱着骨瘦如柴的幼子,一手拿着几根刚拾的麦穗,向周围的人诉说着什么。此时,学生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画面。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变式训练。提出:这位贫妇人在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学生观察、思维、表达同步训练,前后持续了6分钟之久。在教学第29分钟,进入评读概括阶段时,教师适时播放了古筝配乐的全诗朗诵,再次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全神贯注,体会诗情、诗境。两次电教媒体的恰当切入,发挥了阅读电化教学结构的功能优势,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而且维持了实验班学生的高度注意。与此同时,我们在检查对比班教师此课教案时,发现对比班大都采取逐词逐句的串讲方法进行教学。这就成为两班学生注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语文知识则不容易引起注意力的集中。实验班采用阅读电化教学结构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词句的内涵、作者的感情理解逐步加深,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传统阅读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运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的教学效果的反映。

参加问卷学生52人,回收有效问卷48份。运用态度量表分析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统计处理,得到表3—2、3—3、3—4。

表3—2N=48

提出问题有帮助无帮助F

(+1)(-1)

投影和录像对你理解课文有帮助吗4260.75

表3—3N=48

提出问题喜欢无所谓不喜欢F

(+1)(0)(-1)

你喜欢这样的阅读课吗40620.79

分析以上表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表3—2中F=0.75>0,说明“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中的电教媒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2.表3—3和表3—4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喜欢老师运用“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上阅读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动脑筋,想问题,能够发表见解。这说明该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附图{图})

〔注〕因素a:对学到的知识记得牢;因素b:能够动脑子想问题;因素c:能发表见解;因素d:课堂气氛活跃。

(三)学生思维深刻性发展分析

1.形成性测查分析

依据思维品质深刻性培养过程指标体系,我们编制了每节实验课的形成性测试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按记叙文、散文、小说和古诗等体例,选取第十二册的四篇课文的检测结果作为例证(详见表3—5)。

(附图{图})

表3—5的统计数据表明:

根据“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结构设计的阅读教学同传统的阅读教学比较,在句和段的理解方面存在差异。读一篇文章,先要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至全篇,逐步读懂。这个心理过程侧重于理解。我们的教学策略是:细读生疑,变式训练,借助电教媒体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多思。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技能的训练。在这四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观察边思索,让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讨论。

要学生深刻地理解老舍的散文《养花》并不是很容易的。学生在初读感知时提出:“昙花”是什么样的花(“昙”字是本课生字)?是不是奇花异草?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从电教包中拿出一幅昙花的彩色投影片规范地打出,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昙花的美丽。此时,教师简要地介绍了昙花知识,然后反问学生:上文中老舍先生讲不养“奇花异草”,你们对那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怎么理解?结果,电教媒体使学生感知了“昙花”,联系上下文又得知昙花只是开花时间短而并非奇花异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新词的透彻理解。又如,学生在细读第二段时,质疑:这一段主要讲老舍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可是课文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讲气候?教师抓住这一思维激活点,在出示相关的两张文字静片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讨论:老舍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的花?除了气候的原因,还有其它的原因吗?在这一段落教学中,通过生疑——引思——讨论,特别是投影媒体适情、适度的点拨作用,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内容的因果关系,还加深了对段与段之间关系的理解,从中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因果关系的学习方法。像这种教学的特点,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有体现。

上一篇:英语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下一篇:写作序列训练探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