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5-16 12:56:09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06-01

什么是习惯?我国20世纪心理学界泰斗、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一词的解释,“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不难看出,习惯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

如今,“习惯决定命运”“习惯成就未来”之类的观点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可,并不遗余力的研究各种方法以培养孩子的诸多好习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阅读能力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何谓阅读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习惯就是不需要别人强制,自然而然地进行阅读的种种行为,如每天阅读、带工具书阅读、边读边思考等等,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自动化。近年来,帮助学生尽快、尽早的实现独立阅读已经不约而同地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重要措施。在庞大的研究队伍当中,就有一个小小的我,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解决阅读动力的问题

随着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正式拉开帷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这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源泉,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我就进行了摸底调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然于胸后,再针对他们心理和认知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1、班级设立图书角,准备一些儿童读物放在上面,图书角的位置选在一进门的地方,这样学生最容易看到。

2、注意观察学生经过图书角时候的状态,如果目光经常是避开图书,说明他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我就会奖励他与阅读有关的活动。比如“你帮助老师把那本红色的书拿过来好吗?”“你能帮老师找一找封皮上画着小花猫的那本故事书吗?”……当学生这样做了,我就会给以奖励,即强化。我这样做的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我发现微笑、赞美、奖品等强化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图书的兴趣。

3、再进一步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同书本接触,如要求学生在书中找到黑色的小狗、红色的帽子、飞舞的蝴蝶等,学生是很容易就找到的,当然也能得到老师的奖励,阅读的兴趣一点点被激起了,我就这样继续进行着,不断完善着,直到学生能自己阅读。

经过上述训练,一旦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重要的还必须在学生开始独立阅读时继续对他进行奖赏强化。因为我知道,儿童获得他人注意的驱力很强的话,那么他就会设法来满足这一驱力,进行新的学习,学习一种好的行为来引起他人注意。如果多次重复这一过程,就会形成一种牢固的习惯。美国心理学家赫根汉曾说:“人类的一些复杂技能必须经过长期的塑造,并且每次以小步子的训练方法逐步进行才能形成。”

二、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方法的支持在实现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中也尤为关键。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等,这些基本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够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如何渗透阅读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呢?“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就是要“授之以渔”。针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我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有所侧重地进行了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渐渐形成了。

大家熟知,语文课堂有时候需要“书声琅琅”,即朗读,有时候却需要“鸦雀无声”,即默读。这二者是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朗读是默读的准备条件,默读是阅读的更高阶段。朗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最基本的技能,学生是需要经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的。如何进行方法的指导呢?我通常做到自己充分把握教材,解读文本,根据学习的需要,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朗读表达出自己阅读时的体验和见解。当学生把握不准确时,我会鼓励他们,根据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者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文中人物,还原人物话语里的情态。这样学生的朗读会做到入乎文,入乎心,入乎情,就像说话一样自然,从而也会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形象的教育。如果说朗读是一种声读,那默读则是一种视读。默读时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是眼脑直映,重在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在安静中拥有一种丰富,默读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技能。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我就耐心去启发、引导、示范,先从某一段课文练起,逐渐增加练习默读的文字,初学默读时学生常常会有唇动并发出轻声的现象,经过了小声默读阶段后,就逐步做到不用手指,不动头、不动唇,再逐步过度到“无声”。当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方法后,我再提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要求。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会读书,自然就更爱读书了。我就是采用这种分解核心目标的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搭建阅读分享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落实这一理念时,我在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班级读书会、好书推荐、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在课外,学生也能自主阅读,能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自己去摸索去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使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

几年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起先是我们造成了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了我们。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但愿,我的学生们会因为从小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成就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