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14 11:08:46

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民营企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中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中部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而发展民营企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本文就对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引言

我国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从一开始的没有到有,从小发展到大,从弱逐渐增到强,其快速发展推进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进程,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扩大社会就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税负重等诸多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发展。

一、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目前中部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但由于民营经济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加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信用缺失的问题,同时受地区的经济影响,民营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无法还贷的风险,使得银行在对民营企业贷款时过于谨慎,甚至不愿意对民营企业放贷。

2.税费负担过重。近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来缓解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但仍存在着税费高、税种多、个别税种存在着重复收税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面对中小企业征收行政性收费的部门仍有16个,设计收费的项目有63大类,部分民营企业的税费总额高过净利润,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能源价格上涨,环境治理成本提高。石油、煤炭及钢材等能源价格的波动,使得以其为原材料的金属、塑料等小微企民营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加大的影响,同时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企业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民营企业需要不断地增加污染整理的投入,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相对的经济效益低,导致中部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困难,难以进一步的做强做大。

4.创新不足,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而目前中部平困地区的创新能力相对比较短缺,例如山西省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企业研发投入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的速度慢,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中虽有部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为高耗能、低水平的企业,从事着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发展的低端,企业中的高端人才匮乏,而民营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人事制度、激励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企业招工难,在职员工普遍缺乏主人公意识,员工忠诚度低,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

二、中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措施

1.政府的政策扶持。中部贫困地区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的扶持非常关键,例如山西省各市、县、区对于民营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大类似于民营专项资金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议省厅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各级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整合社会优质中介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如项目建设前期、企业运行管理、融资服务、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提高政府采购民营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采取多予不如少取的原则,研究落实各项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政策,给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民营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的突出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券,专项用于投资民营企业,山西省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鼓励财政出资的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在省厅统一指导下,结合各市财政扶持产业政策调整工作,做好各项政策的谋划。

2.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对策。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当不断地研究发展新道路,深入地研究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投资的方向,了解自身的发展特色,挖掘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使产品向高端延伸,促使企业走出产业链低端。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时,企业经营者应当首先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注重对外来知识的吸收沉淀和消化,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地引进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努力打造自身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还应当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健全人才引入、培养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并实施有吸引力的制度和政策,以为企业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风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完善企业的工资制度、激励机制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各方面的制度体系,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忠诚度。民营企业还应当转变管理方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促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规范化。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格局的发展下,民营经济目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是在我国中部贫困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中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中部贫困地区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协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积极转型升级,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乾浩,苏明.中部地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4-65.

[2]李靖宇,陈欢.论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中的民营经济发展[J].理论探索,2011(4):316-317.

[3]生修雯.关于发展江西外向型民营经济的对策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3):184-185.

作者简介:郎 静(1992-),女,内蒙古人,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金融学。

上一篇:关于中国房地产价格高速上涨之原因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浅论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