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公证 守护晚年幸福

时间:2022-09-23 04:44:20

老年人公证 守护晚年幸福

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是老年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这一重要现实问题。近年来,一些老年人开始选择公证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和晚年生活。那么,保护老年人权益的公证都涵盖哪些方面?让我们对话公证处的相关工作人员,从公证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在财产继承等方面如何增强法律意识,促进家庭和谐。

老人公证增速缓慢

前几年,老年人对遗产、赠与、遗嘱等概念没有多少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年人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一些老年人通过公证的途径,依法办理相关事宜。但据了解,老年人申办公证的增速缓慢。“通过对办理过公证的老年人进行回访,我们发现通过公证,更加融洽了亲情,促进了家庭和谐,这正是法律、公证的作用和本意。”公证处工作人员如是说。

在老年人申办的公证案例中,财产变更类公证占有较大比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势必面临如何处置房屋等财产问题。“有些民间习惯性做法与法律规定是有出入的。有的民间惯例貌似合情,但不合法。”

办遗嘱公证不宜迟

多数老年人虽然儿女双全,但因为财产引发的家庭纠纷接连不断。据资料显示,不少生于上世纪50年代前的老年人会面临立遗嘱问题。老年人能超前觉醒,订立遗嘱,主动消除将来财产纠纷的隐患,无疑是在为自己争取幸福指数。现在,很多人仍然没有接受有规划的订立遗嘱的观念,习惯了临终时交代后事。但是,实践中经常出现意外,例如病人病情恶化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由于公证员无法准确判断订立遗嘱者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该类遗嘱公证无法办理。公证处建议,老年人申办遗嘱公证宜早不宜迟。

遗嘱公证是老年人公证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但除此之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公证项目还有不少,例如赠与合同、遗赠抚养协议、赡养公证、财产分割协议公证等。

办公证可达到多赢

随着老年人再婚率的提升,城镇居民的再婚老年人最好能做个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双方对各自再婚前的财产归属情况进行有效约定,以避免日后子女产生不必要的财产纠纷。

遗赠抚养协议,是老年人与非法定继承人之间签订的关于赡养老年人后享受遗产继承权的协议。比如,老年人跟侄子、外甥等之间进行签订该协议。以公证的形式,约定赡养老年人的侄子或者外甥在老年人去世后继承其财产。这样,既解决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避免将老年人推向社会,减轻了社会负担,同时也和睦了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了亲情。

赡养协议公证,是指老年人与其直系亲属之间进行约定,由其中的一人或者多人对老年人尽主要的赡养义务及明确赡养的主要标准的协议公证,能有效防止“空巢老人”现象的发生。

近几年,办理公证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老年人对公证的信任度增加趋势也很明显。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在破解养老隐患问题上,老年人公证只要合法,基本上都可以申办公证,老年人公证可以说是一种“自力更生”、未雨绸缪的好办法。

上一篇:物业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对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