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阅读

时间:2022-05-17 12:17:44

数学课堂中的阅读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但在课改的今天,不少数学教师恐怕学生不会,一直在课堂上反复、透彻地讲述,学生手里有课本却不让他们亲近和阅读课本,并且强制他们听讲,这真是强横至极。课标还指出,数学课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见数学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自学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利用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终身受益。

2、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初二下的阅读内容《工资、薪金收入与纳税》,《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耐人寻味的0.618》等,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部分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的格外重要,这样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方便他们去自我提高。

4、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的充分发挥。

我们在教学调研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循循诱导,深入浅出,讲完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仅把教科书当作习题集,不能充分的利用教材的资源,这导致教师讲的精彩而有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也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阅读从阅读形式上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吸收式阅读法”,即像普通阅读一样,通过阅读数学课本,领会数学理论内容,获取其结论及其思考过程;另一种是“探究式阅读法”,是指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语言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的结构特点,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对数学材料的内容做出预测、猜想和估计,逐步得到结论,再与材料中的结论对比修正,最终获取知识的阅读方法。这里“吸入式阅读法”主要是原先知识结构的检索,靠记忆印证,是收敛思维,属于被动消化、吸收学习,缺少主动探索精神。而“探究式阅读法”是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知识、发展知识,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一直提倡这种“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方法。

1、课前预习阅读:让学生初尝阅读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预习且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若有必要,还要设计相应的与旧知联系的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与新知相关的有趣练习题,找准教学起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重难点及知识的拓展运用上,重构教学模式。新授前,还应检查预习的情况,促使学生主动预习。

2、课中培养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

数学教科书特别是最近的苏教版的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写小组的专家充分的考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原理以及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及长期的试验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其数学价值不言而喻了。但是现在很多的老师并没有利用好教材,有的甚至抛开教材,有时在课堂上根本就见不到使用教材,而只是象征性地在下课的时候让学生打开课本,布置一下作业而已。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

3、课后温习阅读:拓展阅读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实际上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实施“课内学一点,课外带几点”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真正让学生“吃饱”、“吃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特殊教育功能,并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一改学生拿到题目后就马上动笔而不仔细研究的不良习惯,使每一位学生更健康地发展;而在数学课堂上一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使阅读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上一篇:体育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情感品质 下一篇:班级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