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时间:2022-05-14 12:47:04

现代文阅读

一、扣住文章找答案,不乱答

既然命题者是根据文章来设计问题的,那么反过来,题目的答案也一定能从文章中找到。因此,我们在答题时,要从文中找答案,不能抛开文章,乱写一气。很多学生在作答时经常犯这样的毛病,有时甚至题目已经很明确地提出“结合文章”作答的要求,他们仍视而不见。例如: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21题:沈从文从20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针对此题,文章第二节中有这样的句子:“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第六节中有“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分离”。第十二节中有“尽管……风景里”,将这几段文字整合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读文章之前先看后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发现对解题有帮助的段落、词语就用铅笔先画出来,确定答案的大概区域,做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作答。总之,凡是题目中不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的,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重新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耐心细心读文本,不急躁

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文章读完,不管如何晦涩都要耐心读到底。因为有很多问题的答案是要在读完全文之后才能找出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许多考生在考场上由于心理压力大,文章稍有不懂之处便容易急躁,导致答题时不能全面地找到答案。例如:200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18题:文章把小花称作“雪影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这道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本题要在整体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可见统观全局很重要。

要加强阅读训练,尤其要在非常环境下强化自己心理的适应能力。考场上如果遇到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段落,可以暂时跳过去,先看后面的,因为上下文都是有联系的,所以下文可能会对理解这部分段落大意有帮助。待全文读完之后,可以先看看后面的问题,有时,后面的题目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这样再回过头来理解难以理解的部分。

三、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不漏点

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子,如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或者一些标志性词语都有助于理解文章。例如: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早已成为”从内容看,指“心中”业已存在的,从结构看,指此前的描写――一旦明确了有效的阅读区域,就能从开头两段中筛选出有效信息。

弄清一些特殊句子的作用,如过渡句承上启下,转换话题;中心句点明文章主旨;一些词,例如代词所指的内容一般在上文中;观点句的理解要到下文中去找。可以在平时阅读中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些关键点,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阅读训练一

三星堆随感

王剑冰

本是一块沉静的土地。

沉静得多少年间都没有谁来踏响细碎的石子和摇动的野花。芳草从黎明开始摇起,一直摇到晚上。田间的牛羊永远都是一种姿势。而后是田间的稻浪,一波一波地推涌着时间。偶尔,这里或那里会飘出一缕炊烟,斜斜地诉说着人类极慢的繁衍过程。

我的脚下,一个王国的大部分仍在沉睡。

街衢俨然,屋舍俨然,宝物像孩子们玩的玩具,还没有进行整理。

我轻轻地迈着有些拘谨的步履。

一定有一种十分隐秘的信息传达方式,让这沉睡千年的宝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季节破土而出。

三星堆,是哪三星的坠落之地,或是一堆土的名字?

我知道你的名字很晚,但这名字沉沉地堆在心的一角。

想望和追寻随时涌起。

高速公路将这块古老之地划出了一道伤痕。在高处你会看到,它其实并未改变这里的苍黄与葱绿,更不可能改变这里的古老与永恒。就如河流,或长期地流成一片水泊,或最终改变了流向而不寻踪迹,或由地下再次冒出。还有那些微小的人类改造运动,将泥土由这边搬运到那边,再由那边搬运到这边,都无从改变大的环境和氛围。

多少年前,这里几乎没有大路,一条条小路通往一个个与生活有关的所在,比如村落,比如田塍,比如河流,比如坟墓。

那些小路是时间的化石。

一种文化比一个政治单元不知要久远多少倍,研究者也许仍未确切地弄清三星堆的时代背景,但是它折射出的文化光芒所带给人们的惊奇,早就淹没了对它的政治制度的兴致。

总是能看到这样的形态:鱼的起伏,鸟的飞翔,龙的跃动。

总是能看到这样的姿势:那是与生活有关的姿势,包括耕作的姿势、渔猎的姿势、祈拜的姿势。

总是能看到这样的色彩:水稻的金黄、油菜的金黄以及玉米的金黄;野草的青葱、大豆的青葱乃至桑叶的青葱。

金光、银光、荧光闪闪的悸动与亢奋像风一般在原野上拓展与充盈。

神树,飞鸟的树,盘龙的树,登天的树,闪着宗教的光芒,那是金色的思想,超时代的影像。神树让我敬畏,让我景仰。

竟然看不见一块骨殖、人类的遗迹。唯有大立人,瘦瘦高高地挺立出一种威仪。在这里还找不到《诗经》,找不到《史记》,找不到《楚辞》以及《三国志》,只有一些符号,我们不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记载了先民的生活。

