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民现状及网络热点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

时间:2022-05-14 12:05:44

新疆网民现状及网络热点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

摘 要 据美国网站的全球互联网用户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于2011年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互联网不仅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获取消息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广大网民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因此,开展网络舆情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作者针对新疆各年龄阶段的网民展开关于网络社会舆情的调查,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分析,一方面可以加强新疆舆情信息网络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新疆自治区政府建立良好的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关键词 网络 炒作 关注 回帖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且成为网民参与政治、表达意见的平台。互联网以其资源丰富、即时互动、形式多样的特性,成为网民表达正义、宣泄情绪的媒介。伴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上升,网民干预事件、挖掘真相、寻求公正作用也越来越大,一些网络焦点在网民的留言、跟帖、热议中一夜之间就能成为全国皆知的网络事件,网民在网络事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并且逐渐成解决网络事件的助推器。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比较突出,致使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网民的心理与行为也得到了充分地显现。由于新疆有着特殊的区位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了解和引导网民关注热点问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做好关于新疆网民现状的调查和网民关注的热点调查,才能更好的建设新疆网络信息环境,更好的引导网民加入到新疆的政治、经济建设中来,这正是此次调查的目的所在。

二、问卷调查背景及问卷设计情况

(一)背景。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中国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2%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1%。我国网民数量达5.91亿,跃居世界第一位,有网站294万个,且有BBS论坛140万个、即时通讯活跃账户4.97亿户、博客4.01亿个,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疆互联网有18年历程,是在中国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中成长起来,新疆互联网的成长离不开这个土壤,新疆互联网的发展更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互联网如今的功能外延越来越强大,已成为新型网络媒体的重要载体,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新疆未来的发展是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而独立存在。

(二)设计。

为了了解我省网络社会舆情,我校设计了一份关于网络舆情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40个问题,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1~10),包括网民的性别、年龄、民族、地区、网龄、职业、教育程度、所学专业、上网频率以及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

第二部分:网络信息关注情况(11~18),包括获取社会新闻最常用的网址、来源,网络新闻标题的吸引程度,互联网热点事件是否有人为炒作因素,网民对一则新闻/网络活动的发展关注持续时间,吸引网民持续关注网络信息热点事件的因素,影响网民对一个网络热点事件关注程度的因素,以及不再关注的原因。

第三部分:网络参与情况(19~28),包括网民是否会对浏览过的网络新闻加以评论,对于网络新闻的回帖的态度,对哪些内容的网络新闻进行回复,在一些情况下是否会发表见解,在新闻后跟帖是否会产生效果,是否会对浏览过的网络新闻进行转载或推荐给他人,列举几个具有影响力的网络事件,是否会参与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参与过哪些由网络发起的活动,若参与过,所担任的角色。

第四部分:对网络事件的看法(29~35),包括对网络真实性及人肉搜索的看法,网络舆论对事件处理的作用以及应该通过哪种方式参与,对于已知突发事件的表达。

第五部分:新媒体使用情况(36~40),包括是否开通微博及原因,如何传播危机信息。

(三)发放与回收。

我校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昌吉、伊犁、喀什、石河子、克拉玛依、阿勒泰等14个地州各发放180份问卷,由于乌鲁木齐是新疆人口密集城市,发放1000份问卷。问卷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新疆网民进行基本信息的调查,发出问卷共2500份,实际收回2381份。

三、调查问卷分析

(一)参与者的基本信息情况。

网龄在1年-5年(含5年)的网民占总人数的38%,其中学生居多,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网民占到48.9%之多,每天都上网的网民占43.3%,通过手机获取网络信息的网民最多。对基本信息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自治区各年龄段的网民受高等教育的人较多,学生网民是作为网民中的主导。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从10岁的小孩到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多少少都接触过网络,上网成了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手机成为人们获取各种网络信息最常用的途径。

