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校英语教学思路分析

时间:2022-09-16 03:31:58

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校英语教学思路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校英语教学思路,包括:以个体差异为基础制定课程授课模式;以职业拓展为前提设计理论教学体系;以考评转变为核心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社会需求为动力转变课堂教学思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思路

关键词:就业能力;目标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发的凸显,一方面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一线的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少高职院校甚至成了许多高中学生未来非常看好的就读之地。英语做为高职毕业生综合能力构成的重要基础之一,一直以来都很受重视,但究竟英语教学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以什么为教学的参考标准,却没有形成定论。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来讲却是异常重要。首先,学生只有提高了就业率,学校才能有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只有就业后,才能把知识应用到社会发展之中去,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能力高都是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英语教学而言也不例外。因此,本文拟通过以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英语教学思路开展探讨,旨在转变和完善英语教学模式,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同时也为告知英语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2、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高校英语教学思路

2.1 以个体差异为基础制定课程授课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对英语学习的天赋也是相去甚远。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无法在同样的教学模式下,完全消除这些客观存在的差距,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那么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又要尊重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要开展“差异教学”。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1]。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差异化教学,差异化的制定授课模式和体系,已经成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爱好不同,就业目标不同,他们的期望值不同。如果我们强行用一样的授课模式,使他们学习一样的东西,但是又没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其结果可能就是谁也不能在学习期间获得自己最大的成功,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来讲显然是失败的。但是如果我们可以遵循客观规律,为每个学生按照其具体情况,设计出特最合适的授课模式,学生必然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更加积极、得心应手的开展学习。也更加能收获属于他自己最大的成功,这当然可以有效的提高他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树立他的就业自信心。

2.2 以职业拓展为前提设计理论教学体系

不同级别的学校,必须要准确的为自己的办学定位,这样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和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对于一所高职院校而言,我们没有能力达到一流的科研型大学那种软硬件水平,所以我们的理论教学体系设置就注定要有别于一流研究性大学那样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研究型人才。其次,高职院校也不同于普通的中专技校,单纯的输出技术工人,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的更多应该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一方面应具有踏实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并做好英语工具类工作,另一方面应具备相应的潜能,例如判断能力及抽象能力、创新能力、战略分析能力等,具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平台[2]。遵循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我们要注意调整公共外语课教学的内外部结构,在英语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难度适中、范围合理的英语知识体系之中,融入适当的专业内容。使职业技能和英语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有更广泛的用途。

2.3 以考评转变为核心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而言,不可能像其它很多专业课教师,教学中的材料还可以为科研提供辅助,有成果、有论文,可以很快的评职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课,科研任务或者教研人物很少,也因此影响了他们职称的评定速度[3]。不少教师为此开始埋怨,比别人干点多,但收获的少,有些教师感觉不公平,就开始在上课时出现倦怠情绪,消极怠工。再加上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身就不高,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而提高就业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悉心的辅导,离不开教师呕心沥血的投入,如果教师从源头上就没有动力教学生,那怎么会出来高质量的课堂,又怎么会形成高水平的学生呢?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转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考评模式,谋求通过对把教学与就业挂钩,把教学与学生综合水平提高为方向的考评体系,促使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切实把自身素质提高起来,切实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做出更大努力。

2.4 以社会需求为动力转变课堂教学思路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增多,就业市场对英语应用能力比较高的人才需求量迅速增加,广大学生的整体英语应用能力较前有所提高,高职学生入学后迫切希望了解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的提高自身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就业实力[4]。而且,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这也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轨迹。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及时的跟进社会发展的一线了解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需求的侧重点,尤其是一些外资企业,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还是英语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抑或是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了解等等。然后教师在根据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把内容融入到告知英语教学之中去,既丰富了课堂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避免学生走弯路。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积极的参与社会调研和学习,及时的了解社会发展的动态,及时的对授课思路作出调整,这样最终才能形成真正以社会需求为动力的高职英语教学思路。

3、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和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合资企业进驻中国,职业与英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5]。为此,各高职院校开始广泛开展关于英语教学的改革,力求让英语在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英语与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关系并非必然,但英语水平的提高,和经过定向引导后的英语学习,的确可以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因此给我们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不能单纯的以让学生“过级、考证”为目的,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专业英语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才能真正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朱小芳. 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英语差异化教学浅析[J].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4).[2] 钟蕾;王龙. 高校应对企业需求、提高就业能力的人才培养对策研究――以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 出国与就业,2011(6).

[3]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EB/OL].

[4] 张镇华.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高职英语听说课程语料与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2010,32(3)

[5]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上一篇:谈电力企业供用电营销与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下一篇:航运企业依托航海类院校培养海船船员的几个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