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小组干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时间:2022-05-15 07:34:13

静脉输液小组干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小组干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 通过成立静脉输液小组,比较两组的输液方式,静脉炎、药物外渗的上报率。结果 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输液风险管理意识,能够更好的正确选择输液工具,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上报意识也增强,导管的维护更加规范化,降低了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结论 成立静脉输液小组能够提高输液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输液专业化,确保了输液的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小组;护理风险管理;专业化;输液安全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护理安全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部分。而在临床上跟我们护士息息相关的是静脉输液,78%护士的日常工作与静脉输液有关,9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它成为护士在临床上最普通、最常用的操作技术。所以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是保障静脉输液安全的关键[2]。

我院是在2013年7月成立的静脉输液小组,通过成立静脉输液小组,提高护士的静脉输液安全意识,减少输液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所有输液患者5100例为对照组,无静脉输液小组参与;选择2014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输液患者5680例为实验组,有静脉输液小组的参与。观察患者输液途径的变化,药物外渗发生情况,静脉炎的上报率。

1.2方法

1.2.1成立静脉输液小组 小组分为中心静脉组(6名)及周围静脉组(5名),护理质控由护理部担任,两组组长分别为科室1名护士长担任,周围静脉组组员分别为部分科室选派的骨干担任,中心静脉组组员为具有PICC专业资质护士4名担任。成员均为具有>5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熟练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且经验丰富。

1.2.2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有关静脉输液的业务学习,进行静脉治疗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内容包括相关静脉输液的发展;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临床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的pH值、渗透压(可以请药剂科人员给予授课);使用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留置针的规范化使用;PICC及CVC的维护;PICC的规范化置管等等。定期x派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去参加上级医院或省护理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静脉输液的新知识,回院后组织学习分享新的知识点。

1.2.3明确职责 主要负责全院静脉输液队伍的管理以及质量的管控。制定静脉输液、留置针的使用、PICC的置管及维护,CVC的维护等等流程以及标准;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静脉炎、药物外渗)的上报制度;组织对院内疑难静脉输液进行护理会诊,如静脉炎、药物外渗的处理,PICC置管;制定静脉输液治疗健康教育处方;每年组织一次全院的静脉输液的横断面调查,了解临床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法,更好地解决临床静脉输液中的疑难问题,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 结果

2.1患者输液途径比较 美国INS指出: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短、最细、最少腔的导管。静脉输液小组干预前后输液途径的比较,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在静脉输液小组的干预下,通过观察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静脉炎上报率明显提高,药物外渗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最常见的工作,且工作量大,又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因为静脉输液工具选择的不合理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炎、皮下组织坏死等等的并发症时有发生。通过静脉输液小组的干预,护士从被动的执行穿刺者成为了主动的执行者,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评判的思维来对患者的治疗进行评估,选出正确合理的输液工具,从而降低了药物外渗以及静脉炎的发生,能够早期预防及处理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也因为有静脉输液小组的干预,临床护士在治疗过程碰到的疑难问题、护理难点能够寻求到解决的方法,请求静脉输液小组成员进行会诊,解决相关问题,提高了自身的知识,并使得我院在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不良事件也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因为静脉输液小组的建立,对静脉输液的全程质量管控,是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渐提高,使得全院的静脉输液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就明显降低,也确保了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春燕,黄静,李丽,等.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7-609.

[2]韩春梅,张洁花.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847-1849.

[3]卢人玉,彭玉.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问题及举证责任倒置[J].现代护理,2002,8(11):865-866.

[4]赵会侠,曹会宁.改进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方法与护理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1(1):131-132.

[5]张玉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翻转针柄固定方式的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285.

[6]陈淑萍.负压穿刺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3):120-122.

上一篇: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探讨 下一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