(二)网络信息关注情况。

在各种各样的网络新闻中,获取社会新闻的渠道多种多样,百度成了大部分网民首选最常用的网址。当然,在这些网络新闻热点事件中,不乏有炒作的因素存在,而网民关注的时间在24小时以内及两三天的人数居多,影响网民关注的原因基本上是因为事件涉及所感兴趣的人物或领域,影响网民持续关注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音乐、图像等流行元素,在这段时间过后不再关注的原因也多种多样。网络不仅可以传播新的信息,并且可以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让每一个人都可以略知一二。在网络传播各种信息时,网民对于新兴事物的产生的关注程度很高,关注时间也长。

(三)网络参与情况。

对于浏览过的网络新闻46.8%网民一般只对感兴趣的新闻进行评论,从不评论的网民也占到35.5%,偶尔将自己浏览过的网络新闻进行转载或推荐给他人的网民占据大多数。对于回帖,网民大多数是看完新闻并查看网友回帖后再回帖,在进行网络新闻回复时,32.8%的网民一般就事论事,也有28%的网民回复时牵扯相关事件,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有17.3%的网民采取围观态度,被调查的网民当中大部分认为在新闻后跟帖是个人意见的表达,希望被关注。对于论坛或网友发起的针对性的活动只参与感兴趣的、并且安全程度较高活动,58.0%的网民未参与过由网络发起的活动。在众多具有影响力网络事件中,网民提到较多的是,小悦悦事件、腾讯和360大战、事件、动车事故、“我爸是李刚”、郭美美炫富等。这也充分证明了网络具有时效性和即时性,作为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新闻对网民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但是由于网络是虚拟的,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使得网民在对一些网络新闻的评论、转载以及跟帖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顾虑,对于在网络新闻中,在各种情况下,选择可能会发表见解的网民数量较多,具体情况见表1。

(四)对网络事件的看法。

对于网络真实性的看法,选择真实性一般的网民占到50%之多,这说明网民对于网络不是完全的信任,网络中存在着一定的虚假信息,在各种情况下,相信网络真实影响程度见表2。44%的网民认为网上舆论引导应该通过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共用使用,并且大多数时候主流网络舆论可以代表自己的意见,但是网络舆论对事件的处理有正面或是负面作用,这个并不好做评论,因事而异。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分别有31%和32%的网民认为应该与熟人交流,在自己的网络个人空间,如博客、QQ空间等表达自己对突发事件的态度。

表2 各因素对网民是否相信网络新闻真实影响的程度

(五)新媒体使用情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比如微博已经成为众所皆知的一个名词,但是开通微博的人数与未开通的人数相当。在这些未开通微博的网民中,大部分是因为自己已经有QQ、博客、MSN等,就不需要开通微博了;在开通微博的网民中大部分都以关注行业资深人员的观点,以及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为主要原因,关注的人也主要是现实中的亲朋好友。因此,微博作为新媒体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方便,也拉近了自己与各种权威人士或是明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当需要传播危机信息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以打电话的方式传播,这种方式更快,更方便。

四、结束语

网络是一个可以把人与人的关系拉近的一个平台,也是一个传递着各种信息的工具。通过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调查发现,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各种各样的网络事件,有真有假,对人们的影响有大有小,网民一般都比较关注新鲜的事物,当自己的热情逐渐退去时,就不再关心了。一些人只为了牟取暴利,故意炒作一些新闻,而不顾网络中信息的安全,这样也使不少网民不愿意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暴露自己真实的信息,不去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网络活动。网络新闻是一个传播新事物很好的方式,不仅可以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这则新闻所提供的内容,也能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微博作为新媒体,方便了人与人的交流的同时也有效的传播了信息。本文作者通过对新疆网民现状及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调查分析,可以为新疆互联网工作的展开提供更好的数据基础。

本文是基于国家社科项目“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判及宏观预警研究(项目编号:11BTQ029)”和新疆社科项目“新疆中小企业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运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BGL133)”与“新疆突发事件下的网络信息检测及大安全观下的应急管理研究(项目编号:11BTQ127)”的研究需要,本文作者参加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和问卷的分析等工作。

(作者:郭文强,新疆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硕导,在研国家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内部控制;阿斯哈尔,新疆财经大学,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李丽贤,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谢海光,陈中润.互联网内容及舆情深度分析模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2]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4).

[3]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9).

[4]王伟,许鑫.基于聚类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及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3).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7).

上一篇: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下一篇:老年人公证 守护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