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企业依托航海类院校培养海船船员的几个侧重点

时间:2022-05-15 09:02:19

航运企业依托航海类院校培养海船船员的几个侧重点

摘要:深入比较航运企业参培学员与航海类专业在校生基本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提出航运企业参培学员海船海员培训中应侧重加强敬业精神、实践能力、服从意识、航海英语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航运企业; 海船海员; 人才培养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公认的船员大国,船员总数达150余万人,但这支庞大的船员队伍也面临着专业人才总体数量不足、高素质船员流失严重的严峻形势。为满足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扩大社会就业,航运企业招收有志航海事业的非航海毕业生,依托航海院校进行专业培养,培训后加入海员队伍,这即可缓解我国海船船员紧缺和普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又能扩大我国海员劳务外派规模,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海员队伍创造条件。

学员经过航海类院校的教育培训,能否具备较好的海员素质,被航运企业认可和使用,是学员、培训院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学员经过培训后,其专业知识结构、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素质等与航海类院校毕业生还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如何针对这些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他们尽快成为合格船员,是航海类院校应该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航运企业参培学员与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差异

1、入学状况与基本素质的差异

航海类专业专科生是从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的,学生入学时的年龄、知识基础、外语能力等相差不大,而经过三年的航海类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已经初步成为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STCW78/95公约标准,掌握航海理论和实践技能,能胜任船舶驾驶及营运管理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而航运企业参培学员来自不同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院校,年龄及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航海类相关知识,更没有相关经验,因此对航海类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对职业认知度不高。

2.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差异

对于航运企业参培学员的教学课程安排是按照交通运输部《海船海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执行的,并制定了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论是理论、实践课时数都紧密围绕海船海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课程设置的不同点是航海类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前有四周的认识实习,航运企业学员的培训由于时间短,没有开设认识实习。

3.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的差异

近年来,我国航海院校针对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不能满足国际航运市场需要的现状,加强了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航运企业参培学员由于来源比较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校时专业英语课时少,多数学生特别是专科学历以下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低。在航海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由于很少涉及航海内容,学生的航海英语应用能力起点很低。同时,由于航运企业参培学员在航海专业知识与认识方面的缺陷,更增加了对其进行航海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难度。

二、航运企业学员培养中的几个侧重点

1、加强服从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教育

严明的组织纪律性、良好的服从意识和同甘共济的团队精神是高素质海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海员的服从意识是船舶有效协调整体工作的基础;海员的团队精神是船舶有效整合资源、最大限度确保航行安全和创造效益的保障。航运企业参培学员没有受过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在组织纪律性、服从意识与团队精神方面均有待提高。要对应STCW78/10公约中修改内容的要求,增加或突出“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2.加强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航海职业是高度涉外的国际性活动,需要船员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要在兼顾适任考试和评估的前提下,以必需、适用为原则,制定针对航运企业参培学员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航海英语应用能力是船员重要的适任能力之一,关系到航运企业参培学员未来能否顺利从事航海职业,也关系到我国船员的市场竞争力。为此,院校应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英语听力与会话课程课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要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和调整,力争使他们的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短期内有较大的提高,能基本适应未来船上岗位的需要。

综合运用各种模拟器,要求学生在航海模拟设备创设的工作环境中运用SMCP等语言工具来学习特定的工作任务,如与VTS沟通、PSC检验、船供、船修、驾机通信、各种信号及通信程序、操纵口令及标准海事通信用语、进出港、指定锚位抛锚、双船避让对抗、紧迫局面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出在接近实际海上作业环境及正常工作程序下的航海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语言情景和工作任务下模拟训练有效沟通是实现航海英语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模拟器创设的真实工作情景形象直观、操作逼真,有利于语言交际和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弥补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语言教学的不足,在近似实船、实际环境和工作程序下进行语言教学可以使学生真实地获取所需的有效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3.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操作能力是航海专业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航运企业参培学员没有设置

认识实习,学生在掌握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因此,通过增加实践操作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式,以学员为主体,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增强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弥补他们没有认识实习的不足。

(1)增设ECDIS和BRM培训课程

根据STCW78/10公约要求,ECDIS的应用强制适用于操作级和管理级船员。这就意味着以后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然要增加ECDIS合格证书的培训。因此以后的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中要增加ECDIS培训课程,并根据公约的要求,把ECDIS培训课程重点放在ECDIS信息获取、操作及导航功能等方面。根据STCW78/10公约在Section A第Ⅱ章和Ⅷ章给出的BRM适任能力的强制要求,驾驶台资源管理(BRM)的培训也成为强制性要求。所以接下去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要增加BRM培训课程,并且要根据公约的要求,把BRM培训课程的重点放在合理分配资源和划分优先级别、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自信和领导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判断能力和服从意识等方面,成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

(2)借助航海模拟器实施教学

培训院校应充分发挥航海模拟器的作用,确立相应的技能训练项目,来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特别是利用大型船舶操纵器来实施相应的教学。如BRM培训课程和团队合作训练项目中要求的有效沟通能力,可以设置船舶内部驾机沟通、船到船沟通、船到岸沟通等训练场景,提升受训人员的英语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借助多媒体网络实施教学。通过主控计算机向每个学生界面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简化抽象内容,使课程教学更生动形象,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此外,多媒体网络还可以实施部分实训项目的教学,如货物配积载软件的使用呢、航海仪器模拟软件的使用等。

高素质海员队伍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培训机构的问题,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

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培训机构及主管机关、航运企业和社会是最主要的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构成一条完整的培养链。航海类院校作为航运企业培训机构要把好选材、培训和出口关。航运企业学员培养工作进行的时间比较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有许多不断出现的问题,需要航海类院校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12)

[2]任茂东.交通部提出航海教育改革目录任务[N].中国交通报2003-4-22(1)

上一篇: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校英语教学思路分析 下一篇:深化办公自动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