但这并不妨碍三星堆横空出世,也就更加构成三星堆的神秘莫测。

透明的空气穿透了阳光,雁河漫漶,锦鳞穿梭,鱼凫鸟自由地起伏。

美丽的羽翅掠过芦花,掠过水面,而后跃上碧空,与一朵云并行。女子在水里尽兴,却不能像那些鸟展翅于天,于是便有了飞天的崇尚。我相信大立人是女性,鸟脚人是女性,甚至连成都平原也是女性。

确实,不管你相信与否,一群女子曾在这块土地上展示着青春与爱情。多少年后,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为数众多的玉环、玉璧、玉瑗、玉佩,那上边留有了她们的体温与微香。

在冷色调的环境中,我甚至听到了隐隐的歌音。那是一个快乐的时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要么就不会有如此众多的珍品奇物创造而出。和谐的时光中,人们更多地发挥并且进行着幸福的想象与锲而不舍的铸磨。每一件珍品,都留下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与热情。

这里曾经丛林密布,万物竞生,这是一个人与兽共存的世界,充满着凶险,又充满着和谐。

在这里看到了只有传说中才有的乌木,一柱一柱地躺在绿草与鲜花之间,它们身材庞大,黑黑壮壮地袒露着自身。生长的伸展已经停止在某一个时刻,千万年的枯萎没能摧毁它们的坚强(历史考证,它们浸泡在河水里的时间至少是8000年)。

……

我曾走过五陵原,走过上林苑,走过大河村,走过河姆渡,今天我又走过三星堆。我的胸腔丰满而充实。

有鸟在原上飞起,叫不出名字的鸟,起起落落,一些鸟曾在铜的铸件上栖落过,享受过一个王国的仰拜。

鸟不灭,时光不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为什么我的步履是“轻轻地”“拘谨的”?

2.“我知道你的名字很晚,但这名字沉沉地堆在心的一角”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本文写了三星堆哪些方面的内容?试加以概括。

4.文章最后说“鸟不灭,时光不灭”,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训练二

温暖的村庄

安 庆

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那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它。而远走的人,无论去了哪里,梦里都还是村庄里的人、忘不了村庄里的事。

你端起一个异地的碗,你会想起放在家中碗柜里的碗。什么碗柜呀,就是一个搁碗的木架子,也可能炉台上有一个放碗的空间,垒炉子时就留下的放碗的地方。筷笼子就挂在墙壁上,风吹来,筷子们像占卦人抖动的卦签,那种响动忽然就搅动了你的胃口。有时候你想城里的墙上为什么不也挂这样的筷笼子,让风也吹一吹,听听筷子的响声。这样的时候你站到了厨房的窗前,开始望着家乡的方向。你把耳朵尽力地往窗外挪,你就会想起家乡的糊涂面条,想起放在糊涂面条锅里的红薯,想起黏在红薯上的黄豆。

春节在家时,有一天儿子对你说,爷爷的手工面真好吃。儿子去老人的锅里给你盛了一碗。你怔怔地捧着,自己就是吃父亲的手工面长大的啊,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喜欢上父亲的手工面了,想起自己在城里馋时去吃街上的手工面,父亲的手工面才是最最好吃的啊。你的泪掉在了碗里。

