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师德 锻造师魂

时间:2022-05-13 09:17:55

【摘 要】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用爱和责任谱写教育新篇章,锻造新一代的师魂。

【关 键 词】 师德;师魂;教育;教师

教坛数十年,使我倍感教师这个职业的艰辛与光荣。人们赋予教师的美称数不胜数,但我深深地体会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提高教师素养的希望在师德的养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的品德问题,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但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竞争性诱发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有悖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不合理现象。有些教师受其影响,放弃了高尚师德的追求,因而师德的问题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长期以来对师德建设问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教育部门,都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教师职业道德对现代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高尚的师德风范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当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职业崇高而非凡,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感触到自己工作的艰巨时,便会变压力为动力,自觉主动积极地打造自己,武装自己,争做身体强健、师德高尚、师风纯正、学识渊博的教师。并深深体会到,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称为学生楷模。

教师具备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所谓“渊”是指掌握知识的深度来讲的,教师对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所谓“博”是指掌握知识的广度来讲的,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教学知识的新的科学成果以外,还要掌握能胜任本专业教学任务的配套知识。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并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最新的教育理论,严格按党的教育方针办事。

高尚的师德师范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社会合格人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既要言传,还要身教。而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面也更广。言传受时间场所局限,而身教,只要师生活动的地方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教师的言行举止,好的行为学生在学习,不好的不文明的行为学生也在效仿。正如俗话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所以,每个为师者都必须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形象就是学生未来的形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权利就在你手中,学生的前途命运就由你定夺。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就看今天的教育。如果为师者的言行举止,不分时间,不论场合,都能堪当学生楷模,那又何愁不出人才,又何愁社会不发展!

高尚的师德风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而学生接受教育一般为十几年。这样看来,每批教师将影响到社会中的几代人,这几代人的品德学识如何,足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习惯。因为教师所面对的都是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的学生,他们有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引导得法,他们就会遵纪守法地健康成长,并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能为国家为人民造福。但若引导教育不好,小则葬送了学生的前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一传十,十传百,相互影响,专干违法乱纪的事情,至使整个社会风气不容乐观。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极为不利,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关心热爱每个学生,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段力佩先生说:“热爱学生,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就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与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对各种未见到过的事物总是好奇的,教师的知识面广就能语言生动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中遨游,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思想水平与精神境界高,必然能高瞻远瞩地指导学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修养、理想情操、精神境界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精髓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可以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可以说,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素养,塑造自身形象,用爱和责任谱写教育新篇章,锻造新一代的师魂。

【参考文献】

[1] 李黎,吕鸿. 师德与教师礼仪[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李慕南.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3] 樊晋莲. 略论新世纪教师师德修养[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2).

上一篇:胃肠运动观察及药物影响 下一篇: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施行无痛人工流产...