走在流浪途中的人最频繁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村庄”。那个在某棵树下埋着自己胞衣的地方是永远忘不了的。那里才是你灵魂的栖息之地。是又一次远行,背起行囊就要回家的时候,你忽然地想起村庄,忽然想起“温暖的村庄”这几个字,你对村庄的温暖有了一种疼痛的体味。当脚步踏在村口的时候你的心悸动起来,那是一种远行,带着一种漂泊,一种苦寻的远行。你在村口闭上了眼睛,真的,一刹那,你竟然不敢大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但你还是睁开了,你实在想看看想念中的村庄,永远系着你灵魂的村庄。树叶在你离开时才刚刚成片,才刚绽出一年的旺盛,现在竟然也开始落了。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也能铰断。妻子和两个孩子站在胡同口,你看见他们了,他们手拉着手看你慢慢地走近。妻子牵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跑,你不经意间发现孩子们长高了。时光也真是有意思,女儿的辫子撵上妈妈的长了,儿子在用一双狐疑、期盼又调皮的眼睛看着你。走进院子,你看见了父亲,父亲是越来越老了,父亲的脸上都爬满了皱纹。父亲站着,不说话,这个一生不爱说话的老人后来说:“你不是爱吃梅豆嘛,霜降后的梅豆结得稠。”你这才看见满院子的青绿,梅豆枝上的白花,在白花的中间拱出豆荚,还有和梅豆争着地盘的丝瓜。

村庄是很大的,要真正走遍村庄也是不容易的,村庄好像是让你永远都不会走遍的,你长到八十岁,回头一望,你真的还有没有走过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家。其实这就是村庄的阔大,村庄给你的念想。村庄是太大了,多少年多少代它生长了多少树多少庄稼,衍生了多少人,养过多少鸟多少牲畜,建起了多少房子,多少人走成了多少路,你怎么会把村庄走遍呢?其实,村庄是很小的,抬一抬腿就到头了,村庄就是巴掌大的一个地方。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多少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

你现在又离开村庄了,你又天天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有一天你又站在阳台上遥望着村庄,你忽然又想起“温暖的村庄”了,你想起了一棵孤独的坟树,坟树下的母亲,坟树上悠然盘旋的鸽子,坟树,其实是你最大最痛的怀念。你想起一生都守在村庄的父亲,你想应该让父亲来这个城市走一走。站在窗口忽然想,让父亲来看看城市的成长,城市的模样,让父亲也站在楼上望一望他住了一生的村庄吧。

你的心已经跑回村庄。

村庄永远固定地在那个地方等你。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说村庄是一个“固执”而又“自信”的地方?

2.为什么“一刹那,你竟然不敢大睁着眼睛去看自己的村庄”?

3.作者说“村庄是很大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4.为什么作者最后要让自己的父亲到城市里看看,而且还要站在高楼上眺望自己的村庄?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训练一:

1.因为作者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发现这里是“沉静的”“沉静得多少年间都没有谁来踏响细碎的石子和摇动的野花”“我的脚下,一个王国的大部分仍在沉睡”,置身于如此“沉静”的原野,“我”自然不敢随便行走,步履的“拘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身临沉静世界时的处处留意和小心翼翼。

2.“我知道你的名字很晚”是因为“三星堆”的发现在上个世纪20年代,而开始发掘已经是80年代的事情了。“但这名字沉沉地堆在心的一角”点明了“三星堆”的不同凡响,“沉沉地”暗示了作者对它的关注之深。

3.先写“三星堆”的沉静,再写它的运动姿态、色彩等,然后写它丰富的文化积淀,最后抒发自己对“三星堆”的感情。

4.预示着“三星堆”的历史文化意义将会像时光一样永远不灭,结尾含蓄又耐人寻味。

阅读训练二:

1.村庄没有因为人的离去而有所改变,它一直存在于那里,成为游子灵魂的寄托。它始终坚信走出去的儿女会回来看它。即便儿女们不回来,他们也会时刻挂念着自己。

2.游子久在外面漂泊,难以归乡,脑海中留下的还是临别时的村庄的模样,时间改变了村庄的模样,催长了孩子,催老了父亲,在相见的一瞬间,令人难以置信。说明游子在外面漂泊的时间之久。

3.村庄其实并不大,但正是不大的村子,养育了包括作者在内的无数人,它让很多人走出了村庄来到外面的世界。作者实际上是在赞扬村庄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作者想让自己的父亲走出村庄享受一下城市里的美好生活。同时也想让他感受一下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之总结 下一篇:议论文写作弊病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